Zynq-Linux移植学习3-Qspi flash读写操作:裸驱flash区域连续读写

因公司需求,需要开发一个裸驱读写Qspi falsh的驱动。

首先需要了解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spi驱动,二是flash读写指令。spi的驱动在sdk中有集成,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首先查看数据手册中的读取器件型号指令,确保spi驱动没有问题。spi读0x9F寄存器,读出正确的flashID证明spi驱动没有问题。

接下来,进行flash的读写操作。

首先查看手册,查找到读写指令(页编程指令)分别为:

Read Flash

 根据读指令,查看读指令的时序,根据时序编写读代码段。

read flash 代码:

/**************
** IN  u8 FlashSlave  :spi select chips for more than one flash 
** IN  u32 ReadAddr   :read flash start addderess  
** IN  u32 len        :read flash data length
** OUT char *ReadBuff :read flash data 
*************/
int readQspiFlash( u8 FlashSlave, u32 ReadAddr,char *ReadBuff,u32 len)
{
	int Status = XSpi_SetSlaveSelect(&Spi, FlashSlave);
	if(Status != 0) 
	{
		return -1;
	}
	WriteBuffer[BYTE1] = 0x03;
	WriteBuffer[BYTE2] = (u8) (ReadAddr >> 16);
	WriteBuffer[BYTE3] = (u8) (ReadAddr >> 8);
	WriteBuffer[BYTE4] = (u8) ReadAddr ;
	Status = XSpi_Transfer( &Spi, WriteBuffer, (u8*)(det), len+4);
	if(Status != 0) 
	{
		return -1;
	}
	Status = SpiFlashWaitForFlashReady();
	if(Status != 0) 
	{
		return -1;
	}
  	return 0;
}

Write Flash

 根据写指令,查看写指令时序,写flash(即页编程:大概就是支持一页一页(256byte)的写入),写入之前需要注意的是先使能写,然后对写入区域进行擦除。

earse 代码:需要注意起始地址为flash的每64K块的起始地址

/**************
**  IN eraseAddr       : erase start address 
*************/
int eraseQspiFlash64KSector( u32 eraseAddr)
{
    int Status = XSpi_SetSlaveSelect(&Spi, 1);
    if(Status != 0) {
            return -1;
    }
    Status = SpiFlashWriteEnable(&Spi);
    if(Status != 0) {
            return -1;
    }
    Status = SpiFlashWaitForFlashReady();
    if(Status != 0) {
            return -1;
    }
    WriteBuffer[BYTE1] = 0x02;
    WriteBuffer[BYTE2] = (u8) (addr >> 16);
    WriteBuffer[BYTE3] = (u8) (addr >> 8);
    WriteBuffer[BYTE4] = (u8) addr;
    Status = XSpi_Transfer( &Spi, WriteBuffer, NULL, 4);
    if(Status != 0)
    {
          return -1;
    }
	return 0
}

write  代码:

/**************
** IN  u32 WriteAddr  :write flash start addderess  
** IN  u32 len        :read flash data length
** IN  char *writeBuff:read flash data 
*************/
int writeOneFlashPage(char *writeBuff, u32 WriteAddr, u32 len)		
{
	u32 Index;
    int Status = SpiFlashWriteEnable(&Spi);
    if(Status != FMSH_SUCCESS) 
	{
		return -1;
    }
    Status = SpiFlashWaitForFlashReady();
    if(Status != FMSH_SUCCESS) 
	{
		return -1;
    }
	WriteBuffer[BYTE1] = XISF_CMD_PAGEPROG_WRITE;
	WriteBuffer[BYTE2] = (u8) (WriteAddr >> 16);
	WriteBuffer[BYTE3] = (u8) (WriteAddr >> 8);
	WriteBuffer[BYTE4] = (u8) WriteAddr;
	for(u32 Index = 4; Index < len; Index++) 
	{
		WriteBuffer[Index] = writeBuff[Index-4];
	}
	Status = XSpi_Transfer(&Spi, WriteBuffer, NULL, (len + 4));
	if(Status != FMSH_SUCCESS) 
	{
		return -1;
	}
    Status = SpiFlashWaitForFlashReady();
    if(Status != FMSH_SUCCESS) 
	{
		return -1;
    }
	return FMSH_SUCCESS;
}

对一段地址连续读写

 

/**************
** IN  u32 WriteAddr  :write flash start addderess  
** IN  u32 len        :read flash data length
** IN  char *pBuffer  :read flash data 
*************/
#define DATA64K  65536
u8 W25QXX_BUFFER[DATA64K];		 
void spiWriteBuff(char* pBuffer,u32 WriteAddr,u16 len)   
{ 
	u32 secpos;
	u16 secoff;
	u16 secremain;	   
 	u16 i;    
	u8 * W25QXX_BUF;	  
   	W25QXX_BUF=W25QXX_BUFFER;	     
 	secpos=WriteAddr/DATA64K;
	secoff=WriteAddr%DATA64K;
	secremain=DATA64K-secoff;   
 	if(len<=secremain)
	{
		secremain=len; 
	}
	while(1) 
	{	
		qspiFlashReadBuff(secpos*DATA64K,1,W25QXX_BUF,DATA64K);
		for(i=0;i<secremain;i++)
		{
			if(W25QXX_BUF[secoff+i]!=0XFF)	
			{
				break;
			}  
		}
		if(i<secremain)
		{
			eraseQspiFlash64KSector(secpos);		
			for(i=0;i<secremain;i++)	   		    
			{
				W25QXX_BUF[i+secoff]=pBuffer[i];	  
			}
			writeNocheck(W25QXX_BUF,secpos*DATA64K,DATA64K);
		}
		else
		{
			writeNocheck(pBuffer,WriteAddr,secremain);	
		}			
		if(len==secremain)
		{
			break;
		}
		else
		{
			secpos++;
			secoff=0;
		   	pBuffer+=secremain;  				
			WriteAddr+=secremain;				   
		   	len-=secremain;			
			if(len>DATA64K)secremain=DATA64K;
			else secremain=len;		
		}	 
	}	 
}

 

 

  • 1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6
    评论
### 回答1: zynq-linux移植学习笔记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对zynq架构和硬件资源的理解,包括PS和PL部分的特点。 2. 如何使用Xilinx SDK来编译和配置u-boot和Linux内核。 3. 如何在硬件平台上运行和调试Linux系统。 4. 怎样在Linux系统中配置和使用各种硬件资源,如DMA、Ethernet、Flash等。 5. 如何在Linux系统中移植和运行应用程序,并与硬件资源进行交互。 6. 如何进行系统优化和资源管理,以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 回答2: Zynq是一款Xilinx公司开发的一种嵌入式系统芯片,其使用了双核Cortex-A9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的组合。移植LinuxZynq芯片中,可以使其具备无限的扩展能力,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因此掌握Zynq-Linux移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Zynq-Linux移植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第一,准备工作 在移植前,需要确认硬件平台是否支持Linux运行,并且需要对硬件进行配置,最好使用Zynq开发板的官方配置; 第二,内核移植 内核移植是整个移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需要根据硬件平台的特性对内核进行选择和配置。可以从内核源代码库中获取内核代码,然后进行交叉编译。移植内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内核配置参数的设置,同时也要确保内核模块和驱动程序的编写。 第三,文件系统移植移植Linux的过程中,文件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用开发板官方Linux镜像,也可以自己编译镜像。移植文件系统还涉及到root文件系统的配置、挂载方式、网络配置和各种服务的配置等问题。 第四,驱动移植 驱动程序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关键部分,需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来实现对硬件的控制。移植驱动程序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各种硬件接口和设备驱动API的使用,确保驱动程序与硬件配合良好。 总结来说,Zynq-Linux移植技术的掌握需要具备较强的Linux基础知识、驱动开发经验和交叉编译工具链的使用能力。同时,还需要有耐心和细心,对每个步骤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处理。 在学习中,需要结合实际开发项目,多进行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Zynq-Linux移植技术,为后续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 回答3: Zynq-7000系列是一种由Xilinx开发的SoC(系统级芯片),它将双ARM Cortex-A9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FPGA)集成在一起。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硬件加速加速器来加速运行在Linux上的各种应用。然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进行移植。 在开始Zynq Linux移植学习笔记之前,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识。首先,需要了解Linux内核的基本工作原理和Linux驱动程序的编写技术。然后,需要了解FPGA和SoC体系结构。 在开始移植之前,需要为SoC开发板选择正确的Linux发行版。这通常需要考虑处理器体系结构,内存大小和设备驱动程序的可用性。另外,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自定义内核或驱动程序以满足应用程序的需求。 接下来,需要编写设备树文件(DT)来描述SoC架构。设备树文件是一种描述硬件配置信息的特殊语言。它会告诉内核有哪些设备可用以及如何访问这些设备。 接下来,需要配置Linux内核以支持Zynq-7000处理器。这可能包括启用适当的内核配置选项,编写设备驱动程序以及配置启动过程。 最后,需要启动Zynq板并验证Linux系统稳定运行。这些步骤包括在启动过程中将设备树文件加载到内存中,以及启动用户空间应用程序。 总之,移植Zynq Linux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是,它可以为开发人员提供强大的硬件加速支持,使他们能够加速处理一系列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