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1.《医统》:童玄。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痔疮;肘臂挛痛等病症。
功效
润肺理气,清热止血。
经验应用
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炎、扁桃体炎、肋间神经痛等。配肺俞、风门主治咳嗽、气喘;配少商主治咽喉肿痛。《针灸资生经》治热病汗不出,此穴可灸3壮,即汗出。
类别与特色
1.【郄穴】:手太阴肺经之郄穴
2.【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摘要】:『五俞穴:少商(井)(乙木)、鱼际(荥)(丁火)、太渊(俞)(己土)、太渊(原)(土)、经渠(经)(辛金)、尺泽(合)(癸水)』、『络穴:列缺』、『郄穴:孔最』、『背俞穴:肺俞』、『募穴:中府』、『肺经起穴:中府;肺经止穴:少商;肺经穴道数目:11』、『肺经循行时间:寅时(早上3~5时)』、『肺经气血特色属于:多气少血』
出处
1.《针灸甲乙经》:去腕七寸。
释义
1.孔:孔隙也。
2.最:甚也;聚也。
3.孔最穴为手太阴肺经的郄穴,是肺经气血深聚的所在,也是理血通窍最有用之处,故能开瘀通窍,可治疗孔窍病,例如:吐血、失音、咽喉痛、身热汗不出等,皆和通窍有关,乃治疗孔窍病之极也,故名孔最。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刺法
直刺0.5~1寸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解剖
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操作
艾灸
用艾条在孔最穴上做悬起灸或者回旋灸,每次20分钟左右,隔天一次,可以治疗前臂冷痛。
按摩
用拇指指腹按揉孔最穴,每次4-5分钟,每天一次,对于痔疮、咳嗽、咽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针刺
用毫针直刺孔最穴0.5-1寸,可以治疗咳嗽、咽痛、痔疮。
刮痧
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反复刮拭孔最穴,每次4-5分钟,每天一次,可治疗咳嗽、咽痛。
拔罐
在家中可应用气罐在孔最穴上进行拔罐,留罐3-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前臂痛、头痛。小贴士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防止皮肤损伤;针刺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切勿自行操作以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意外损伤;对本穴进行艾灸时,注意及时清理艾灰,防止因落灰烫伤局部;刮痧时力度应轻重适宜,刮痧板与皮肤成一定角度,不宜强行出痧;拔罐时,注意控制留罐时间,以免损伤皮肤。
更多定穴
定位取穴
1.【国家经穴标准】:微屈肘,掌心相对;或伸前臂仰掌。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在线,腕横纹上7寸。
2.【其他常用取穴法】:取法1: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尺泽穴直对鱼际穴,下行五寸,强压时拇指有感觉是穴位。
3.【其他常用取穴法】:取法2:当尺泽与太渊连在线,距太渊7寸、尺泽3寸,当桡骨内缘,就是孔最穴
4.【其他常用取穴法】:孔最穴的位置,有2种说法,一种说是在尺泽下3寸(例如针灸科学),一种是在尺泽下5寸(例如大陆针灸标准),这两种皆可。
古代定穴
1.《针灸大成》:去腕上七寸,侧取之。
2.《医宗金鉴》:从尺泽穴下行腕前,约纹上七寸.上骨下骨间陷中。
3.《针灸甲乙经》:去腕上七寸。
4.《针灸逢源》:上骨下骨间陷中侧取之。
解剖
1.【肌肉】: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伸腕长、短肌的内缘。
2.【血管】:有头静脉,桡动,静脉(有两条小的桡静脉伴行)。
3.【神经】: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布处。
4.【若由表皮扎针向下,依次所遇到的解剖组织层次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指浅层肌与旋前圆肌之间→拇长屈肌。浅层内布有头静脉和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分支。深层有桡动、静脉,桡神经浅支等。
应用
针感
1.局部酸胀有时向前臂扩散。
治疗方法
1.【针法】:(角度)直刺,从掌侧面向背侧刺入。(深度)针1~1.5寸。
2.【灸法】:(灸量)灸3~5壮;或是温灸5~15分钟。
3.【针法】:直刺0.5~1寸。
临床配伍
1.【肺经主治疾病】:肺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
2.〔治咳嗽,气喘〕:孔最配肺俞、中府、风门治疗咳嗽,气喘。
3.〔治咯血〕:孔最配肺俞、膈俞治疗咯血。
4.〔治呼吸系统出血症〕:孔最配膈俞为『郄会』配穴,主治呼吸系统出血症。
5.〔治热病汗不出〕:热病汗不出:上髎、孔最。
6.〔治唾血〕:唾血:肺俞、曲泽、孔最。
7.〔治失音〕:失音:哑门、孔最。
8.〔治发热、胸痛、咳嗽〕:发热、胸痛、咳嗽:大椎、肺俞、孔最。
9.〔治肺结核咯血〕:肺结核咯血:尺泽、孔最。
10.〔治发烧、咳嗽、胸痛〕:孔最穴配肺俞、大椎,治发烧、咳嗽、胸痛。
11.〔治身热汗不出〕:孔最穴配合谷治身热汗不出。
12.〔治尿血〕:孔最穴配命门治尿血有卓效。
13.【古典治疗经验—肺经郄穴治表里经急性病:治大肠经痔出血、肺经病肺炎】:郄穴为体内气血深聚之处,止血止痛之作用甚强,一般多用于脏腑急性病证。孔最为肺经郄穴,通过表里关系,因此能治疗『痔痛、痔出血、及肺脏其它急性病(如肺炎、扁桃腺炎) 』。
14.【特效治疗经验—温灸孔最:治痔疮】:从『经络所过,主治所在』的原则来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痔疮在孔最部位是会有压痛点的,故温灸孔最穴对于痔疮将有特效。
15.【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痔疮】:一般针家治疗痔疮。均不出孔最、长强、承山等穴,虽然有效,但颇费时程,董氏针灸董公景昌在世时,仅以委中点刺出血,每见病人即能感觉一股凉意袭至后臀,顿时轻松许多,约经点刺数次,即可根除。临床经验上,除在委中点刺放血外,更于点刺后,加刺孔最及承山,效果尤着,这种针法,既可免除开刀之苦,亦可缩短疗程,是治疗痔疾最简单而又可靠的方法。
16.【十四经配合董氏针灸治疗经验—治对侧小腿腓肠肌痉挛疼痛】:根据董氏针灸对应针法的原则,小腿腓肠肌痉挛疼痛,可用对侧手臂的孔最穴来缓解,在临床上常有奇效。
17.【特效治疗经验—治痔疮的穴组】:在治疗『痔疮的出血疼痛与发炎等症状』时,常选用的针灸穴道有:督脉的长强;膀胱经的会阳、八髎、承山、委中放血;还有肾经(因为肾经与督脉交会于长强,并行于脊髓);还有肺经的孔最穴。
18.【疾病反应点—治痔疮】:郄穴常是疾病的反应点与诊断点所在,所以在临场上,孔最穴常是痔疮疼痛或出血的治疗点,可以治疗痔疮以止血、止痛。
相关论述
1、《黄帝内经明堂》:“孔者,空穴也。手太阴脉诸脉中胜,山之空,穴居此脉之郄,故为孔最之也。”2、《会元针灸学》:“孔最者,最主要之孔窍也。肺气通七窍最宜,起寸口上七寸,得诸经之气,故名孔最。”3、《经穴释义汇解》:“穴为手太阴之郄,去腕七寸。郄为孔隙,有孔穴的含义;最,聚也,穴为肺经气血汇聚之处,故名孔最。
参考另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