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闪存) 和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都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丢失),但在结构、性能和应用场景上有显著区别:
1. 物理结构与擦写原理
特性 | EEPROM | FLASH |
---|
最小擦写单位 | 单字节 | 块/扇区(如 4KB~256KB) |
擦除方式 | 直接电擦除单个字节 | 需先擦除整个块,再写入新数据 |
晶体管结构 | 每个存储单元独立(双晶体管) | 共享浮栅晶体管(NOR/NAND) |
📌 关键区别:EEPROM 支持字节级擦写,FLASH 必须整块擦除。
2. 性能对比
参数 | EEPROM | FLASH |
---|
写入速度 | 慢(单字节操作,约 ms 级) | 快(块操作,如 10MB/s+) |
擦写寿命 | 高(10⁶ ~ 10⁷ 次) | 较低(10⁴ ~ 10⁵ 次) |
读取速度 | 较快(类似 RAM) | NOR FLASH 快,NAND FLASH 慢 |
功耗 | 写入时较高 | 整体较低 |
3. 容量与成本
特性 | EEPROM | FLASH |
---|
存储密度 | 低(通常 KB~MB 级) | 高(MB~TB 级) |
每比特成本 | 高 | 极低(尤其 NAND FLASH) |
典型应用 | 小数据存储(配置参数、密钥) | 大容量存储(系统固件、文件) |
4. 应用场景
EEPROM 的典型用途
- 存储频繁修改的小数据:
- 设备校准参数(如传感器偏移值)
- 用户设置(如电视的频道记忆)
- 加密密钥或安全证书
- 实时时钟(RTC)的备份数据
FLASH 的典型用途
- NOR FLASH:
- 存储启动代码(XIP:eXecute In Place)
- 嵌入式系统固件(如路由器 BIOS)
- NAND FLASH:
- 大容量数据存储(SSD、U盘、SD卡)
- 手机/相机存储介质
- 操作系统文件系统
5. 技术演进与替代关系
- EEPROM 的局限性:
因容量小、成本高,逐渐被 FLASH+FRAM(铁电存储器) 替代小数据存储场景。 - FLASH 的变种:
- eMMC:NAND FLASH + 控制器(用于手机)
- UFS:高速串行接口 FLASH(替代 eMMC)
6. 接口与访问方式
类型 | EEPROM | FLASH |
---|
常见接口 | I²C、SPI | SPI、Parallel、ONFI(NAND) |
随机访问 | 支持(任意地址) | NOR 支持,NAND 不支持 |
⚠️ 注意:NAND FLASH 需通过 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实现模拟随机访问。
总结:核心差异
维度 | EEPROM | FLASH |
---|
擦写粒度 | 字节级 | 块级 |
容量 | 小(KB~MB) | 大(MB~TB) |
寿命 | 更高(百万次) | 较低(万次) |
成本 | 高(每比特) | 极低(每比特) |
适用场景 | 高频修改的小数据 | 固件/大文件存储 |
简单记忆:
- 需要 频繁修改几个字节? → 选 EEPROM(如保存系统配置)
- 需要 存储大型固件或文件? → 选 FLASH(如手机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