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题 未来新城背景下的交通需求规划与可达率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发展,交通规划在新兴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关键。在未来新城规划中,自动驾驶技术预期将成为交通出行的主导模式,彻底改变出行方式和城市规划的基础理念。自动驾驶车辆,得益于先进的传感器、智能算法和通信技术,能够自动遵循预设路线,无需人为操作。将自动驾驶技术整合到一个特定未来新城的交通需求规划中,以期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网络。
交通需求指从特定起点出发,到达指定终点的交通量(车辆数)。以图1中的交通网络1为例,假设(起点,终点)对(1,4)的交通需求为100辆,其中40辆分配到路径1-2-4,60辆车分配到路径1-3-4,该过程称为交通需求分配。在道路完全通畅的情况下,从起点1到达终点4的交通量比例(以下称为“可达率”)为(40+60)/100=100%。而一旦产生突发状况,例如路段1-2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该路段无法通行,那么原本选择通过1-2-4路径的交通需求将无法满足。此时,只有通过路径1-3-4的交通需求才能够被实现,交通需求可达率为60/100=60%。
假设每个(起点,终点)对之间使用的路径数不超过5(各路段长度均为单位1,优先选择距离短的路径)。假设交通网络中所有车辆均为无人驾驶车辆,并且所有车辆都服从系统预先规划的路径进行出行。注意:本题的图2和图3中的路段为双向路段,即路段2-3和路段3-2是两条不同的路段。在本题中,不要求交通流量值取整数,即交通流量值可以为任意的非负实数。请依据附件1~3,建立数学模型,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图2为一个小型交通网络。各(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见附件1。请建立数学模型,给出各(起点,终点)对之间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使得网络中任意1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每个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概率相同),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在表1中填入指定(起点,终点)对规划的路径,以及对应分配的交通量(若规划路径数不足5条无需填满表格)。
表1 问题1结果
(起点,终点) | 规划路径 (依次给出经过的所有节点,例如:1-2-3-6-9) | 分配交通量 |
(1,9) | ||
(3,7) | ||
问题2:在图3所示的交通网络中,各(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见附件2。请建立数学模型,给出各(起点,终点)对之间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使得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每个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概率相同),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在表2中填入指定(起点,终点)对规划的路径,以及对应分配的交通量(若规划路径数不足5条无需填满表格)。
表2 问题2结果
(起点,终点) | 规划路径 (依次给出经过的所有节点,例如: 27-35-41-10-16-36-6) | 分配交通量 |
(27,6) | ||
(19,25) | ||
问题3:在交通网络3中,各(起点,终点)对之间的交通需求见附件2,各路段的容量上限见附件3。请建立数学模型,给出各(起点,终点)对之间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路径上的交通量,使得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时(每个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概率相同),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最大,且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的路径后,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路段容量(路段交通量计算方法:路段交通量=经过该路段的路径交通量之和。例如,路径1-0-6与路径1-0-3均经过路段1-0,则路段1-0交通量=路径1-0-6交通量+路径1-0-3交通量)。在表3中填入指定(起点,终点)对规划的路径,以及对应分配的交通量(若规划路径数不足5条无需填满表格)。
表3 问题3结果
(起点,终点) | 规划路径 (依次给出经过的所有节点,例如: 27-35-41-10-16-36-6) | 分配交通量 |
(32,39) | ||
(17,8) | ||
问题4:现计划在交通网络3中新修建6条路段(单向直线路段且长度为单位1,例如节点31至节点32),新建路段起点和终点必须是交通网络中的任意两个节点,并且假设新建路段的容量足够大。新建路段不能跨越其他路段(例如,不能在节点21与节点39之间修建路段),只能在网络内部修建(例如,不能在节点4与节点34之间修建路段)。请建立数学模型,给出新修建路段方案,使得在新网络中任意5条路段出现突发事故时(包括新建路段,每个路段出现突发状况概率相同),网络中所有交通需求的期望可达率尽可能最大,且交通需求分配到对应的路径后,各路段上的交通量不能超过路段容量(新建路段容量足够大,不用考虑这个因素)。在表4中填入期望可达率最大的5种方案及其可达率。
表4 问题4结果
新建路段1 (给出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例如9-16) | 新建路段2 (给出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例如9-16) | 新建路段3 (给出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例如9-16) | 新建路段4 (给出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例如9-16) | 新建路段5 (给出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例如9-16) | 新建路段6 (给出新建路段的起点和终点,例如9-16) | 可达率 | |
方案1 | |||||||
方案2 | |||||||
方案3 | |||||||
方案4 | |||||||
方案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