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一代支付和二代支付方式是中国支付清算体系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在功能、效率、接入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这两种支付方式的详细介绍:
一、银行一代支付方式
1. 定义与背景
一代支付系统,也被称为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代支付系统,主要包括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这一系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并于2002年左右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步入了现代化支付阶段。
2. 主要特点
- 大额支付系统:适用于金额超过5万(部分资料提及为5万以上)的实时到账场景。该系统在工作日早8:30至晚17:00(后调整为前一工作日晚20:30至当前工作日17:15,周末和节假日关闭)开放,通过联行行号进行清算,需要选择收款银行所在的省、市以及支行名称。
- 小额支付系统:适用于金额在5万以下(后调整为100万以下)的非实时到账场景。该系统7x24小时运行,小额支付前置系统会定时两小时或达到一定金额/笔数时统一发送到人行支付系统进行清算处理。在节假日,小额支付系统的限额会提升至50万(后调整为100万),不再单独区分节假日与工作日。
- 清算方式:一代支付系统通过NPC(国家金融清算总中心)和CCPC(城市处理中心)进行清算,NPC是支付系统处理核心,CCPC主要负责数据的接收和转发。
3. 不足与改进需求
一代支付系统在提高跨行支付清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系统结构、功能、业务管理、风险监督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如清算排队机制不够完善、流动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二、银行二代支付方式
1. 定义与背景
二代支付系统,也被称为“第二代支付系统”或“超级网银”,是在一代支付系统的基础上,为满足新的金融发展需要而开发建设的。该系统于2010年左右开始建设,并逐步完善和推广。
2. 主要特点
- 统一接入渠道:二代支付系统支持商业银行以法人为单位一点集中接入,总部及其分支机构的支付业务可以集中通过一个账户完成处理,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 清算效率提升:新增了大额支付系统排队业务撮合、“资金池”管理等功能,清算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支持在线支付业务的跨行处理,客户通过开户银行的网上银行或自助服务终端发起跨行支付业务后,可以很快了解资金到账情况。
- 流动性管理加强:提供各类账户查询功能,有助于银行机构了解其在央行开立的所有账户余额情况,盘活流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系统稳定性增强:二代系统能支持参与机构一点接入、一点清算,简化了系统结构,便于集中运行和维护,同时加强了灾备系统建设,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子系统组成
二代支付系统包括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共同支撑着我国银行业跨行支付的清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