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本固基-8-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样本的划分方式及选择依据?

A.  选择代表性样本并完成剔除异常样本后,需要对样本进行划分(此处不讨论样本划分和预处理顺序问题)。通常将样本划分为校正集(训练集)和验证集(测试集),但是在机器学习中可能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划分比例通常为7:3或者7:1.5:1.5。对于样本的划分,采用方法包括:Kennard-Stone(K-S)、SPXY方法和随机划分方法,K-S方法基于光谱距离排序划分,SPXY同时考虑参考值和光谱的距离,而随机划分则基于随机数,三者的区别在于训练集的样品覆盖范围。
D. 目前光谱分析默认的一种观念是:校正集需要覆盖较广的浓度范围,这导致实际分析中出现训练集性能优于预测集。此外,对于样本数量对模型影响有相关讨论,以线性模型为例,当参与建模变量为k(k>3)时,默认校正集样品数量一般不低于6k或者5k+1。个人认为,如果从公平对比角度分析,随机划分的可靠性更好。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kennard-stone算法是一种用于聚类分析的方法,旨在找到一组代表点,以表示给定数据集的类别信息。下面给出一个简单的kennard-stone算法的MATLAB实现示例: ```MATLAB function representativePoints = kennardStone(data, k) % 数据集样本数量 n = size(data, 1); % 计算样本间的欧氏距离 distanceMatrix = pdist2(data, data); % 初始化代表点集合 representativePoints = zeros(k, size(data, 2)); % 在数据集随机选择一个数据点作为第一个代表点 representativePoints(1, :) = data(randi(n), :); % 初始化最短距离 shortestDistances = zeros(n, 1); % 选择接下来的k-1个代表点 for i = 2:k % 计算每个样本点与已选代表点的最短距离 for j = 1:n shortestDistances(j) = min(distanceMatrix(j, 1:i-1)); end % 找到最大的最短距离对应的样本点作为下一个代表点 [~, nextRepresentativeIndex] = max(shortestDistances); representativePoints(i, :) = data(nextRepresentativeIndex, :); end end ``` 在这个实现,输入参数`data`为待聚类的数据集,`k`为所需的代表点数量。输出结果`representativePoints`是一个`k`行`m`列的矩阵,其`m`为数据集每个样本的维度。 该实现的基本步骤如下: 1. 计算样本之间的欧氏距离,可以使用pdist2函数。 2. 初始化一个空的代表点集合。 3. 随机选择一个数据样本作为第一个代表点。 4. 计算每个样本点与已选代表点的最短距离。 5. 找到最大的最短距离对应的样本点作为下一个代表点。 6. 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选择了所需数量的代表点。 7. 返回最终的代表点集合。 这个实现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并不能处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数据集含有离群点等。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 回答2: Kennard-Stone算法是一种用于数据聚类和分类的经典算法,它在化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我将简要解释如何在Matlab实现Kennard-Stone算法。 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数据集。假设我们的数据集是一个NxM的矩阵,其N是数据点的数量,M是每个数据点的维度。你可以从一个文件读取数据,或者在代码直接定义一个矩阵。 接下来,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函数来计算两个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在Kennard-Stone算法,通常使用欧氏距离来衡量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Matlab提供了一个内置函数`pdist2`来计算两个数据点之间的距离。你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计算数据点i和j之间的欧氏距离: ``` dist = pdist2(data(i,:), data(j,:)); ``` 其,`data(i,:)`表示第i个数据点的特征向量,`data(j,:)`表示第j个数据点的特征向量。`dist`表示i和j之间的欧氏距离。 然后,我们需要实现Kennard-Stone算法的主要步骤。算法的主要思想是根据数据点之间的距离选择一组具有最大距离的初始聚类心。然后,根据与这些心点的距离,将剩余的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心。 下面是一种实现Kennard-Stone算法的简单方法: 1. 随机选择一个数据点作为第一个聚类心。 2. 计算其他数据点与该聚类心之间的距离。 3. 选择与第一个聚类心距离最大的数据点作为第二个聚类心。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选择了所需数量的聚类心。 5. 将剩余的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心。 最后,实现完整的Kennard-Stone算法后,你可以将结果可视化,或者进一步分析和应用聚类结果。 总结来说,通过在Matlab使用`pdist2`函数计算欧氏距离,并实现Kennard-Stone算法的主要步骤,你就可以在Matlab实现Kennard-Stone算法了。记得根据你的具体需求和数据集的特点,灵活调整算法参数和步骤。 ### 回答3: Kennard-Stone算法是一种用于数据聚类的算法,它不需要事先指定聚类簇的数量。下面是如何在Matlab实现Kennard-Stone算法的步骤: 1. 导入数据:将需要聚类的数据导入Matlab,可以使用Matlab内置的load函数或csvread函数加载数据集。 2. 计算距离矩阵:根据数据集的数据点计算两两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pdist函数计算点与点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或其他距离度量。 3. 选择初始点:从距离矩阵选择一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点。 4. 选择下一个点:根据最小距离准则,选择与已有聚类点最远距离的数据点作为下一个聚类点。 5. 更新聚类点集:将新选择的聚类点添加到聚类点集,重复步骤4直到达到预定的聚类簇的数量。 6. 聚类结果: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点,形成最终的聚类结果。 7. 可视化结果:可以使用Matlab的plot函数将聚类结果可视化,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显示不同的聚类簇。 Kennard-Stone算法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数据聚类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集。通过在Matlab实现Kennard-Stone算法,可以实现自动聚类和可视化,并可进一步进行后续分析和决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