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之
词汇的问题——我们应如何讨论中国宗教?
劳格文
一、前言
主要讨论: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之关系;中国本土仪式的类别问题与各种仪式专家分工之间的关系。
二、道教与民间宗教
“民间”意味着不包含“士”的阶层,但通过田野考察,发现在晚期帝国时代的中国,不论乡镇或村落,各社会阶层的人士都会参与各大小宗教节庆、个人和团体的祭祀神鬼祖先的活动。
中国宗教-包含儒释道巫术等组成部分,但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
目前最清楚的一点是庙宇里神明和道士们所召请的神明二者性质始终不同。
首先,最重要的在举行的社区庆典——醮仪的时候都会请道士来主持;二道教适中是反对任何形式的神灵附体和血祭。
1.民间宗教:民间宗教为一切创造神明的机器。
神明以附于人身上来证明他的存在和能力,在给予人保佑的同时,神明要求人血祭的汇报。基本的显示方式是附于人身上并透过人身说话,其他形式包括卜杯、梦示。
2.民间宗教具备了神职人员、神明、庙宇、信众和礼仪等宗教元素,是“中国宗教”的磐石,其余一切都建立在此之上和自我定位。民间宗教根本上式独立租住而且本质上式地方性的。
神明附身和血祭是其两个基本特征。
3.早期儒家所谓的“尸”很可能就是逝世的祖先附身于儿孙的意思,因此是一个血祭和神明附体的宗教。
宋以后的儒家因要普遍化祖先崇拜又引进了新的元素,包括以熟食肉类做祭品。
4.而佛教是根本反对上述二者的,如佛教的素食主义是其中的一个启示,这在中国人的严重是用来区别神与佛的基本因素。佛教中的素食神(如送子观音)都不会参与民间宗教中血食神的法门;素食主义和素食神均是佛教对民间宗教血祭的一个挑战;
5.另一挑战是——功德,这是佛教对民间宗教中“神明附身”的回应。命定在佛教中称为‘’业报”,业报可以透过获得功德而被打破,不单单可以应用在自己的转世上,还可回向给祖先。功德这一观念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人的宗教生活。
6.道士们(台南道士)如何位置众神之主的传统:凭借木偶戏的形式来操纵诸神会与醮仪中把民间诸神从他们平常所占的庙宇中央移至庙后,而成为道士们仪式的观察者。
道士将易成为害人凶鬼的横死者和民间神明召入道教神明队伍中拯救善人-道教的核心而恒久的特征。
三、仪式的分类词
1.台南道士:红头与黑头。前者是驱邪赶鬼的法师,赤脚做法但不拥有打醮的礼仪知识好身份;后者是真正的道士,一样能做法事dam很小心的以地位卓越的醮仪传统来把自己区分出来。
2.一般佛教人士会打醮而道士只做功德,若他们打醮会做木偶戏也只是副业。
3.木偶戏在寿宁的醮仪中有中心的位置,从事此的仪式专家有两种类型:(1)只能做红事的道教之驱邪者(2)主要做白事但也能做一些红事的佛教葬礼仪式专家。醮仪除了有一部分强烈的驱邪部分,并有一部分更强烈的“行政文化”组成部分,表现在道士们赶走“无注册”的鬼众核召集横死者加入他们掌管的阴兵行列。
4.中国宗教的基本结构上仪式是分红白事之分;中国两个处理鬼神的高级宗教均提供这两种仪式的专家;文武仪式与红白仪式重叠交叉,但前者重要性略次于后者。
四、结语
民间宗教有必要保留下来以便时中国宗教变得有意义,证明其实一个独立的宗教;四大宗教因为太混杂似乎不可能区分“民间”和“高级”;两种最重要的仪式专家:道教和佛教人士所提供的的服务:前者祭生(拯救生者),后者度死(拯救死者)。
驱邪赶鬼的道教与救赎的佛教两个结构性的分野衍生了道教与民间宗教的相同性:二者均处理神明和鬼众;也衍生了佛教和儒教的共通性:二者均处理祖先。
道教和佛教均提供:保护、治疗、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