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Layout设计规范-通用篇

 

PCB Layout设计规范-通用篇

1、主要目的

1.1规范PCB的设计流程。

1.2保证PCB设计质量和提高设计效率。

1.3提高PCB设计的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PCB设计人员。

3、PCB设计前准备

3.1准确无误的原理图包括电子档和书面说明文件。

3.2正式BOM表。对于封装库中没有的元件硬件工程师应提供元件的数据资料或实物,并指定引脚的定义顺序。

3.3提供PCB大致布局图或重要单元、核心电路摆放位置。提供PCB结构图,应标明PCB外形、安装孔、定位元件、禁布区等相关信息。

3.4要求说明

3.4.1设计要求说明

a)标明1A以上大电流元件、网络。

b)标明模拟小信号等易被干扰信号。

c)标明重要的时钟信号、差分信号以及高速数字信号。

d)标明其它特殊要求的信号。

e)标明强电弱电电路。

3.4.2 PCB特殊要求说明:

a)差分布线、需屏蔽网络、特性阻抗网络、等延时网络等。

b)特殊元件的禁止布线区、锡膏偏移、阻焊开窗以及其它结构的特殊要求。

3.5 仔细阅读原理图,了解电路架构,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

3.6 与硬件工程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PCB中关键的网络,了解特殊元件的设计要求。

4 设计流程

4.1 创建网络表

4.1.1.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4.1.2.创建网络表的过程中,应根据原理图设计工具的特性,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排除错误。保证网络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4.1.3.确定器件的封装(PCB  FOOTPRINT)。

4.2 建立PCB板框

4.2.1.根据PCB结构图,或相应的模板建立PCB文件,包括安装孔、禁布区等相关信息。

4.2.2.尺寸标注。在钻孔层中应标明PCB的精确外形尺寸,且不可以形成封闭尺寸标注。

4.3 载入网络表

载入网表并排除所有载入问题,直到没有任何错误信息提示,才可以确认载入无误。

4.4 设置规则

关于设计规则(Design Rules)设置的详细说明,可参考有关PROTEL的使用说明。对于一般设置,可采用PROTEL默认设置即可。关于最小线宽、最小间隙、最小孔径等参数的设置,与PCB板的加工厂家的加工水平有关,设计人员必须了解PCB加工商常用的推荐设置如下:

4.4.1.布线层设置:有特殊要求的,经过批准可以采用4层板,一般情况尽量使用双面板。相邻布线层的走线方向应该相互垂直。

4.4.2.布局格点设置:推荐50mil;

4.4.3.布线格点设置:推荐25mil;

4.4.4.最小线宽设置:一般电路推荐12mil,密度较高的电路推荐10mil,不小于7mil;

4.4.5.最小间隙设置:一般电路推荐12mil,密度较高的电路推荐10mil,不小于7mil;

4.4.6.焊盘设置:焊盘设计要考虑到两个方面因素:首先要考虑可加工性,方便元件插装及焊接;其次要考虑焊盘强度,防止焊盘受热受力脱落。一般元件焊盘,推荐外径:62mil,不小于50mil;推荐孔径:32mil;特殊元件焊盘,根据元件引脚的实际大小设定,以元件引脚方便插入为原则。

4.4.7.过孔设置:一般电路推荐外径:40mil,推荐孔径:28mil。

4.5 元件布局

4.5.1.首先要确定参考点。

一般参考点都设置在左边和底边的边框线的交点(或延长线的交点)上或印制板的插件的第一个焊盘。

4.5.2.一但参考点确定以后,元件布局、布线均以此参考点为准,布局推荐使用25MIL网格。

4.5.3.根据要求先将所有有定位要求的元件固定并锁定。

4.5.4.布局的基本原则

a)布局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布线的布通率,移动器件时注意飞线的连接,把有连线关系的器件放在一起,总的连线尽可能的短,关键信号线最短。

b)遵循先难后易、先大后小的原则。

c)放置器件时要考虑以后的焊接,不要太密集。

d)强信号、弱信号要完全分开。

e)高压元件和低压元件间隔要充分。

f)高频元件间隔要充分。

g)数字器件和模拟器件要分开,尽量远离。

4.5.5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应尽可能采取对称布局。

4.5.6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来优化布局。

4.5.7同类型的元件应该在X或Y方向上一致。同一类型的有极性(方向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一致,以便于生产和调试。

4.5.8元件的放置要便于调试和维修,大元件边上不能放置小元件,需要调试的元件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发热元件应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散热,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

4.5.9双列直插元件相互的距离要大于80mil;BGA与相临元件距离大于200mil;阻容等贴片小元件相互距离大于30mil;贴片元件焊盘外侧与相临插装元件焊盘外侧要大于80mil;压接元件周围200mil不可以放置插装元器件;焊接面周围200mil内不可以放置贴装元件。

4.5.10集成电路的去耦电容应尽量靠近芯片的电源脚、高频最靠近为原则。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回路最短。

4.5.11旁路电容应均匀分布在集成电路周围。

4.5.12元件布局时,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元件应考虑尽量放在一起,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割。

4.5.13.调整字符。

    所有字符不可以覆盖焊盘,也不可以放在元件下方,要保证装配以后还可以清晰看到字符信息。所有字符在X或Y方向上应一致。字符、丝印大小要统一。推荐字符高度60mil,字符线宽8mil。

4.5.14.放置PCB的MARK点。

4.6 布线

4.6.1布线优先次序

关键信号线优先:电源、模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密度优先原则:从电路板上连接关系最复杂的器件着手布线。从电路板连线最密集的区域开始布线。

4.6.2自动布线

在布线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使用自动布线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自动布线前为了更好地控制布线质量,一般在运行前要详细定义布线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界面内进行定义。

4.6.3尽量为时钟信号、高频信号、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并保证其最小的回路面积。必要时应采取手工优先布线、屏蔽和加大安全间距等方法,保证信号质量。

4.6.4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EMC环境较差,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

4.6.5进行PCB设计时应该遵循的规则。

a)地线回路规则:

环路最小规则,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针对这一规则,在地平面分割时,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在双层板设计中,在为电源留下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应该将留下的部分用参考地填充,且增加一些必要的孔,将双面地信号有效连接起来,对一些关键信号尽量采用地线隔离,对一些频率较高的设计,需特别考虑其地平面信号回路问题,建议采用多层板为宜。

b)窜扰控制

串扰(CrossTalk)是指PCB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用。克服串扰的主要措施是:

    加大平行布线的间距,遵循3W规则。

    在平行线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

    减小布线层与地平面的距离。

c)屏蔽保护

对应地线回路规则,实际上也是为了尽量减小信号的回路面积,多见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信号,如时钟信号,同步信号;对一些特别重要,频率特别高的信号,应该考虑采用铜轴电缆屏蔽结构设计,即将所布的线上下左右用地线隔离,而且还要考虑好如何有效的让屏蔽地与实际地平面有效结合。

d)走线的方向控制规则:

即相邻层的走线方向成正交结构。避免将不同的信号线在相邻层走成同一方向,以减少不必要的层间窜扰;当由于板结构限制(如某些背板)难以避免出现该情况,特别是信号速率较高时,应考虑用地平面隔离各布线层,用地信号线隔离各信号线。

e)走线的开环检查规则:

一般不允许出现一端浮空的布线(Dangling Line),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天线效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辐射和接受,否则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

f)走线闭环检查规则:

防止信号线在不同层间形成自环。在多层板设计中容易发生此类问题,自环将引起辐射干扰。

g)走线的分枝长度控制规则

尽量控制分枝的长度,一般的要求是Tdelay<=Trise/20。

h)走线的谐振规则:

主要针对高频信号设计而言,即布线长度不得与其波长成整数倍关系,以免产生谐振现象。

i)走线长度控制规则:

即短线规则,在设计时应该尽量让布线长度尽量短,以减少由于走线过长带来的干扰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信号线,如时钟线,务必将其振荡器放在离器件很近的地方。对驱动多个器件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

j)倒角规则:

PCB设计中应避免产生锐角和直角,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同时工艺性能也不好。

k)器件去藕规则:

    在印制板上增加必要的去耦电容,滤除电源上的干扰信号,使电源信号稳定。在多层板中,对去耦电容的位置一般要求不太高,但对双层板,去耦电容的布局及电源的布线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时甚至关系到设计的成败。

    在双层板设计中,一般应该使电流先经过滤波电容滤波再供器件使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由于器件产生的电源噪声对下游的器件的影响,一般来说,采用总线结构设计比较好,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由于传输距离过长而带来的电压跌落给器件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增加一些电源滤波环路,避免产生电位差。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能否正确地使用去耦电容,关系到整个板的稳定性。

l)器件布局分区/分层规则:

    主要是为了防止不同工作频率的模块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尽量缩短高频部分的布线长度。通常将高频的部分布设在接口部分以减少布线长度,当然,这样的布局仍然要考虑到低频信号可能受到的干扰。同时还要考虑到高/低频部分地平面的分割问题,通常采用将二者的地分割,再在接口处单点相接。

    对混合电路,也有将模拟与数字电路分别布置在印制板的两面,分别使用不同的层布线,中间用地层隔离的方式。

m)孤立铜区控制规则:

孤立铜区的出现,将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将孤立铜区与别的信号相接,有助于改善信号质量,通常是将孤立铜区接地或删除。在实际的制作中,PCB厂家将一些板的空置部分增加了一些铜箔,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印制板加工,同时对防止印制板翘曲也有一定的作用。

n)电源与地线层的完整性规则:

对于导通孔密集的区域,要注意避免孔在电源和地层的挖空区域相互连接,形成对平面层的分割,从而破坏平面层的完整性,并进而导致信号线在地层的回路面积增大。

o)重叠电源与地线层规则:

不同电源层在空间上要避免重叠。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同电源之间的干扰,特别是一些电压相差很大的电源之间,电源平面的重叠问题一定要设法避免,难以避免时可考虑中间隔地层。

p)3W规则:

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应保证线间距足够大,当线中心间距不少于3倍线宽时,则可保持70%的电场不互相干扰,称为3W规则。如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10W的间距。

q)20H规则:

由于电源层与地层之间的电场是变化的,在板的边缘会向外辐射电磁干扰。称为边沿效应。解决的办法是将电源层内缩,使得电场只在接地层的范围内传导。以一个H(电源和地之间的介质厚度)为单位,若内缩20H则可以将70%的电场限制在接地层边沿内;内缩100H则可以将98%的电场限制在内。

4.7 设计规则检查(DRC)

设计完成,必须经过DRC检查,必须无任何错误报告才可以。

4.8 复查

PCB设计完成,自行检查无误后,根据需要可以由PCB设计者或产品硬件开发人员提出PCB设计质量的评审,如果不需要组织评审组进行设计评审,可由研发经理指定硬件工程师进行复查。自行检查或由他人复查的项目如下:

4.8.1.检查高频、高速、时钟及其他脆弱信号线,是否回路面积最小、是否远离干扰源、是否有多余的过孔和绕线、是否有垮地层分割区。

4.8.2.检查晶体、变压器、光藕、电源模块下面是否有信号线穿过,应尽量避免在其下穿线,特别

是晶体下面应尽量铺设接地的铜皮。

4.8.3.检查定位孔、定位件是否与结构图一致,ICT定位孔、SMT定位光标是否加上并符合工艺要

求。

4.8.4.检查器件的序号是否靠近器件摆放,并且无丝印覆盖焊盘;检查丝印的版本号是否符合版本升级规范,并标识出。

4.8.5.报告布线完成情况是否百分之百;是否有线头;是否有孤立的铜皮。

4.8.6.检查电源、地的分割正确;单点共地已作处理。

4.8.7.检查各层光绘选项正确,标注和光绘名正确;需拼板的只需钻孔层的图纸标注。

4.8.8.检查电路板编号、版本号表示是否正确。

4.8.9.检查电路板设计完成日期是否正确。

4.9 输出

经过评审或者检验合格后,将PCB文件、PCB说明文档以及制板要求(板厚、数量、周期以及特殊要求等)发给研发助理,由研发助理发给制板厂家制作电路板。

案例分享:

  • 11
    点赞
  • 15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 回答1: 268 PCB布局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电路板的设计和制造能够满足特定的电气和机械要求。该设计规范涉及到电路板的多个方面,例如材料选择、尺寸和间距、布线和排布等。 首先,材料选择要符合电路板所需要的性能要求,例如耐热性、阻燃性和抗腐蚀性等。同时,电路板的尺寸和间距也需要符合特定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电路板能够安装在所需的机械结构中。 其次,布线和排布要符合电路板的电气要求。布线应该尽量简短,避免尖锐的拐角和交叉。同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应该根据其功能和电气特性合理排布,以确保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还有一些其他的规范,例如接口和标记。接口应该符合特定的标准,例如USB、HDMI、VGA等。标记应该清晰易懂,便于维护和标识。 总之,268 PCB布局设计规范确保了电路板的性能、可靠性和兼容性,为电路板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标准。 ### 回答2: 268 PCB layout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PCB布局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遵守一些规范和标准以保证PCB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根据标准,PCB布局应当以最佳的信号完整性、最小化术语、可靠性、可测试性和最小化电磁干扰来设计。以下是这个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第一,规范的尺寸。PCB设计是应当按照尺寸标准进行布局,确保元件的位置和间距都是符合标准的。 第二,电源依赖性。 设计时,应将信号和电源分离,确保短,平接线和正交线段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第三,尽可能的使用视觉空间限制技术来减小板面积。 第四,交错方式排列电子元器件。 第五,必要时使用盲孔或埋孔来减小板面积。 第六,保证引脚尽量靠近边缘,以方便连接。元件间距不应过小,以方便排除故障和升级。 第七,应该使用最小的测试点来测试所有元件。 第八,所有RF元器件, 包括天线和同轴电缆,都必须具有匹配的输入和功率输出阻抗,防止信号反射,损失或干扰。 269 PCB设计规范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确保一流的PCB设计。在设计时,工程师们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设计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并充分利用PCB制造商的设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