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备考误区提示

行测常识判断考查范围比较广泛,重点分布不均匀,在公务员考试中属于较难抓分的部分,因此很多考生对于此处知识都处于放弃的状态。事实上,掌握常识学习的方法,拿分也并不困难。为此,中公教育特对法律常识备考时存在的误区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大家做一个说明:

误区一:涵盖面太广,花时间不值

近年来法律常识内容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加之题目细小,涉及面很广,因此许多考生产生了学习法律浪费时间不值的感觉。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在经历了2017、2018年常识判断全考法律之后,2019、2021年又回归到了多元化的考察模式。这两年的法律部分内容分别考察了7题和5题。2022年将会大致依照前两年的题型题量,合理安排法律常识的数量。同时也将结合其他内容,突出考查应试考生的综合管理基本素质。所以,适当增强法律常识的复习时间和投入精力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

另外,通过对常识判断十年试题的比较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法律常识的考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宪法、行政法、民法和刑法等部分,偶尔会有其他法的知识。所以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更注重以上几大部门法的内容。

误区二:法律常识太难、耗精力太多

一些考生看到常识判断的复习材料比较厚,内容较多,专业性较强,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同学,看到材料中以法律知识为主时,更是产生了巨大的疑虑:我从来没学习过法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能复习得了这么多的法律内容吗?

其实他们忽略了考试题目的特点。一般而言,公务员考试中能够涉及到法律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所谓常识,其实就是普通的、一般的知识,是能够为大家所掌握的。常识判断试题都是比较基础的,并不会完全达到专业级的层次。以2021年常识判断为例,136题到140题考查了法律,涉及到了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四大部门法,同时也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食品安全法》等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的法律。题目的考察难度不但不能和法考相提并论,甚至同自考、法律硕士联考的试题相比,也相差甚远。所以,考生只需调整好心态,从容备考法律常识,还是可以尽可能多地拿到相应分数的。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国家。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在不同的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是不同的,因此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国家。根据国家性质,迄今为止世界上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多种类型。那么,我们国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今天中公教育带大家来看看我国的国体与政体。

 国体 

国体,是指国家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像奴隶制、封建制等类型的国家其实是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因此我们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即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政体 

政体,也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我国作为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必然是维护人民的权益的。因此,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与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的国体与政体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试题

(单选)下列有关我国国体和政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我国的国体

B.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体

D.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公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国体与政体。A选项,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A选项错误。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B选项错误。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不是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

 小提示 

国情相关知识点通常以识记型题目出现为主,通过以上试题,大家会发现总体来说难度并不大,但需要大家多积累、多记忆。

行测常识判断部分考查内容包罗万象,非常广泛,不时会出现历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中国古代史,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中,朝代更替频繁,朝代名相似,为了便于后人区分多“前后东西南北”字样。在考试中,面临朝代排序时,考生往往容易混淆,中公教育现将其中的知识点梳理如下。

 西周与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灭掉商朝,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是为西周的开端,周王亲自统治的关中地区称为“宗周”;周成王统治时期,为了加强对于东方的统治,营建新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为“成周”。

西周末年,经历周厉王的残暴统治,爆发了“国人暴动”,周王朝国势日颓,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岌岌可危;周幽王的烽火台戏诸侯,使周天子失信于天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次年周平王在部分诸侯护卫,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时期,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之位,诸侯纷争不断。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时期,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为周王畿,称为“千里王畿”,周考王元年,周王划王畿河南之地,封其弟揭于王城,建周国,疆域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小诸侯国。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王畿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历史称为西周公国与东周公国。

 前汉与后汉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经过了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后定都于长安,史称西汉,又称前汉。自汉武帝之后,外戚与宦官为了争夺中央权力,争斗日重,西汉皇权渐渐旁落,公元8年外戚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最终刘秀荡平各地割据势力,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洛阳 ,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又称后汉。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汉桓帝、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于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序幕,最终,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三国时期,刘备割据于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又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国省考行测常识判断中那些常考而你还傻傻分不清楚的重要战役吧!

 牧野之战 

1.简介:也叫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2.典故:临阵倒戈、鹿台

 巨鹿之战 

1.简介:公元前207年,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与秦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战役。最终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秦朝主力尽失。

2.典故:破釜沉舟(项羽)

 垓下之战 

1.简介: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2.典故:鸿沟议和,中分天下(楚河汉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 

(一)官渡之战

1.简介: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后因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力量发生转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2.典故:火烧乌巢

(二)赤壁之战

1.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相遇赤壁,最后用火攻大败曹军。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同时该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2.典故:草船借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夷陵之战

1.简介:又称彝陵之战、猇亭[Xiāotíng](今湖北宜都北)之战)。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征战东吴,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求和,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与蜀军相持而战,最后于夷陵一带打败蜀军。该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2.典故:以逸待劳;火烧连营

 淝水之战 

1.简介:公元383年,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向南方东晋发起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将中国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推迟了半个多世纪。

2.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行为规范,犯罪的构成要件就成为了刑法里比较重要的考点。犯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是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而我们考试的重点就是犯罪主体。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了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限,中公教育今天就带大家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点。

 概念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实施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中公解读】概念中已经点出行为人达不到刑法规定的相应的刑事责任年龄就不需要对相对应的行为负责。

 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1.不满12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中公解读】不满12不包含12周岁,并且只是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而不是所有责任都不必承担。

2.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公解读】此阶段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规定,因此需要重点记忆。注意:已满12不满14周岁的人不是所有的行为都需负责,只需针对两种情况①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②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但仅是这两种情况还不够,还应注意需达到情节恶劣,且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才需负责。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只对8种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的矫治教育。

【中公解读】上述八种行为却有九种情况,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除了上述情况,其他的行为,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均不需负责。八种行为可以概括为:烧、杀、淫、掠、伤、投、爆、毒。考生们在记忆时一定要把口诀和罪行对应清楚,不可混淆。

4.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公解读】已满16周岁应当对所有的犯罪行为负责,但我国成年未成年界限是18周岁,因此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有宽容度在,同理,出于“尊老爱幼”,因此对于75周岁以上的老人犯罪也同样有一定程度上的宽限。故意犯罪主观恶性更强,所以相较于过失犯罪来说会处理的更加严格一些。

 典型例题 

例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A.张某,14岁,将人打成轻伤

B.王某,11岁,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

C.刘某,13岁,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

D.赵某,30岁,醉酒驾车撞死路人

【中公解析】答案为D。A选项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需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负责,张某只是致人轻伤;B选项中王某属于不满12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C选项中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刘某不符合要求不需负责;D选项中赵某年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为D。

在每年行测考试当中,常识判断是一个固定考察板块。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人员对政治、经济、法律、历史、人文、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涉及范围之广,总体难度系数较大。以下中公教育为大家介绍常识判断板块的科技常识之中国现当代科技史。

1.1960年2月19日,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开始了中国的“空间时代”。这是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

2.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是美国,不是苏联。1945年7月,美国一共制造出3枚原子弹。第一枚“瘦子”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实验爆炸成功。第二枚“小男孩”、第三枚“胖子”在1945年8月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3.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壮举。

4.1966年,首枚核导弹:中国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打靶试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中国导弹试验靶场)发射成功。

5.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第一颗原子弹核爆炸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速度是最快的。(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6.1970年4月24日,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东方红一号”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7.“神舟”系列: 2003年,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8年,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翟志刚);2013年,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号”(王亚平);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8.2011年,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

9.2011年,我国新型战机歼-20试飞成功,在2016年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并非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

10.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舷号为“16”)交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交付海军。)

11.2012年,“北斗”正式试运行,2020年再发射2-4颗卫星后,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将全面完成。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供应商or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成熟、全球定位系统(GPS)——成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成熟、欧洲伽利略系统——尚未成熟。

12.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成功。

13.2016年,“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14.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15.2016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10.2017年,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成功首飞。

16. 2020年11月24日,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中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开始于2004年。)

17.20世纪20年代中叶,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创立了新华夏沉降式找油的理论,否定了“中国贫油”观点,为探明大庆油田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公解读 

对于科技常识板块的相关知识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多为识记性的考察方式。题型设置复杂,总体来说,难度较大。

试题演练

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是( )。

A.《月是故乡明》

B.《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C.《东方红》

D.《贵妃醉酒》

【中公解析】答案为A。嫦娥一号搭载的31首歌曲清单:《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歌唱祖国》《梁山伯与祝英台》《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二泉映月》《黄河颂》《青藏高原》《长江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七子之歌》《我的中国心》《高山流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阿里山姑娘》《贵妃醉酒》选段《难忘今宵》《歌声与微笑》《春节序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游园惊梦》选段《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良宵》《十二木卡姆选曲》 《东方之珠》《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是中国人》《但愿人长久》《WeAreReady》特别选用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东方红》。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在每年的行测常识判断考试中经常遇到时政内容的考察,今天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农村工作会议。因此在考试中出题频率还是很高的,同时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了解和学习本次会议内容更显得尤为重要,今天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般在每年12月下旬举行,本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在此次会议中提到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解读这里面的重点,首先同学们要了解,初级产品指未经加工或因销售习惯而略作加工的产品,主要是农、林、牧、渔、矿业产品。因此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这些产品的提供好坏,直接决定了后续产业的一系列发展,因此必须确保粮食安全,我们才有面对其它风险的信心和勇气。

而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把保障粮食安全纳入到保障初级农产品供给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的框架下进行统筹考虑,因为在粮食安全方面,我们不能受制于人,不能把粮食寄托在别的国家至上,否则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权。

那么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呢?会议当中提了很多,中公教育为大家总结为以下五点:第一点非常重要,党政同责,真实尽效,落地落实;其次抓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保面积保产量。也就是说这些地区,都要抓粮食安全,都要在粮食安全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以及抓耕地,既要保护耕地数量、也要保护耕地质量,强调18亿亩耕地要实至名归,是农田也必须是良田;还有抓结构,特别强调了要扩大大豆和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我国对进口大豆依赖性过强,而大豆又是必不可少的作物,因此要想保证自己的主动权,必须将这个弱势补上;最后抓责任,落实“菜篮子市长责任制”。这五点内容为本次会议的重点思想。除此以外关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去考察,下面就让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练习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B.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成果,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全形成

C.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D.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公解析】B。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的三步走时间节点分别是2020、2035和2050年,因此B选项错误,除了这三个时间节点的任务是考点以外,另外还有一个总要求也是重要考点: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同时在2018年又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知识面考查比较广泛,时常会涉及地理常识,其中地壳运动也会考查到,地壳运动会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蓝洞,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也是由于地壳不断运动而产生的,下面中公教育就来给大家分享地壳运动的原因和常见要点。

 什么是地壳?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平均厚30千米-40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壳如何运动? 

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地球组成物质的机械运动,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常见现象。地壳运动会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地震的发生、火山的爆发等。

 地壳为什么会运动? 

地壳作为地球最外固体圈层,与地幔紧密连接,而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的位置,存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圈层——软流层,地质学家认为,正是由于软流层的运动,带动了地壳运动。由于软流层中的各部分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经常要进行调整。如温度高、单位体积质量小的物质,会因膨胀而向上运动;温度低、单位体积质量大的物质,会因收缩而向下运动:向上运动的物质到达软流层的上部,接近岩石圈时,就会引起地壳的运动。

曾有科研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的化石,有力证明了这儿曾经是汪洋大海。类似的地理变迁很多,这都是地壳的运动造成的。从古到今,地壳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运动,只是其运动很缓慢,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地壳总是沿着平行于地表或垂直于地表的方向运动,一旦其积累的地应力超过了组成地壳岩石极限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断裂而引起地震。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几种地震,比如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等,而这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

试题练习

下列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B.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

C. 在地壳运动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相互分离的

D.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没有主次之分

【中公解析】答案选A。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壳运动首先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但这两种运动虽然相伴而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各有主次,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在行测考试当中,有一专项专门考察常识,它所涵盖的知识点范围实在太广,要想做到广而精实属不易,但大家也不要就此放弃,今天中公教育就其中的历史常识这一部分来掌握下,如何备考才能做到“心中有宝 成绩理想”。

就历史常识备考而言,我们给出大家最擅长记忆又不易混淆的两种办法:第一种,采用“时间脉络法”;第二种,“知识点归纳法”。什么意思呢?

第一种:唐朝末年由起义军首领朱全忠(又名朱温)的带领下爆发了“黄巢起义”,灭了唐哀宗李柷,建立起了后梁,随后北方又相继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而南方政权,包括北汉(现今的山西省)史称“十国”。在这一时期,政权之间相互割据,由后周的大将赵匡胤经“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掌握中原政权,在今河南开封建立国都,史称“北宋”。此时,我们可以就此看清局势,以河南开封以南的政权为北宋,以北则为辽,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掌握,西北为西夏由党项族首领元昊掌握,而西南则是吐蕃和大理。此时作为中原的北宋继承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同时采用了更为公平的“糊名法”“誉录制度”。考点显而易见(1)黄巢起义对应相关人物(2)北宋开国皇帝以及什么事件(3)北宋国都对应(4)科举制的考试方法是否和朝代相对应。

第二种:我们拿“科举制”举例。“科举制”始创隋朝隋炀帝,唐朝继承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期间得以发展,增加“进士”和“明经”两个科目,以此来考查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能力;再到圣神皇帝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经北宋采用“糊名法”“誉录制度”两种方法,以此让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公正。随后在明朝初建时形成了现在我们所了解的乡试、会试、殿试,主要以八股文为考察内容,也是就此,“科举制”开始走向没落,最后清光绪1905年废除,前后共存在了1300年。就此,可看出采用第二种方法,针对同一知识点不易混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