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1.心理账户
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一个评判标准,比如赵丽颖是否漂亮,各有各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有的需求强烈,有的弱。
所以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这些心理账户都位于总账户之下,而且是相互独立的。比如家庭必要开支账户,旅游的休闲账户,用于学习的知识账户。
比如一本书名为《50个好问题》可能销量一般,但改成《能快速提升认知的50个问题》则销量大增,因为我们买的是认知。
2.价格锚点
人从接受环境刺激,到行为发生改变,是由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影响的,而神经递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分解。所以人在当前时刻的决定受前一时刻的情绪影响。
两款空调分别为3900,4900块,大部分人都会买3900块钱的。如果要提高4900块钱那款空调的销量,在旁边放一款5900块钱的空调,会发现4900块钱的空调会比以前卖得更好。
因而托奥斯基提出了价格锚点,他认为消费者在对产品价格不确定时,会采取避免极端和权衡对比,来判断这个产品的价格是否合适。
3.沉没成本
人都是自恋的,一旦在某方面投入,就会找出支持自己的所有证据,而忽略所有反对自己的证据,所以她就会深深地爱上自己拥有的东西。
买好电影票了,看前20分钟发现是烂电影,但还是不愿意离开,因为已经付出的金钱(沉没成本)难以舍弃。
所以人们决定做一件事情时,不仅看未来对他有没有好处,也会注意在过去,在这方面有没有投入。
但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该放弃就放弃。
4.比例偏见
人是一个非理性动物,大多数决策是看感觉的,所以卖东西时让消费者感觉赚了就可以了。
比如与1000元的锅,送50元勺子的方式相比,加一元换购50元勺子的方式更容易打动消费者。因为后者在比例上让消费者感觉赚了。
很多场合,应该关注数值本身的变化,但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的感知更为敏感。
5.损失规避效应
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控制感。从子宫出来的那一刻,因为环境变化,我们失去了控制感而嚎啕大哭,所以人都厌恶损失。
老人家想赶走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第一天给他们十块钱,第二天换成五块,第三天变成一块,因为被拿走九块钱的痛苦要远大于得到十块钱的快乐,所以孩子们就会自己走了。
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我们对损失更加敏感,厌恶损失的心理状态称为损失规避。
6.转化率
无论是卖东西,还是买东西,都是交易双方在博弈,如果不懂得商家的套路,上了套也不知道,所以很多人买了很多买的时候感觉有用,买回来就没用的东西。
但对于商家来说,把消费心理学的概念合起来使用,就可以写出非常吸引人的广告,制定非常好的营销策略。
但无论是谁,这些概念的作用,都在于提高转化率。商家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更多地卖出去,我们介绍自己时,希望被更多人认可,都是一种转化,或许是别人的心态,或许是行动。
注:我说的都是错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