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1
英国有一句俗语,叫做:“给我一个7岁的孩子,我可以告诉你他长大之后的样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岁看大”。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一位叫迈克尔-艾普特的青年导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出身的阶层能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艾普特采访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孩子。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记录他们现状,倾听他们的故事。最后面形成了一部跨越半个世纪的纪录片,叫《人生七年》。

这个片子现在已经忠实记录了这些孩子从儿童到少年、青年,再到中年的历程。你能看到这十四个孩子在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的状态。

这些孩子中,有的来自伦敦的富人区,属于富裕阶层;有的来自中产阶级;有的来自贫民区或者福利院,属于贫穷阶层。

虽然言谈举止不一,但这些孩子在七岁时,都同样受到身边人的喜爱。

这些孩子之中,有小时候就想上牛津剑桥,有想当律师的,总之在他们眼里,好像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但最后面的结果却是:
来自富裕阶层的孩子,大多上了牛津剑桥,年薪500万;
来自中产阶层的孩子成为了教师,公务员等,继续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
而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很多没上大学,成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比如搬运工、清洁工等,年薪5万左右。

2
是什么原因,让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在心理学中,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马太效应。也可以解释为:凡是你有的,还要加倍给他,让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谓强者恒强,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2017年,贝索斯、比尔盖茨、巴菲特(美国最富有的三个人),财富相加等于一半美国人的财富。近五年最富有的美国家庭收入占总体比例,从20.3%上升到23.8%,但底层家庭收入不增反降了3%。这些,都是真实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同样是工作,穷人的工作可替代性强,收入一般计时或计件,再努力工作,总有时间和数量上限。 最终不过是做加法,10+10=20,一旦停止,就意味着丧失收入来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富人大多从事探索性、知识、技术壁垒等复利式工作。比如创作、投资、发明等,一旦形成规模,财富就是几何级数增长,10X10=100,100X100=100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看到金钱表现的东西,如果能找到阶层跃迁的方法,我们必须找到隐藏在表像之下,更为关键的因素。

3
所以,我们一起来探究阶层固化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从个人品行、成长环境和教育三个层面,和你分析一下阶层固化的深层原因。

首先看个人品行。一个参加《人生七年》的富家子弟说,观众们只看到他们按部就班地进了牛津剑桥,但没看到他们深夜埋头做功课的样子,没看到他们为了考上剑桥,放弃了很多娱乐爱好。

但从记录片中也可以看到,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从小就表现出了很多出色的品质。

比如7岁时,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就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人生规划。他们要上牛津大学,要成为律师。

中产家庭的孩子,他们7岁时的梦想往往宏大但不落地,比如“反对种族歧视“。

而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梦想仅仅是”少挨打、少挨骂“

这是他们对于未来规划上的表现。

除此之外呢?富家子弟会表现出更强的自控力。面对同样的诱惑,富家子弟更多地会选择坚守自己的本心,而贫穷家庭的孩子往往很难经受住诱惑。

有一个案例非常不错。在身体锻炼和饮食控制方面,富裕家庭的孩子表现更为出色。到了56岁,富裕子弟往往能保持良好的体型和健康的身体,而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大多变成了胖子。

这些良好的品行,绝对不是天生的,而是和父母的悉心教导密切相关。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现象中看到,富裕阶层固化的,绝对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这些品行。

4
成长的环境不仅会影响到孩子品行的培养,还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

一项对贫穷家庭孩子的智力研究表明,孩子的聪明与否,只有2%是来自于基因的贡献,而绝大部分来自于环境的影响。基因的表达需要环境的刺激,其贫穷家庭的孩子,所处的环境极其匮乏,即使他们本身具有优秀的基因,也无法被唤醒。

在《人生七年》中,你会看到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七岁时就已经在阅读《金融时报》、《时代周刊》等,这些丰富的环境刺激,不仅促进来孩子的大脑发育,还培养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视野。

而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当别人在读书看报时,他们还在玩沙子,有的甚至还在街头打架。

更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个爸爸带着女儿吃晚餐,在中间的餐盘里有一只烧麦,被小咬了一口,很明显是女儿吃了一口,剩下的。服务员收拾餐桌时,父亲说:慢点,别浪费了。然后这位父亲夹起来就吃完了,女儿瞪大眼睛看着,父亲也看着女儿。

我觉得这个女孩长大后一定会很优秀,因为这位父亲在言传身教。你跟谁在一起,你就会像谁,这个一点没错。

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所拥有的成长环境,是大多数人所没有的,他们每天都在和别人拉开距离。

5
那是不是不可能打破阶层固化了呢?

在人生七年中,有两个跨越阶层的例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个例子:一个来自中产家庭的孩子,他因为考试发挥失常,去了一所较差的大学,不到一年就退学去了建筑工地。到28岁再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流浪汉(这是反例)。

第二个例子:一个来自乡村贫穷家庭的小孩,在14岁接受采访的时候,他非常羞涩,眼睛都不敢看着镜头。但到了21岁,他考上了牛津大学。之后变成了一所大学的教授,成功地从贫穷家庭迈入精英阶层(这是正面的例子)。

造成这两个孩子之间差别的一定有很多因素,但我觉得最关键的因素,应该是”教育“。引用其中一位富家子弟的话来说:”你没办法给孩子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但良好的教育会让他终身受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这么说呢?
良好的教育,让孩子受用的,可不仅仅是学到的知识。当然,知识很重要,但是你在任何一所大学学到的知识,其实相差不大。可能一个普通大学用的教科书和名牌大学用的教科书是一样的。

但你可能上了一所名牌大学,这里的学生每个都非常牛。能走进这里读书,一定都有着一些常人所没有的东西。比如你背景特别硬,你学习能力非常牛逼,你的艺术天份非常高等等。也就是说,你进了一所好大学,你就可能认识一批未来社会的精英。

还记得那句话吗?你身边7个人的平均水平,就是你的水平,此话不假。

6
在德国的今天,有两个词已经分开了,一个叫富人,一个叫高收入阶层。感觉这两个是一样的,感觉又不一样,什么叫高收入呢?可能一般人一个小时挣50块钱,但你可以一个小时挣10W,这时候你只是高收入阶层,因为这两种人都要付出相应的劳动时间来赚钱。

而我们所说的富人,是怎么挣钱的呢?富人的本质,是靠钱来挣钱的。比如说德国很著名的宝马公司,他们的CEO年薪当然很高。但要获得这个年薪,你必须在这上面花很多时间去经营这家公司。而宝马公司背后有一个持股50%的匡特家族,他们的财富是用百亿美金为单位来衡量的,你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年收入怎么能跟他比呢?

所以在德国富人圈子里95%都是挣这种用钱来生钱的钱,只有5%是拿着高收入年薪的CEO,其实他们已经算是富人圈子里的边缘阶层了。

对于普通人怎么突破?想尽一切办法,用钱来生钱,尽可能投资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投资的收益率越来越高,成长率越来越高。比如努力挣钱,定投指数基金、学会怎么买卖股票,然后接着努力挣钱,扩大自己的本金池,给我们的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财富是可以积累的、家庭的成长环境也是可以积累的、你孩子的教育也是可以积累的,或许一代人的努力还不足以让你突破阶层,但请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像秦国那样,经过之前历代秦王的努力,最终在秦始皇嬴政那里统一六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