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循环
金字塔结构
4个原则
- 结论先行。先给出核心观点,放在金字塔顶端,统领整个思想和表达。原因:
- 大脑存储功能不强。一次接受信息不超过7条,最好3条以内
- 大脑按句理解信息。需要提前告知结论,防止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带来信息误差
- 大脑会自动推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子越多,信息量越大,大脑就越容易疲劳
- 结论先行能够帮助我们聚焦中心
- 以上统下。下层支撑上层,并且做到主语一致。
- 归类分组。归类分组符合大脑的天性,大脑接收到信息后会自动关联过往事物,关联的结果就是分组。МЕСЕ原则(不重不漏)的5种分类法:
- 二分法
- 矩阵法。四象限
- 流程法。对事情进行拆解,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做什么
- 结构法。即把事物拆分为不同的构成部分,用于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特征
- 工作总结:描述现状—总结要点—改进方案
- 工作汇报:描述现状—给出多种选择方案—建议选择的方案
- 竞聘演讲:工作经历—竞聘优势—竞聘成功后的工作设想。
- 经验分享:提出观点—说明原因—阐述对策
- 公式法。如,销售额=单价×数量
- 逻辑递进。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这个顺序要有逻辑性、并且考虑对方的需求和利益。逻辑如下:
- 时间顺序。步骤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流程进行排序
- 空间顺序。结构顺序,也就是按照一个事物的结构进行排序
- 重要性顺序。按照重要的程度进行排序,可以从最重要的到最不重要的排序,也可以从最不重要的到最重要的排序
- 演绎顺序
- 三段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常见式:提出问题—找到原因—解决方案
构建方式
- 自上而下——提出主题做分解,适用于明确主题的情况
- 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适用于不知道结论是什么,犹豫纠结、摇摆不定的情况
- 第一步:罗列要点,尽可能把所有要点都罗列出来。
- 第二步:归类分组,把属性相同、维度相同的要点分组,然后归纳。
- 第三步: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并对照现实总结
常见思维模型
5W2H
- 谁来做(Who)和做什么(What)
- 何时完成(When)和在哪里做(Where)
- 为什么做(Why)。做这件事的理由,说服每个人的理由
- 如何做(How)
- 因人制宜。
- 行动能实施,不是不可达成的目标
- 行动步骤具体、翔实,符合MORS法则,也称具体性原则
- M:Measured,即可测评,可以衡量和计算出做了多少;
- O:Observable,即可观察,无论是谁看到或者听见,都知道这事怎么做;
- R:Reliable,即可信赖,让多个人来看,他们都会认为是在做同一件事;
- S:Specific,即明确化,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都很明确
- 多少(How much)。成本
- 为了展示团队风采,体现专业度(Why),团队的各个成员(Who),要在约定的时间(When)到达拍照地点(Where),拍摄团队大合影(What)。
- 请带上白衬衣、西装裤、黑皮鞋,女士皮肤只打底,不要化妆(How)。本次拍摄费用公司承担,若想单独拍摄个人形象照,100元/张,自行选择(Howmuch)。
认知圈+黄金圈
- 认知圈
- 是什么(What)。A是什么,适合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达到什么目标。
- 界定概念。一到两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概括,不建议用长句,或者用很多复杂的概念解释,这会影响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知。
- 适用边界。合适的使用范围,比如
- 时间(适用或者不适用的时间、时间段):旺季、淡季,冬天、夏天,三个月、半年。
- 空间(适用或者不适用的地点、部位、环节):办公室、家、公园,室内、户外,事物的某个部位,工作中的某个环节。
- 对象(适用或者不适用的人、物品):新客户、老客户,学生、家长、老师,员工、主管、老板,初学者、有一定经验的人士。
- 目标:解决××问题,达到××效果,实现××目标
- 为什么(Why)
- 为什么存在?从无到有,询问一个事物的由来,
- 为什么选择?与其他选择对比,你为什么做出这个选择?
- 为什么重要?我们要连续问几次“为什么”,以达到追根溯源、找到底层逻辑的效果
- 如何做(How)
- 目标拆解法,就是把需要达成的目标进行拆解,常用在销售中。
- 对症下药法。问题之所以产生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就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 黄金圈。由内而外的思考方式,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直击问题的本质
- Why: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的目标、意义、价值观;
- How:采用什么方法、措施;
- What:我们的产品表现形式。
流程思维
- 定义:把一个或者多个输入转化为对客户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
- 意义:这样进行分模块、分步骤的梳理,从而把控整个流程,就是流程思维的精髓,所以流程思维就是让我们从问题解决者转变成系统的设计者。
六要素
- 输入资源,即保证活动顺利开展所需要投入的资源,包括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
- 活动,即活动本身,比如联谊会、招聘会。
- 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关系。流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存在关系,一般是并列关系或者串联关系。
- 输出的结果。举办一场活动要有明确的结果,否则就会变成一次性的活动,最终走向消亡。
- 客户。人,往往是活动中最容易忽略的要素,在这场活动中要思考清楚客户是谁,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致,明确了客户是谁才能明确需求是什么。
- 价值。价值指的是这场活动给客户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
构建活动流程
PDCA将管理分为四个阶段
计划(Plan)。做出计划
执行(Do)。实施计划
检查(Check)。实施过程中要检查实施效果
调整(Action)。根据检查情况不断调整行动方案,之后进行复盘,总结优缺点,指导下一次活动
- 构建主活动流程。将活动的主要环节进行流程化梳理,不要遗漏客户。
- 补充前沿和后沿。
- 前沿是业务的前端行为,包括计划、筹备、导流、导入等;
- 后沿是业务的后端行为,包括追踪、资料整合、售后等。
- 构建多次活动管理。除了活动本身,我们还要思考规划和服务保障。
- 规划。定位于全局性、长远性、集合性。内容是计划、设计、策略、预算、政策、标准等。例如在会议中,分层分级的会议规划、合理安排会议顺序、制定会议管理办法等属于规划方面。
- 服务保障。提供资源、服务,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质量、风险管理等。
优化活动流程
- 遵循ESIA法。E——Eliminate,清除;S——Simply,简化;I——Integrate,整合A——Automate,自动化。
人事物思维
- 定义:
- 人:参加的人。比如讲师、学员、班主任。
- 事:需要做的事。比如培训通知、课程内容、课后跟进。
- 物:用到的物品。比如电脑、投影仪、奖品等。
- 意义:流程思维的重点在于事,人事物思维的重点在于人,要先明确参与人员,把人安排清楚,满足人的需求,因为事和物是由人来行动和操作的,搞定人,事和物自然水到渠成
- 分析人的方式:
- 知识:处理相关事务所要掌握的信息。如果还未掌握,就要提供相关培训。即使已经掌握,也要提前温习巩固,可以用开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如果所牵涉的知识属于容易混淆、复杂、易忘等类型,我们还需要提前设置提醒环节,比如写在纸上。
- 技能:方法、专业技术等,比如快速穿针的方法,织毛衣的方法,写作构思,心算,等等。技能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形成,除非我们处理的事情还有足够长的准备时间,否则只能直接选用拥有相关技能的人
- 态度:对相关事物所持有的心理倾向,比如积极、消极,主动、被动,认可、排斥,喜欢、厌恶等。态度决定我们对待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时的投入和付出程度。影响一个人态度的常见因素有情感、理解、利益,我们想要对方有良好的态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相处建立情感,沟通获得理解,为对方争取利益。
- 性格人品: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性格人品去预估他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和态度。但是由于性格人品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了解,而我们的时间精力只能对少数几个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我们不太熟的,因此这项内容常常被忽略。可是如果我们养成有意识观察别人性格人品的习惯,对很多事情的安排和处理,我们都可以对症下药,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
故事思维
- 背景,也就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衡量是否要交代背景的唯一标准是:如果不说相关的因素,别人就无法读懂相应的故事。
- 冲突,就是某种不利的变化,比如现实与预期的差距。
- 人与自己的冲突:人与自己的价值观的冲突、选择的难处等,例如就业还是考研,要不要走出体制。
- 人与他人的冲突:两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观点冲突、肢体冲突等。例如两个同事竞聘一个岗位、两个团队领导人抢一个优秀的新员工、两个销售员抢一笔订单。
- 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社会风俗、社会价值观的冲突等,例如明星出轨、忘年恋等。
- 问题。主人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他是如何思考的?他顾虑什么,害怕什么,想要得到什么?
- 回答。主人公采用了什么解决方案?结果如何呢?
客户思维
- 明确对象,“三问”:
- 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对症下药。
- 对方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包括性格、才华、嗜好、为人处世的方式等。了解对方的特点,我们就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
- 对方忌讳什么?忌讳的事情尽量不做。
- 确保对象吸收信息
- 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对方吸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习惯,有的人喜欢东拉西扯地绕弯子,有的人喜欢直奔主题,有的人喜欢说故事
- 什么样的呈现形式对方顺利无误地解读我们的信息。口头、文字等。
- 明确目标,激发行动
- 明确自己的目标。先承认对方的需求,再提出自己的目标,用这种“yes,and…”肯定式思维替代"yes,but"的否定式思维,达到双赢
- 激发对方采取行动。不是纠正自己看到的问题,而是要和对方一起面对他所要解决的问题。
水平思维+垂直思维
- 水平思维:寻求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是求创意、求数量的浅层思维方式。
- 垂直思维:按照一定的思维路线或思维逻辑进行的,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式思考。以“What—Why—How”“Why—Why—Why”流程思维等形式的线性思考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结果。
T字思维
- 复合思维:比如流程思维+垂直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