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南(2024年版)》
文章目录
前言
工业与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南(2024年版)》由工信部发表,基于我国智能制造探索实践,结合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发展趋势,凝练总结了15个环节的40余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
一、工厂建设
1. 工厂数字化设计与交付
问题:面向工厂规划、工艺布局、产线设计、物流规划等业务活动,针对工厂设计建设周期长、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实施路径:搭建工厂数字化设计与交付平台,应用建筑信息模型、物流和动线仿真、生产系统建模等技术,开展工厂数字化设计和建设。
实施成效:实现工厂数字化交付,缩短工厂建设周期。
2. 数字孪生工厂运营优化
问题:面向基础设施运维、运营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信息孤岛难打通、集成管控难度大等 问题,
实施路径:应用建模仿真、异构模型融合等技术,构建设备、产线、车间、工厂等不同层级的数字孪生系统
实施成效:通过物理世界和虚拟空间的实时映射和交互,实现工厂运营持续优化产品设计
3. 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
问题:面向需求分析、概念设计、产品设计等业务活动,针对产品研发周期长、设计质量控制难等问题
实施路径:基于数字化设计仿真工具和知识/模型库,应用多学科联合建模、物性表征与分析等技术,开展产品结构、性能、配方等设计与验证
实施成效:大幅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4. 虚拟验证和中试
问题:面向产品验证、中试等业务活动,针对新产品验证周期长、熟化成本高等问题
实施路径: 搭建虚实融合的试验验证环境,应用多物理场仿真、可靠性分析、AR/VR 等技术,通过全虚拟或半虚拟进行试验验证,
实施成效:降低验证与中试成本,加速产品熟化
二、工艺设计
5. 工艺数字化设计
问题: 面向工艺规划、产线设计等业务活动,针对工艺设计效率低、验证成本高等问题
实施路径:基于工艺设计仿真工具、工艺知识库和行业工艺包等,应用工艺机理建模、流程模拟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工艺设计快速迭代优化,缩短工艺定型周期
6. 可制造性设计
问题:面向工艺审查、可制造性改进等业务活动,针对产品试制周期长、加工装配效率低等问题
实施路径:打通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作业等环节数据,基于产品物理特征与制造能力关联分析
实施成效:全面评价与及时改进产品和工艺设计的可加工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
计划调度
7. 生产计划优化
问题:面向销售订单预测、生产计划制定等业务活动,针对订单需求预测难、交付周期长等问题
实施路径:构建生产计划系统,打通采购、生产和仓储物流等管控系统,应用多目标多约束求解、产能动态规划等技术
实施成效: 实现生产计划优化和动态调整,缩短订单交付周期
8. 智能排产调度
问题:面向作业排程、资源调度、生产准备等业务活动,针对资源利用率低、交付不及时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设智能排产调度系统,应用多约束排产建模、多目标排产寻优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多目标、多扰动情况下排产优化与资源动态调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生产作业
9. 产线柔性配置
问题:面向产线建设、产线改造等业务活动,针对个性化需求响应慢、产线换线时间长等问题
实施路径:部署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应用产线模块化重构、柔性物流运输等技术,
实施成效:根据订单、工况、库存等变化,实现产线快速调整和按需配置。
10. 人机协同作业
问题: 面向复杂产品加工、装配等业务活动,针对传统生产方式协同效率低、作业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实施路径:部署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构建人机协同作业单元和管控系统,应用智能交互、自主规划、风险感知和安全防护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加工、装配、分拣、物流等过程人机高效协同
11. 工艺动态优化
问题:面向离散行业工艺控制、工艺参数调优等业务活动,针对工艺/设备参数动态调优难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设智能产线和工艺在线优化系统,应用设备机理与数据混合建模、多设备联合寻优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工艺过程和设备参数在线优化,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
12. 先进过程控制
问题:面向流程行业生产过程控制、工艺参数优化等业务活动,针对复杂工艺过程参数波动大、控制效果差等问题
实施路径:基于先进过程控制、实时优化等系统,应用模型预测控制、多目标寻优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精准、实时和闭环的工艺流程控制优化,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出率
13. 数智精益管理
问题:面向生产现场管理、成本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资源利用率不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实施路径:应用六西格玛、6S 等精益方法,将精益管理理念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深度融合,
实施成效:实现基于数据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精准、高效管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质量管控
14. 在线智能检测
问题:面向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判定等业务活动,针对人工检测效率低、一致性差等问题
实施路径:构建在线智能检测系统,应用物性成分分析、机器视觉检测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产品缺陷在线识别和质量自动判定,提升质量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15. 质量追溯和分析改进
问题:面向质量数据管理、质量问题追溯、质量优化等业务活动,针对质量数据不完整、追溯难度大等问题
实施路径:构建质量管理系统,应用条码、二维码、RFID、5G、标识解析、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分析原料、设计、生产、使用等质量相关数据,
实施成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精准追溯和优化改进设备管理
16. 设备运行监控
问题:面向设备运行数据采集、状态分析等业务活动,针对设备数据全面采集难、统一管理难等问题
实施路径:部署设备运行监控系统,集成智能传感、5G、多模态数据融合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设备数据实时采集、状态分析和异常报警,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17. 设备智能运维
问题:面向设备故障分析、健康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设备运维成本高、非计划停机频次高等问题
实施路径:部署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建立设备运维管理平台,应用设备故障知识图谱、故障机理分析、预测性维护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设备智能运维,降低运维成本,保障连续生产
四、仓储物流
18. 智能仓储
问题:面向物料出入库、库存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出入库效率低、库存成本高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设立体仓库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应用条码、二维码、射频识别、仓储策略优化、多形态混存拣选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物料出入库、存储、拣选的智能化,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土地利用率
19. 精确配送
问题:面向厂内物流配送等业务活动,针对物料配送不及时、不精准等问题
实施路径:部署智能物流设备和管理系统,应用室内高精度定位导航、物流路径动态规划、物流设备集群控制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厂内物料配送快速响应和动态调度,提升物流配送效率
五、安全管控
20. 危险作业自动化
问题:面向危险作业操作、过程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危险作业安全风险高、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设智能作业单元和管控系统,应用环境感知与识别、作业风险控制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危险作业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提高生产作业安全水平
21. 安全一体化管控
问题:面向安全风险识别、安全应急响应等业务活动,针对安全风险实时监控难、处置效率低等问题
实施路径:搭建生产安全管控和应急处置系统,应用生产运行风险动态监控、安全预警等
技术
实施成效: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和安全事故快速处置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损失
六、能碳管理
22.能源智能管控
问题:面向能耗监测、能源调度等业务活动,针对能耗全面监控难、精细化管控成本高等问题
实施路径:部署能耗采集设备和管控系统,应用多能源介质感知、能耗综合建模仿真、能源平衡调度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工厂能源在线监测、综合管控和能效优化,降低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23. 碳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问题:面向碳排放数据采集、碳足迹追踪和碳资产核算等业务活动,针对碳排放计量难、碳足迹追踪效率低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立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应用碳排放精细化检测、碳排放指标自动核算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追踪、分析、核算和交易,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量
七、环保管理
24. 污染在线监控
问题:面向污染排放监测、污染物收集处理等业务活动,针对污染排放计量难、污染管理粗放等问题
实施路径:部署污染排放在线采集设备和管控平台,应用污染监测与控制、污染源追溯等
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污染全过程动态监测、精确追溯、风险预警和高效处理,降低污染排放水平
八、营销与售后
25. 智慧营销管理
问题:面向市场营销、销售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客户需求信息获取不及时、营销策略不合理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立销售管理系统,应用用户画像、需求预测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基于客户需求洞察的营销策略优化和供需精准匹配,提升营销精准性和销售量
26. 智能客户服务
问题:面向产品运维、增值服务等业务活动,针对服务周期长、响应不及时等问题
实施路径:构建产品远程运维系统,集成5G、AR/VR、预测性维护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基于运行数据的产品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增值服务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27. 产品智能运维
问题:面向投诉处理与反馈、客户关系维护等业务活动,针对客户响应不及时、服务体验感差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立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应用5G、AR/VR、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主动式客户服务响应,提高客户满意度
九、供应链管理
28. 供应链计划协同优化
问题:面向采购计划制定、协同、优化等业务活动,针对采购计划不精准、交付不及时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设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集成建模、多目标寻优、数据跨域控制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基于市场、采购、库存、生产等数据的供应链计划协同优化
29. 供应商数智化管理
问题:面向供应商入库、供应商评价、物料采购等业务活动,针对供应商比选难、议价能力弱、断供风险响应不及时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立供应商管理系统,应用供应商风险评估、供应链溯
源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供应商精准画像,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供应商评价、分级分类、寻源和优选推荐
30. 供应链物流智能配送
问题:面向配送路线规划、运输过程监控等业务活动,针对物流运输过程监控难、配送周期长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设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应用5G、多模态感知、实时定位导航、智能驾驶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厂外物流全程跟踪、异常预警和高效处理,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提升准时交付率
十、信息基础设施
31. 先进工业网络应用
问题:面向工厂网络设计、建设、运营等业务活动,针对工厂网络需求多样、结构复杂、带宽不足等问题
实施路径:部署5G 工业专网、TSN、工业全光网络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异构网络融合、远距离高带宽实时通信等技术
实施成效:建设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工业网络
32. 工业信息安全管控
问题:面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要求,针对企业网络与数据安全风险高、防护能力弱等问题
实施路径: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和数据分类分级管理,部署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建设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应用安全态势感知、多层次纵深防御等技术,
实施成效: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安全漏洞监测、风险防控、快速处置,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33. 工厂数据资产管理
问题:面向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分析应用等业务活动,针对数据格式不统一、价值释放不充分等问题
实施路径:建设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融合数据跨域控制、数字合约、隐私计算等技术,开展数据治理
实施成效:实现企业内或跨企业的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和挖掘应用,推动数据价值化
十一、多环节模式创新
34. 数据驱动产品研发
问题:面向产品快速研发、复杂结构设计、用户个性化设计等需求
实施路径:集成市场、设计、生产、使用等多维数据,探索创成式设计,基于数据驱动的产品形态、功能和性能的研发设计和持续优化
实施成效: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产品创新
35.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问题:面向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小批量等需求
实施路径:通过网络化手段收集多元化市场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平台化架构、柔性化系统等手段,以规模化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
实施成效: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36. 网络协同制造
问题:面向复杂产品多方协同、产能共享、多工厂协同等需求
实施路径:推动多环节、多工厂或多企业间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紧密连接
实施成效:实现跨企业跨地域的业务协同和制造资源配置优化,助力打造全球生产网络
37. 研产供销服深度集成
问题:面向市场快速响应、资源高效配置、客户体验优化等需求
实施路径:推动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业务流、数据流深度集成,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运营体系
实施成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优化,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8. 弹性供应链
问题:面向供应链稳定性提升、供应链快速调整等需求
实施路径: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与弹性管控系统,集成应用供应链风险识别和动态响应模型
实施成效:实现供应链风险在线监控、精准识别、提前预警和快速处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39. 全员数字化管理
问题:面向人员数字化绩效评估、数字化技能提升、健康管理等需求
实施路径:组织开展全员数字化能力培训,构建统一的人员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人员健康状况、专业技能评估及作业环境等多维度信息
实施成效:实现人员绩效量化动态评估、人员状态动态监测和精准作业派工,提升全员岗位效能
40. 可持续制造
问题:面向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等需求
实施路径:以数智技术支撑企业以对环境和社会负责的方式开展产品全生命周
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各业务活动,
实施成效:实现生态效益、资源效率、生产效率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综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