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考点汇总

首先,加上各个章节的博客目录:
一、导论
二、操作系统结构
三、进程
四、线程
五、CPU调度
六、进程同步
七、死锁
八、内存管理
九、虚拟内存
十、大容量存储器
十一、I/O系统
十二、文件系统接口
十三、文件系统实现

一、导论

这一章只是一个引导性的章节,所以重点很杂很懂,在这里只是进行简单的梳理,具体还需要去自行查看。
1、操作系统定义:共同的控制和分配I/O设备资源的功能集合所组成的软件模块,并不是一直在CPU上运行。操作系统内核是CPU特权模式下运行的程序,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内核+系统程序。
2、CPU至于设备控制器和内存直接相连
3、打开计算机时需先运行一段初始化程序(引导程序),多固定在ROM或EEPROM中,为计算机硬件中的固件,初始化系统中的所有部分,包含CPU寄存器、设备控制器、内存。并将操作系统内核装载到内存中开始执行。
4、中断需将控制转移到合适的中断处理程序,一般是通过调用中断子程序检查中断信息。中断子程序的指针表位于地地址内存(前100)。这种地址的数组或中断向量可以通过唯一设备号来索引,以提供设备的中断处理子程序的地址。
5、独立编址:内外存分开,地址线分开
6、统一编址:内存的地址线有部分可供外存使用
7、操作系统通过中断,可以有多个入口,多个出口,内核运行在监管模式下
8、CPU向cache请求,如果命中则直接放回寄存器,否则cache向主存(内存)请求;如果内存中存在页则将页放入cache中进行更新,如果不存在则向硬盘控制器请求;此时cpu将地址给硬盘控制器,硬盘控制器通过地址将内容从硬盘拿出放到内存中进行更新。
9、I/O中断驱动适合少量数据进行移动,DMA(直接内存访问)适合大量数据进行移动。设备控制器多用DMA,能在本地缓冲与内存之间传送一整块数据而不需要CPU干预,每块只产生一个中断,已告知操作已经完成。当设备控制器执行操作时,CPU可进行其他工作。
10、单处理系统:有一个主CPU能执行一个通用指令集,包括来自于用户进程的指令,绝大多数包括其他特定目的的处理器。
11、多处理系统:也称并行系统或者紧耦合系统,有多个紧密通信的CPU,共享计算机总线,有时还有时钟,内存与外设。
①、非对称多处理:一个主处理器控制系统,其他或向主要任务或做预先定义的任务,主处理器负责调度并安排工作。
②、对称多处理:每个处理器都要完成操作系统中的所有任务,多个进程可同时运行并不影响性能。但必须仔细控制I/O以确保数据到达合适的处理器。
12、集群系统:将多个CPU集中,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耦合起来。

13、多道程序设计:通过组织作业使CPU总有一个作业可执行,从而提高CPU利用率。思想是:操作系统同时将多个任务保存在内存中,并选择一个开始运行,最终该作业可能必须等待另一个任务完成。
14、现代操作系统由中断驱动,没有中断时会静静等待某件时间发生,事件总是由中断或陷阱这种软中断引起。
15、陷阱:软件产生的中断,可用来调用OS的例程。
16、当在用户模式执行用户进程时,一旦出现中断或陷阱,硬件将切换到内核模式,因此,只要os获得控制,必处于内核模式,而用户程序只运行在用户模式。
17、系统调用服务程序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内核检查中断指令以确定发生了什么系统调用,参数表示用户程序请求什么类型的服务,请求所需要的其他信息通过寄存器、堆栈、内存进行传递。
18、中断返回指令只有操作系统才能使用。
19、程序本身不是进程,程序是被动的实体,进程是一个活动的实体,单线程进程具有一个程序计数器来明确下一个执行的指令。
20、进程是操作系统工作的单元。
21、操作系统负责:创建和删除用户进程与系统进程;挂起和重启进程;提供进程同步机制;提供进程通信机制;提供死锁处理机制
22、操作系统提供了统一的逻辑信息存储观点,并对存储设备的物理属性进行了抽象,定义了逻辑存储单元,即文件。操作系统将文件映射到物理介质上,并通过这些存储介质访问这些文件,文件多表示程序和数据。
23、高速缓存:可以提高热点数据的访问性能。
①、内部可编程寄存器为内存提供了高速缓存,有的完全由硬件实现。
②、寄存器受控于编译器、底层支持者为高速缓存
③、高速缓存受控于硬件,底层支持者为内存
④、内存受控于操作系统,底层支持者为硬盘
⑤、硬盘受控于操作系统,底层支持者为CD或磁带

二、操作系统结构

1、通信:包括同一计算机两进程间通信与在网络链接上的不同计算机通信,可通过共享内存或信息交换
2、应用程序接口:API。一系列适用于应用程序员的函数,包括传递给每个函数的参数机器返回值。在后台,组成API的函数多为应用程序员调用实际的函数调用。使用API的程序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3、系统调用接口:程序设计语言的运行时支持系统(与编译器一起的预先构造的函数库)提供了系统调用接口,作为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的链接。
4、应用程序通过API调用系统调用接口,系统调用接口维护了一个与系统调用有关的数字列表索引,通过列表调用相应的系统调用。
5、系统调用过程:
①、将系统调用号放到eax寄存器中
②、设置系统调用参数到ebx、ecx寄存器中
③、调用中断(int)参数为中断类型
④、结果一般保存在eax中
6、操作系统的重要原则:机制决定如何做,策略决定做什么。一个策略可以调用不同的机制来实现自己。
7、简单结构:没有很好地区分接口和功能层次,应用程序能访问基本的I/O子程序,由内核和系统程序两个独立部分组成。
8、分层方法:将操作系统分成若干层,最底层(0)为硬件,最高层为用户接口。优点在于构造和调试的简单化,每层只能利用较低层(严格来讲只能下一层)的功能和服务。主要问题是设计对层的详细定义,效率低,开销大。
9、微内核:将所有非基本部分从内核中移走,并将他们时限为系统程序或用户程序。主要功能是使用户程序和运行在用户空间的各种服务之间的通信以信息传递的形式提供。好处在于便于维护操作系统,容易从一种硬件平台转移到另一种硬件平台,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缺点是必须忍受由于系统功能总开销的增加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10、模块化结构:内核有一组核心部件,以及在启动或运行时对外附加服务的动态链接,使用动态加载模块,由七个可加载内核模块围绕一个核心内核组成。允许内核提供核心服务,能动态地实现特定的功能每一内核部分都有被定义和维护的接口。任一模块都能调用其他模块,不需调用信息传递来通信。
11、混合结构:用分层方法,其中一层为微内核式结构

12、虚拟机应有虚拟用户模式与虚拟内核模式,两种均运行在物理用户模式下。当虚拟机需要系统调用时,会在真实机器上引起一个虚拟机监控器的转换,当虚拟机监控器获得控制权将可以改变虚拟机的寄存器内容和程序计数器以模拟系统调用的效果。
13、虚拟机程序将作为一种应用程序运行在主操作系统上,并允许主操作系统将几个不同的客户操作系统作为独立的虚拟机来并行运行。
14、虚拟层是VMware的核心,他将物理硬件抽象为独立的作为客户操作系统的硬件在虚拟机上运行。简单来讲就是在内存里虚拟了一些物理硬件并通过虚拟机监控器来进行控制实现虚拟的模式切换。
15、从按下开机键开始,CPU上电后先进行初始化,当reset信号被控制信号撤销后,CPU开始工作,此时IP寄存器被初始化为0x0000FFF0,CS被置为0xF000,段基址为0xFFFF0000,所以CPU的第一条地址访问是0xFFFFFFF0,即BIOS的位置,执行BIOS位置的代码,进行自检,并找到引导程序所在的位置,将引导程序(多在硬盘固定位置,0柱头0磁头2扇区,0区块)装入内存并转换为进程开始运行,有时还会再去找另一部分引导程序,最终将操作系统内核装如内存并开始运行。

三、进程

1、进程是可执行程序的映像,地址由低到高依次为:代码(文本段)、数据段(全局变量)、堆(动态分配的内存)、当前活动(程序计数器的值与寄存器的内容)、进程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