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画像设计与模型落地

标签

标签的本质就是对实体某个维度特征的描述。

用户标签就是对用户某个维度特征的描述,例如:

对用户生命周期的标签(生命周期主题):“参与这个活动的老用户和新用户各有多少”;

对用户价值分层的标签(价值分层主题):“本次活动有10万预算,应该如何分配”;

对用户商品偏好的标签(行为偏好主题):“给他们推送哪些商品可以增加他们的活跃”;

对用户营销时机的标签(营销偏好主题):“应该什么时候给他们推送”。

标签的分类

在《用户画像方法论和工程化解决方案》一书中将标签分为三类:①统计类标签,②规则类标签,③机器学习挖掘类标签。

  1. 统计类标签

    这类标签是最基础也是最为常见的标签类型,比如近7天活跃时长、近7天活跃天数等都可以从用户访问、用户活跃等数据中统计得出。这类标签构成了用户画像的基础。

  2. 规则类标签

    这类标签是基于用户行为以及明确规则产生,比如消费活跃用户这一标签口径可以定义为“近30天内交易次数≥2”。此类标签应该由运营人员和数据人员共同确定。

  3. 机器学习挖掘类标签

    该类标签通过机器学习挖掘产生,用于对用户的某些属性或某些行为进行预测判断。比如根据用户消费行为判断其对某商品的偏好程度。

标签的应用场景

  1. 用户特征洞察
  2. 增强数据分析
  3. 精细化运营
  4. 数据产品应用

标签体系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的。

第一,企业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内容、商品、服务或客户属性层次,或者业务进行稳定期的客群量级达到一定规模。

第二,用户标签体系有建设和维护成本,公司需要有相对完备的用户行为数据采集能力,如果没有丰富的数据源,用户标签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设需要衡量资源投入和性价比。

第三,标签画像体系并不是一个拿来即用的东西,它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资源去建设和维护,才能和公司的业务场景很好地结合,发挥它的价值。

第四,公司在建设标签画像体系之前,应该先想好它需要落地的业务场景。如果没有明确可落地的业务流程和人员,即使花了大力气去建设用户标签体系,它也只是一堆死数据,只能摆在那里存着,这就没什么意义。技术并不是万能的,要和商业进行结合。

如何构建完备的用户标签体系

  1. 选择标签框架

    目前主流的行业框架有四类:

    • 基于营销触点的用户标签体系

      它先把用户分为不同的营销阶段,再去细分每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和标签。比如阿里系的标签框架 AIPL,它把用户对品牌的认知阶段分为感知、有兴趣、购买和忠诚这四个阶段,然后再基于这四个阶段要做的营销动作去做细分标签。

    • 基于增长漏斗的AARRR模型

      无论是什么用户,都肯定属于其中一个阶段,然后再根据不同阶段需要做的增长策略,去总结用户身上的标签特征。

    • 用户价值分层模型

      比如 RFM,它虽然只包含了付费用户,但付费用户是完全包含在 RFM 的框架内的。可以获知用户消费水平属于高中低的哪一层,用户最近有没有付费,我是否要对用户做营销。

    • 基于用户偏好的模型

      假如我是一个房产中介,我就根据我卖房的需要,把用户的行为信息都归纳到买房需求上。这种框架看上去是列举式的,缺少了生命周期那种大而全的美的理论,但它其实对于业务应用来说是完备的,标签做出来就能用。

  2. 标签框架搭建四步法

    • 还原业务流程

      挑选一个业务流程,将他的业务流程漏斗梳理出来,然后在用户流程的每一步,梳理出这个行为的一些维度。可根据用户在这方面的行为,去构建“用户偏好”标签。

      preview

    • 覆盖生命周期

      在业务流程中,新用户积累数据量过少缺乏数据分析,流失的老用户因为数据过去久远而失去参考价值,这时就需要通过用户生命周期作为营销的触点标签,同时提供分层。

      preview

    • 明确商业目标

      商业目标可以是消费额、月活、互动等,明确商业目标后可以定义价值分层,从而确定应重点运营的价值人群,再结合前面的业务深度分层和生命周期分层,我们可以判断哪些操作可以提升商业目标。

      img

    • 从策略推标签

      我们决定挽回具有付费倾向的潜在流失人群,那就需要知道用户交易的价值,交易到流失的生命周期,他们下个月的流失概率,以及如果我要对他们做营销,他们喜欢的服务。

      img

模型落地

我们使用一次活动营销来进行讲解。模型的落地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 目标人群是谁?
  • 目标喜欢什么?
  • 我们要使用什么策略?

第一步,目标人群是谁?活动营销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提高购买漏斗的转换,那么就从漏斗流失的人群出发分析他们的画像。

第二步,通过描述这个群体的标签值分布,得到这个群体的显著标签画像。比如他们的生命周期阶段、行为消费能力、活跃时间等等。通过标签可以了解流失群体的特征。

之后再结合购买用户群画像标签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行为区别,假设两个群体的消费意愿差不多,但是购买群体的活跃比流失群体的高,那么针对这个差距我们可以制定营销策略。

第三步,我们要使用什么策略? 针对两个群体的差距,我们可以指定营销策略,例如通过短信的方式提醒用户相关活动;展示符合流失群体购买能力的商品;选择该群体经常浏览的商品类目进行活动;选择活跃时间进行推送。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寒 暄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