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这个理念是交互设计之父阿兰·库珀提出来的。他说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是根据用户的属性及行为特征,抽象出相应的标签,拟合而成的虚拟的形象,主要包含基本属性、社会属性、行为属性及心理属性。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画像是将一类有共同特征的用户聚类分析后得出的,因而并非针对某个具像的特定个人。
例如:
女,31岁,已婚,收入1万以上,爱美食,团购达人,喜欢红酒配香烟。这样一串描述即为用户画像的典型示范。
用户画像的组成是若干用户标签的集合。
企业通过收集、分析消费者社会属性、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主要信息的数据之后,完美地抽象出一个用户的商业全貌作是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方式。
用户画像为企业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基础,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找到精准用户群体以及用户需求等广泛的信息。
用户画像有很多的的标签组成,每个标签都是一种观察、认识、描述用户的角度。标签根据企业业务的发展情况,或多或少,对外而言都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称之为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的作用
-
引导产品优化
因为清晰知道用户是谁,哪个群体占比大去调整产品功能体验!
假如手机目标用户中商务群体居多,最怕没电,手机办公可能是巨大需求,就在电池容量,内置办公等功能要强化。
-
改进服务质量
画像越清晰,越懂用户。如何在体验服务上升级就有目标了。
-
利于精准营销
知己知彼,才让营销有效也不会招人讨厌。
就像上面提到的餐厅,如果亲子用餐群体较多,那是不是可以多跟一些亲子类社群和企业合作,广告投放也会以这类为主,提升转化率~
用户画像本质就是从业务角度出发对用户进行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寻找目标客户。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金融企业利用统计的信息,开发出适合目标客户的产品。
不同企业对于用户画像有着不同对理解和需求。举个例子,金融行业和汽车行业对于用户画像需求的信息完全不一样,信息纬度也不同,对画像结果要求也不同。每个行业都有一套适合自己行业的用户画像方法,但是其核心都是为客户服务,为业务场景服务。
使用场景:
场景一,按需设计:
改变原有的先设计、再销售的传统模式,在研发新产品前,先基于产品期望定位,在用户画像平台中分析该用户群体的偏好,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从而改变原先新产品高失败率的窘境,增强销售表现。
比如,某公司想研发一款智能手表,面向28-35岁的年轻男性,通过在平台中进行分析,发现材质=“金属”、风格=“硬朗”、颜色=“黑色”/"深灰色"、价格区间=“中等”的偏好比重最大,那么就给新产品的设计提供了非常客观有效的决策依据。
场景二,精准营销:
针对已有产品,寻找所偏好的精准人群分类,以及这些人群在信息渠道和购买渠道上的分布比例,来决定广告投放和活动开展的位置、内容等,实现精准营销。
用户画像构建
数据收集
确认画像目的是非常基础也是关键的一步。要了解构建用户画像期望达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