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目前市场上到底有多少云?
从全球云观察历年的统计与总结来看,市面上可以看到与云相关的品牌名字不会低于100家。
然而,做云,最怕人云亦云。云这么多,怎样才能成为一朵不人云亦云的云?
事实上,要实现“人有我有”可以,“人无我有”也可以,但是要实现“人有我专”就不太容易。为什么?
因为人有我有,只是行业潮流的顺势者;人无我有,也只是行业发展的创新者;但人有我专就有很大机会成为行业潮流与发展的领航者。
这里的“专”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于云的开拓与发展,更为专注、专业;二是大力发展专有云、行业云市场,助力百行百业数字化进程。
近年来,紫光云的发展十分迅猛,好似一个神奇的存在,并且到2021年11月份为止就已经实现了业绩收入增长99%。这引发出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朵不人云亦云的云?
01
聚焦战略重点,行业突破觅新机
从2020年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并以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场,到2021年“1+2+3”战略的推进,1即云服务,2即智慧城市和行业云,3即云桌面(Workspace)、超融合(UIS)、虚拟化(CAS)。从而,紫光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执行总裁、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子云分析透露说,通过资源整合,聚焦战略重点,截止11月份的2021年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整体业绩实现了翻番。特别是云服务和智慧城市的业务板块增长迅猛,增长率分别高达136%和190%,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执行总裁、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 陈子云
2021年还是挺艰难的一年,能实现增长就很不错了。然而,紫光云的奋发态势带给行业新的惊喜,可喜可贺,其中聚焦战略重点,找到行业突破口十分重要。
紫光云的战略重点就是围绕“1+2+3”战略,在行业上云、管云、用云上形成架构统一、运维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的“一朵云”效应。不过,要在行业突破上寻觅到新机会,对于后来想居上的紫光云而言,自然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为此,紫光云采取了全栈合作、全生命周期覆盖、全商业模式支持的多元合作方式,共同助力百行百业用户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政务云、芯片云、建筑云、医保云、智慧城市、央企云、城轨云、教育云等业务板块方面,紫光云为用户提供包括公有云、合营云、专享云的灵活交付方式,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产品转售、服务转包、IP授权、市场互换、孵化并购、投资参股等多种商业合作模式。目前,紫光云已经拥有全国4个大区,25个区域节点,形成众多边缘和合营的节点。
这些年来,特别是2021年,紫光云在政务云领域的表现不俗。其中紫光云政务数据治理市场排名进入行业前三,云基础设施市场排名行业前三,云服务运营市场排名首次进入前五位居中国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厂商领导者地位,入选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厂商”象限。
就此,陈子云还同时强调了紫光云的发展将从重视企业上云,聚焦到企业上云之后的云运营。在他看来,做好云的运营,不仅可以从现有用户的云服务支持过程中获得新的商业合作机会,同时也可以增强紫光云与用户之间的粘性,提升紫光云对于用户上云之后发挥出的行业价值。如此说来,紫光云的云服务不仅包括了卖产品、卖服务,而且还包括了云运营。通过做好云运营在行业突破过程中寻觅新机会,这样的思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一直以来都是紫光云发展的重要方向。扎实推进智慧城市项目,也收获颇多。目前,紫光云累计服务17个国家部委、25个省级、300多个地市区县级政务云。2021年上半年,紫光云在智慧城市供应商的中标排名全国第二,其中淮安的3.14亿,烟台的3.12亿,包括呼和浩特智慧青城和成都等项目已经快速交付,并应用到城市服务之中。其中,成都高新区的智慧城市项目在巴塞罗那“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上夺得“宜居和包容大奖”竞赛单元的桂冠。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保云的行业突破上 ,紫光云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基于紫光云对医保转型需求的洞察与实践积累,深度参与了全国所有省份的医保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展现了紫鸾平台的云能力和绿洲平台的数据运营与应用能力,这也是紫光云3.0价值所在。与此同时,紫光云参与建设的8朵省级医保云,服务3亿多医保用户,参与20多个省市医疗云建设,并为40多个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支持。
实践是检验紫光云“人有我专”的唯一标准。不仅如此,在城轨云、教育云、矿山云、央企云等行业云发展上,紫光云皆有获得许多项目的成功落地。可见,在行业突破觅新机上,紫光云的2021可谓风起云涌。通过百行百业的云落地,紫光云的行业交付能力与技术能力不断得到了实践检验。
02
十年开拓进取,夯实发展增后劲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成为一朵不人云亦云的云也是需要积累的。因为人有我专的前提,便是紫光云真的很专心专注,并且“专”了十年之积累。
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燕平表示,紫光云公司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二次创业。这是何意呢?紫光云公司成立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紫光云公司本身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初创公司。最早从2009年首次提出的802.1Qbg纳入国际标准,再从2011年正式推出H3C CAS1.0,实现服务器虚拟化产品正式商用开始,到现在,紫光云品牌所代表的在云计算行业的开拓进取已经历经了十年。
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王燕平
其间,2013年还发布UIS超融合产品,2015年成立云计算产品线,发布Cloud OS云操作系统,到2017年开始面向政企市场,构建混合云19个省级政务云,服务于80%的央企。十年的发展,从新华三到紫光云公司,从网络、计算、存储、超融合、安全到云计算,立足于之前的这些技术与行业积累,紫光云的构建与打造也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相对于云计算行业的头部巨头,虽然紫光云属于后来者,但是基于十年开拓进取的技术与实践积累,站在巨人肩上,择高而立,有助于紫光云更快地领先行业。牛顿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样站在巨人肩膀上在云领域开拓进取,紫光云的成功是必然的吗?答案毋庸置疑。
这也是紫光云可以在2021年整个行业融资比较平淡的时期获得资本加持的重要原因。十年开拓进取,夯实发展与增长的后劲,也让业界看到了紫光云的真实力。
实干兴云,空谈误云。紫光云从一开始就不只是立足云计算的概念,而是立足于具体的云技术创新,立足于具体的行业云落地。通过三年左右的独立运作,紫光云不仅赢得了自己的行业成功,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2021年,由中移资本领投,紫光云公司实现了6亿融资,中国移动投资紫光云公司,不仅是对紫光云技术路线的认可,也是对紫光云政企市场服务能力的肯定。全球云观察分析认为,这不仅是中国移动的资本“加持”,也是中国移动与紫光云形成技术服务互补,实现1+1大于3的重要举措。
王燕平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移动与紫光云的战略目标一致,有了中国移动的助力,紫光云产品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后劲更足了,与此同时,紫光云不仅与中国移动合作,也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有深入合作,这是紫光云在未来发展中强化“云+生态”策略的重要体现,也将为紫光云的发展进一步提速。
03
做到人有我专,力求全面促领航
既然已经定下实现每年翻番的增长目标,那么在紫光云的行业突破与推进上,2022年要取得同样好的成绩,迎来新一轮的增长与发展,不仅需要能够做到人有我专,同时在持续推进“1+2+3”的战略上也必然需要力求全面发展,实现做好、做大、做强的整体战略目标。
如题,做云最怕人云亦云,紫光云立足十年的积累,三年的开拓,做到人有我专,敢于将云行业发展的“羊群效应”改变为云行业发展的“领航者效应”。全球云观察分析认为,紫光云的行业领航者的价值已经逐渐体现在每一个重要的云落地项目上了,也体现在了云技术、服务、产品、方案、人才与生态的具体发展策略上了。
在云技术上,不仅要讲究以十年为单位的长期研发与实践积累,同时也立足用户需求情况,注重技术迭代与创新。
在云服务上,立足行业用户发展的数字化趋势,以全栈全面的云服务给予支持,覆盖用户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方面的发展。力求全面发展,2022年紫光云将进一步通过转变云业务的策略,聚焦在云运营上,深入行业数字化的重点领域,立足行业属性突出的PaaS平台,以云+生态模式构建“云数智”的全栈云能力。
在云产品上,形成百行百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云产品与服务体系,继续打造并夯实既有的虚拟化、超融合、计算等优势产品,实现人有我精的长期产品战略。对于超融合UIS、云桌面Workspace和虚拟化CAS这三大重要的产品发展,将走向规模化效应。预期2022年超融合和Workspace两个产品方案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经签了40+家渠道合作伙伴,通过魔方一体机和Workspace解决方案来进一步扩大市场,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
在云方案上,聚焦政务云、建筑云、医保云等垂直性行业云,云智融合,构建端到端的全面云智一体化方案。面向智慧城市和行业云方面,从品牌向质量转移,实现人有我专的全面发展。通过每一步的策略,实现智慧城市与行业云的成功落地,实现云运营的价值。
在云人才上,有着新华三大学的整体职业培训与教育基石,在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的整体推进下,借助对内、对外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依托长期的人才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再进一步实现紫光云在云人才方面的整体构建体系。
在云生态上,立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技术、方案、服务等方面,形成云计算全场景“无界生态”伙伴体系,融合各类技术厂商、软件开发商、集成商、用户研究机构、行业联盟等伙伴,展开多层次多维度多方位的生态体系融合与合作。
由此而言,在云+无界生态的同心聚力之下,力求全面发展的紫光云,成为了一朵人有我专的云,一朵不人云亦云的云,必将迎来2022年的新发展,值得期待。 (by Aming)
- END-
你
怎
么
看
?
欢迎文末评论补充!
【全球云观察 | 科技明说】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