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肤效应学习

电场驱动电子运动,也就是电流,而电流流动时,便会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磁场,依据安培右手定则,若姆指指着电流方向,磁场的方向为其余四指弯曲的方向,其强度在中心最强,离中心越远越弱(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电流大小发生变化时,磁场强度也随之变化,这个变化的磁场又会形成一个反向电场(愣次定律)。同理,导体的中心磁场变化量最大,反向电场也最大。如此一来一往,使得导体中心的电场密度远小于外侧,即导体中心的电流密度远小于外侧,形成了集肤效应。由以上的原理说明,可以知道:

• 频率越高,磁场瞬时变化量越大,集肤效应越明显。

• 电阻率越小,越容易产生反向电流,集肤效应越明显。

• 导体磁导率越大,磁场瞬时变化量越大,集肤效应越明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肤效应对圆柱体导体而言,导体内部的电流密度是随着离表面越远呈现以自然对数为底的的指数性衰减。换言之,我们定义一个单位深度 δ,那么离导体表面深度 x 的电流密度 Jx 与表面电流密度 Js 的关系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xp 称为自然对数基底,其值为 2.71818)

我们定义的单位深度 δ 就称为集肤深度,所以当 x = δ 时, [公式]
,换言之,所谓的集肤深度 δ 就是指电流密度降为表面电流密度的 36.8% 的深度。而指数函数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增加或衰减的相当快,我把圆柱体的半径切成 500 单位做成表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上表可看出,从表面到的 4δ 深度,累计电流已经占了 98%,而到了 10δ 深度以内,几乎已经没有电流,上表也很容易理解为何将这个现象称为「集肤效应」,此外,如果集肤深度很薄(或导体相对很粗),使用管状导体与实心棒状导体效果完全相同。

集肤深度的计算
上面所谈的都只是相对性的关系,那么实际的深度到底是多少?集肤深度的公式有点复杂,但是如果我们只针对金属来讨论,那么集肤深度的公式可以简化为以下式子:

[公式] ---(1)

ρ 是导体的电阻率 (Ω-m)

[公式]是磁导率常数 ( [公式] )

[公式]则是导体的相对磁导率

f 是交流讯号的频率,单位是 Hz

(注:上面的式子基本上对于所有的金属在频率小于 [公式] 的范围内均适用。)

上面的公式经简化后变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金、银、铜、铝、铅的相对磁导率都相当接近 1,通常都直接当做 1 来计算,至于锌与锡的磁导率我并没有查到,但也是把它们当做 1 来计算。纯铁的相对磁导率则接近 5,000,然而纯铁如果在氢气的环境下进行回火,则其磁导率可以高达 200,000,所以铁如果用来传导稳定的直流电还勉强可以,但不适用于高频。此外,上表没有列出钢或不锈钢,因为钢的材质有相当多种,其特性与回火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钢材的磁导式可以从接近 1 到数千甚至数万都有,而通常我们不知道所买到的不锈钢棒的电阻系数及磁导率,所以如果买不锈钢棒自制汽车天线,其效果往往无法掌握。由表 2 可看出,常用金属的集肤深度在 HF 以上的范围相当的薄,一般的影印纸的厚度大约是 100um,由此大概可以想像到底有多薄。所以制作天线不使用棒材而使用管材,即使是管材,也只有最表面薄薄的一层有电流。另外,在音频 (20~20KHz) 的部份,集肤深度变化相当大,即同一直径的导线对不同频率的电阻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是电流很小的信号线,音响发烧友也要用很粗的导线来减少信号失真的程度。

集肤效应造成等效电阻上升
当导体直径远大于集肤深度时,其等效直流流通截面积约等于导体圆周乘以集肤深度,即

[公式] ---(3)

下表是以直径 1cm,长度 1m 圆柱形导体考虑集肤效应计算出来的等效电阻 (单位为 m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表 3 可以看出

• 铁完全不适合用在高频信号的传输。

• 铜与银的表现不相上下,金与铝的表现差异不大。

• 实用上,纯铜管或电线毕竟不多,常见的铜大多是掺有锌或锡的合全,其电阻率就会比较高。有一种电线是镀锡铜线,这种线的目的是用锡保护内部的铜不被氧化,但用在高频信号的传输就比较不适合(因为表面是锡)。

• 射频接头有组装强度的考量,所以不可能使用纯铜制作,大部份是用铜的合金,有的基于成本考量,可能还有铁的成分,然后在表面镀镍等不活泼金属来防锈。严格说,这都不适合用在射频,所以高级的射频接头通常会镀金或银。从上表可看出镀银的效果比金好,但是银容易与环境中的酸气反应,所以,如果环境良好或接头能有良好包覆,则使用镀银接头,而镀金则适用于多种环境,比较耐用。

如何降低集肤效应造成的高电阻
加大线径或管径及以及在导体表面镀上低电阻的金属 (如镀金或镀银) 来降低电阻的做法明显易懂,另外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使用多股绝缘导线。第一种方法是将这些导线架开形成圆管状,如此以相同的材料可以有较大的表面积,且在不会浪费材料在几乎没有电流的圆管状中心。因为要将导线均匀隔开,所以导线数量不可能太多 (太多难以处理),另外要保持相同的导线长度,就要有适度的拉撑或固定,所以线径也不能太细。一般我们常见的高压电塔,通常有四层电线,最上面一层是单股电线,这条电线是接地线,是用来防雷的。发电厂供应的是三相交流电,所以下面的三层,每一层各一相。每一层左右两侧是结构上的平衡,每一侧的电线,常见用绝缘子将四条或三条电线隔开,就是降低集肤效应的应用。(虽然交流电力线的频率只有 60Hz,因集肤效应造成的电阻上升看似不明显,但电力系统长距离传输,单位长度一点点的电阻上升在长距离传输所造成的损耗其实相当可观,所以一定要这么计较。)

第二种方法是用线径略小于集肤深度的绝缘细线,搓成绞线,如此每根导线都不会有电流几乎为零的部份,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此外每一根单独的导线不会一直位于整组绞线的同轴位置,即不会有导线一直处于低电流状态,这也提高了单位材料的输电效率。这种线称为 Litz Wire,但因为每根线都细如发丝且需要均匀的绞在一起,所以无法 DIY。Litz Wire 通常是用来绕制中波收音机的铁粉心天线,一般要绕一、两百圈,如果用粗一点的电线,则体积会很大,用细的电线则 Q 值不够高,使用 Litz Wire 则可以用较细的线又不致于降低太多 Q 值。在更高的频率,线圈的圈数通常不多且集肤深度已经很浅,一般粗细的电线比较便宜且可以达到 Q 值的需求,通常在 2MHz 以上的频率就很少使用 Litz Wire。

什么叫做「衰减,attenuation」?电波在介质中传播其强度会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若其强度比在真空中传输相同的距离的电波强度还弱,则称为「辐射衰减」;若用传输线传递电波,理想的传输线其输入端与输出端信号强度应当相同,而实际上输出端的信号强度一定比输入端小,这种现象称为「传输衰减」。对同一种介质而言,电波频率愈高、衰减的程度就愈大。也就是说较低的频率比较高的频率传播地远,而且使用的频率越高,传输线对电波的衰减程度也越大,在 VHF 以上的频带,选择高品质、低衰减的传输线并尽量缩短传输线的长度是非常重要的事。

  • 2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