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BMS系统组成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是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电池应用中的一套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控、保护、控制和优化电池充放电过程,以确保电池组的安全、延长电池寿命、提高系统效率,并为系统提供准确的状态信息。
主控单元(BMU):收集来自各从板的采样信息,通过低压电气接口与整车进行通讯,控制BDU内的继电器动作,实施监控电池的各项状态,保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安全使用;
从控单元(CMU):监控模组的单体电压、单体温度等信息,将信息传输给主板,具备电池均衡功能,从板与主板的通讯方式通常是CAN通讯或者菊花链通讯;
BDU:通过高压电气接口与整车高压负载和快充线束连接,包含预充电路、总正继电器、总负继电器、快充继电器等,受主板控制;
高压控制板:可集成在主板,也可独立出来,实时监控着电池包的电压电流,同时还包含预充检测和绝缘检测功能。
2 BMS系统架构
目前BMS架构主要分为集中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
集中式BMS架构:将所有电气部件集中在一块板子上,包括单体电压和温度的采样芯片。它的优点是设计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通常适用于低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然而,它的缺点在于单体采样线束较长,可能导致采样导线设计复杂,长线和短线在均衡时产生额外的电压压降,整个电池包的线束排布也相对麻烦,采样通道数有限,适用于较小的电池包。
分布式BMS:分布式BMS架构包括主板(BMU)和从板(CSC采样芯片),储能系统中在三级架构中可能还有显控。它的优点是简化了模组装配过程,采样线束改动容易,线束距离均匀。其缺点是成本较高,需要额外的MCU和独立的CAN总线方式来将各个模块的信息发送给BMS。
3 BMS系统主要任务和功能
电池状态监测:实时监测电池包电压、线上电压、模组电压、电芯电压、电池包电流、电芯温度、Busbar 温度等参数,掌握电池的工作状态,为后续的管理和控制提供数据基础。
- 电池包电压:电池包电压的变化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输出和续航能力,是评估电池系统整体能量存储水平的重要指标。
- 模组电压:电池模组是由多个电芯串联或并联组成,模组电压的均匀性反映了电芯性能的一致性。若某个模组电压出现异常,可能预示着该模组内电芯存在问题,如电芯老化、短路等。
- 电芯电压:电芯是电池的基本单元,通过高精度的电压采集芯片,BMS 系统能够实时捕捉电芯电压的变化,为电池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 电流监测:电流信息对于计算电池的剩余电量(SOC)、功率状态(SOP)以及评估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至关重要。
- 电芯温度:在电池内部不同位置布置温度传感器,监测电芯的温度分布,BMS 系统根据电芯温度数据,采取相应的热管理措施,如启动冷却系统或调整电池工作模式。
- Busbar 温度:Busbar 是电池模组之间连接的导电部件,其温度监测可以反映电池系统的电流分布和接触电阻情况。过高的 Busbar 温度可能意味着连接部位存在接触不良或过载等问题,BMS 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措施。
电池状态估算:估算电池的 SOC、SOH、功率限值、SOP等,能准确了解电池剩余电量、电池性能衰减程度以及电池可输出功率等,有助于优化电池使用和管理策略。
电池安全保护:系统应该具备多种安全保护功能,如高压互锁 HVIL、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温保护、过流保护、继电器故障保护、绝缘保护等,当电池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电池发生危险,保障电池系统及车辆的安全。
- 过压保护:当电池电压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BMS 系统立即切断充电回路或限制充电功率,防止电池过充。
- 欠压保护: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的下限值时,BMS 系统会限制电池的放电电流或切断放电回路,避免电池过度放电。
- 过温保护:当电池温度超过设定的最高温度时,BMS 系统启动冷却系统,如风扇、液冷泵等,对电池进行降温。如果温度继续升高,达到危险阈值,BMS 系统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如切断电池与外部电路的连接,防止热失控事故的发生。
- 过流保护: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如果电流超过设定的安全限值,BMS 系统会迅速切断电路,保护电池和相关电气元件免受过大电流的冲击。
- 绝缘保护:实时监测电池系统与车辆底盘之间的绝缘电阻,当绝缘电阻低于设定值时,表明电池系统可能存在漏电风险,BMS 系统会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切断高压电路等。
车辆充电管理:通过充电设备接口(Discrete I/O、CAN 等),管理电池的充电过程,包括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等参数的控制,确保充电过程安全、高效,并根据电池状态合理调整充电策略。
整车功能交互:与整车接口(Discrete I/O、CAN 等)进行交互,接收整车的相关信息(如车辆运行状态等),同时向整车提供电池系统的状态信息和控制指令,实现电池系统与整车其他系统的协同工作,例如根据车辆的动力需求和电池状态调整电池输出功率等。
电池均衡:由于电池组中各个电芯的特性存在差异,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芯电压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电池均衡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对电芯电压进行调节,使电芯电压保持相对平衡。
继电器控制:继电器在电池系统中起到开关和保护的作用。BMS 系统通过控制继电器的通断,实现对电池电路的管理。例如,在车辆启动时,BMS 系统控制继电器闭合,使电池与车辆的其他电气系统连接,为车辆提供电力;当检测到电池系统出现过压、过流、过热等故障时,BMS 系统会迅速控制继电器断开,切断电池与外部电路的连接,防止故障扩大,保障电池和车辆的安全。此外,继电器控制还可以用于电池的预充电等过程,避免大电流冲击对电池和电气系统造成损害。
热管理: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热管理是 BMS 系统的关键任务之一。热管理包括对电池温度的监测(如电芯温度、Busbar 温度等)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过高时,BMS 系统会启动冷却系统,如风扇、液冷泵等,通过散热介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过低时,可能会启动加热系统,如加热膜、加热丝等,对电池进行加热,使电池工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数据记录:BMS 系统会记录电池的使用数据,如充放电次数、充放电电流电压曲线、电池温度变化等信息。例如,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发现电池容量的衰减规律,提前采取措施,如调整充电策略、更换电池等,以避免因电池性能下降而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故障检测工具接口:为维修人员提供与 BMS 系统直接交互的通道,用于读取电池系统的详细故障信息、状态参数等。维修人员可以通过专用的维修工具连接到该接口,快速获取电池系统的实时数据和历史记录,以便准确诊断故障原因。通过标定接口,技术人员可以使用专业的标定工具和软件,将实际测量的电池参数写入 BMS 系统,使系统的模型和算法与实际电池特性相匹配。同时,允许对 BMS 系统的软件程序进行更新和升级。
云端电池管理:使用特征提取技术,提取原始数据的特征;采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SVM、神经网络、贝叶斯分类器等机器学习的方法识别市场运行的潜在风险电池包。神经网络算法识别电池故障特征和电池失效模式的映射关系,实现电池故障识别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