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判断之逻辑判断
(1)翻译推理(2)组合排列(3)逻辑论证(4)原因解释
4.1 翻译推理
题目特征
1.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例:“如果……就……” “只有……才……”
2.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解题思维
1.先翻译 以箭头的形式表示两者间的关系
2.再推理 结合推理规则推理出答案的过程
(1)翻译规则之“前推后” 等价关联词:(前→后)
(1)就:“如果……就……” “只要……就……” “要想……就……”
(2)都:“所有……都……” “全部……都……” “要想……都……”
(3)一定:“为了/要想/如果……一定……” “……是……的充分条件”
(2)翻译规则之“后推前”
(1)只有……才……
(2)不……不……
“不到长城,不是好汉”可以直接翻译为“不长城→不好汉”,也可以翻译为“好汉→长城”
(3)除非……否则不…… 除非……否则……
除非 A 否则不 B:B→A
除非 A 否则 B:-B→A
(4)……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 ……是……的必要/必不可少的条件 必要条件
谁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
(3)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
符号表示:A→B=-B→-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不确定(可能、可能不) 例:非北京人→中国人
(4)且和或
A 且 B:二者同时成立 等价关联词: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
A 或 B:二者至少一个成立 等价关联词:或者、或者……或者……、至少一个 否一推一,-A→B
要么 A,要么 B:二者只有一个成立 等价关键词:……和……只能有一个 可翻译为:A→-B 且-A→B
“或”关系为真,否定其中一项可以得到另一项
小技巧:一个打“×”,一个保留
(5)推理规则之“德·摩根定律” 去括号,“且”“或”互变。
-(A 且 B)=-A 或-B
-(A 或 B)=-A 且-B
总结
四组翻译:
1.如果……那么……:前推后
2.只有……才……:后推前 谁是必不可少的,谁放在箭头后。
3.……且……:同时成立
4.……或……:至少一个
三组推理:
1.逆否等价推理:A→B 等价于_-B→-A_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
2.A 或 B,推理规则:否一推一 其中一个画“×”,另一个保留
3.摩根定律:-(A 且 B)=_-A 或-B_ -(A 或 B)=_-A 且-B_
重结构,轻内容——字母代入来做题【以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