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篇tDCS刺激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的研究脑区依据及核心结果的文献(一)

1.左侧眶额皮层在自动情绪调节下注意选择中的作用:来自经颅直流电刺激的证据*

华艳,李明霞,王巧婷,冯彩霞,张晶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心理学报》2020

摘要:前人研究表明自动情绪调节能够自上而下地影响情绪及情绪性注意过程。近来有研究提示自动情绪调节

与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左侧OFC的激活影响负性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考察阈下启动情绪控制目标条件下,抑制左侧眶额皮层兴奋性是否影响负性注意偏向。结果发现,使用阴极刺激抑制左侧OFC活动可以加快被试对与恐惧刺激位置--致的探测点的反应。该结果提示左侧眶额皮层是自动情绪调节下情绪性注意选择相关的重要脑区

关键词:自动情绪调节; 左侧眶额皮层; 经颅直流电刺激; 负性注意偏向

2 方法

2.1 被试

40名在校大学生(非心理学专业或学习过心理学相关课程)参与本实验。其中男性20名,女性20名。被试的平均年龄为21.42土2.09岁。被试被随机分配成两组:实验组被试(10名女生, 10名男生,年龄21.30士1.81 岁)接受阴极刺激,对照组(10名女生,10名男生,年龄21.95士 2.50岁)接受假刺激。

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包括刘珂等人(2016)评定的点探测任务图片材料共64张。点探测任务分为前测与后测两个阶段,前测与后测的图片材料各32张。前测与后测点探测任务均包含恐惧刺激材料图片(蛇)16张、中性刺激材料图片(蘑菇)16张。前后测所用刺激图片不重复。在实验前对前后测恐惧刺激材料图片进行效价平衡。

经过前期评定的情绪控制目标启动词10个(如:控制、隐藏、冷静)和无关中性动作词10个(如:坐下、站立、弯腰)作为实验材料。词语均为中性效价、高频词语。在评定中,请20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40个双字词进行打分。首先是对其情绪控制的类别归属进行评价, 1=不属于,2=属于,3=不确定。其次是对词语的效价进行1~7等级的评定,1=非常负性,4=中性,7=非常正性。最终选择:其中属性明确、效价中性的两组词共20个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组词语的平均得分为3.98,对照组的平均得分为4.18。两组的效价没有显著差异,t(19)=-1.26,p=0.22。然后对两组启动词的使用频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启动词使用频率没有显著差异,t(9)=-0.82, p= 0.44。

2.3 实验程序

本实验为2(前后测: tDCS刺激前, tDCS 刺激后)x 2(tDCS刺激:阴极刺激,假刺激)x2(恐惧刺激与探测点位置匹配一- 致性:左右位置- -致,左右位置不- -致)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前后测、刺激与探测点位置匹配一致性 为被试内变量, tDCS刺激条件为被试间变量。被试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被试接受不同的tDCS刺激。实验组被试接受tDCS阴极刺激,对照组被试接受tDCS假刺激。

被试进人实验室之后先完成- - 份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李文利,钱铭怡, 1995),随后完成阈下启动情绪控制目标与点探测任务作为前测。该任务结束之后被试休息15分钟,随后被试接受tDCS刺激。刺激结束后被试立刻完成与前测相同的任务(见图1)。实验任务共64个试次,包括4个练习试次和60个实验试次。依据前人的研究,阈下启动点探测任务中,注视点首先呈现500 ms, 然后是100 ms的前掩蔽刺激,紧接着启动词快速呈现20 ms,然后又是100 ms的后掩蔽刺激(王佳莹,缴润凯,张明,2016)。之后蛇和蘑菇的图片-左- -右呈现,刺激呈现时间为500 ms。蛇图片和探测点出现的位置在被试内平衡。图片消失后,其中-一个图片所在的位置会出现一个白色圆点。被试需要对其位置进行判断,并进行按键操作(F键-左,J键-右)。被试做出按键反应后,空屏出现, 1000 ms后进入下一个试次。

任务结束之后再完成--份状态焦虑量表和一份蛇恐惧量表(Klorman, Weerts, Hastings, Melamed,& Lang, 1974)。最后完成启动词辨别任务,以探察被试对启动刺激的觉察。辨别任务流程见图2。这些被试在辨别任务的正确率(36.26%~50.20%)与随机猜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被试没有觉察到与情绪控制相关的阈下启动词。本实验中的情绪控制目标阈下启动任务和启动词辨别任务均采用Eprime2.0软件呈现并记录被试的正确率与反应时。

主机型号为DELL OPTIPLEX 9020MT,显示器采用19寸CRT纯平显示器,屏幕分辨率为1024x768像素,刷新率为60 Hz。本实验使用E-prime 2.0 软件编程和呈现。所有数据用EXCEL2007和SPSS 22.0整理与分析。

2.4经颅直流电刺激参数及方法 

本实验采用DC-STIMULATOR PLUS 刺激仪器进行tDCS刺激,该仪器由德国NeuroConn公司研发。将一对海绵表面电极片(面积5 cm x 7 cm)浸泡在生理盐水(0.90%的氯化钠) 4~5分钟,然后将其应用到目标区域刺激皮层。在本实验中,按照国际EEG 10-20系统的标准,FP1是针对左侧OFC的tDCS研究常用的刺激位置(Homan,Herman,&Purdy, 1987; Nejati, Salehinejad, Nitsche, Najan, &Javadi, 2017; Yang, Gao, Shi, Ye, & Chen, 2017),因此在FP1位置进行阴极刺激或假刺激。为了降低通过头皮的电流分流和深度增加电流密度,通过计算选择P4作为距离阴极电极最远的参考电极。基于前人的研究可知,tDCS研究的刺激时间一般为5~20分钟(Boggio, Zaghi, & Fregni, 2009)。为确保左侧OFC能够得到充分激活,本实验设置刺激时间为20 min阴极刺激电流为1.5 mA。假刺激条件下,使用1.5mA的直流电刺激被试15s,然后仪器自动停止刺激(电极片仍会戴在被试头上20min)。刺激条件的fadein时间和fadeout时间均为15s(Keeser etal, 2011; 甘甜等, 2013)。本实验的所有被试均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哪种刺激条件

3 结果

3.1 问卷数据.

对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得分进行2(刺激条件:阴极刺激,假刺激)x 2(前后测:刺激前,刺激后)的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刺激条件的组间效应均不显著,F(1, 38)=2.85, p=0.10; F(1, 38)= 0.69, p= 0.41;前后测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F(1, 38)=0.65, p= 0.43; F(1, 38)=0.23,p=0.68;刺激条件与前后测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F(, 38)=0.30,p=0.59; F(1, 38)= 0.07,p= 0.80。 对蛇恐惧问卷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蛇恐惧得分在刺激条件上没有显著差异,F(1, 38)= 0.01,p= 0.94。

3.2 反应时

采用2(前后测: tDCS刺激前, tDCS刺激后) x2(tDCS刺激条件:阴极刺激,假刺激) x 2(恐惧刺激与探测点位置匹配一致性:- -致,不- -致)的混合设计方差分析各条件下的反应时。结果发现,探测点位置匹配一致性的 主效应显著, F(1, 38) = 8.26,p=0.01, n=0.18, - -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大于不- -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探测点位置匹配一致性与刺激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 F(1, 38)= 7.55, p=0.01,η=0.17。经过简单效应分析,在假刺激的条件下,- - 致条件的反应时大于不一致条件(p= 0.01)。阴极刺激条件下,- - 致条件的反应时与不- - 致条件无显著差异(p= 0.06)。

前后测、刺激条件和探测点位置的- -致性的交互作用显著, F(1, 38)=5.85,p=0.02, η=0.13。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假刺激的条件下,前后测中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均大于不一致条件(ps= 0.01 )。阴极刺激条件下,前测中- -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大于不一致条件(p= 0.04),而后测中- -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小于不一致条件(p =0.04)(见表1、图3)。

4 讨论

本研究使用tDCS操纵左侧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的激活,检验了其在自动情绪调节下负性注意偏向加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阴极刺激抑制左侧OFC激活的条件下,前测中自动情绪调节对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作用在后测中消失。具体地,当抑制了左侧OFC激活后,被试在接受阈下情绪控制目标词后不再对负性刺激产生注意回避,而是表现出对与负性刺激位置--致的探测点反应更快。这- -结果提示了左侧OFC在阈下情绪调节目标影响情绪性注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右腹外侧前额叶脑区在社会排斥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基于tDCS的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刘珍莉,2020

专业名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学院(系、所):师范学院(教育学部)

指导教师姓名:张丹丹

摘要:社会排斥是常见的负性社交体验,个体经历短期的社会排斥后会产生负性情绪体验和受伤感受,这种社会疼痛会引起类似于生理疼痛的心理反应。长期经历社会排斥则会降低被排斥者的自尊心,并对人的基本需求(如归属的需要和控制的需要)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考察了高、低抑郁倾向水平个体在右腹外侧前额叶(right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rVLPFC)接受神经电刺激后对社会排斥及个体负性情绪调节的改变,为社交功能障碍患者(包括社交焦虑、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抑郁症)的脑靶向治疗方案提供了相关脑区的因果性证据。【与最近的 fMRI 元分析相一致,表明 rVLPFC 是参与各种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Buhle et al., 2014; Kohn et al., 2014)。】

已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研究证明&#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