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特别研究员钱晓华: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辅助检测、诊断和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的钱晓华研究员在AI+医疗专场上分享了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进行辅助检测、诊断和探索,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效率上的作用,如在脑中风早期检测和脑胶质瘤手术后的预测模型。尽管如此,钱晓华认为医疗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医生,仍需结合医生的专业判断。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8月30-31日,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高科会主办,OFweek人工智能网、OFweek医疗科技网承办的2018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暨OFweek(第二届)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在31日分论坛:AI+医疗专场上,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导钱晓华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医学影像信息系统:辅助检测、诊断和探索》主题演讲,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以及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结合应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具体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特别研究员钱晓华: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辅助检测、诊断和探索

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医疗产业发展

演讲中,钱晓华带来了“基于非增强型缺血性脑中风的早期检测系统”、“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以及“关于理解脑胶质瘤手术后真假进展问题”三个科研案例,为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为医疗过程提供的巨大帮助。

钱晓华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断,不仅提高了医生诊断准确率,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脑胶质瘤手术后真假进展问题为例。钱晓华表示,脑胶质瘤是一个恶性肿瘤,存活期只有18个月,该病症可采用先手术后放化疗进行治疗。但是关键在于容易复发。目前临床上通过随访的方式进行后续诊断,通常需要花费六个月以上的时间。然而脑胶质瘤总共才活18个月,花六个月以上时间去诊断会严重影响到病人生活。因此他们提出把图像技术和基因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两年生存风险预测模型。根据该预测模型产生的两年生存值,把病人区分为高低风险病患,这样就可以知道临床上的进一步的治疗诊断走向。有了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治疗,可以避免传统医疗模式下的低效诊治情况,而且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准确率高达80%,已超过一般诊疗医师水平。

将深度学习中的抽象特征解析成人们能够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