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电压采样电路实战讲解、附仿真

一 、电路分析

        电路可测交流,直流电压,本人搭建电路,实测三相交流A项与N相间电压有效,特此分享

        电压输入端A1、A2,交直流皆可输入,运放1引脚作为输出。

        先对电路进行分析:

        电阻R200、R201、R202、R203、R204、R205、R206、R207用途是分压,将输入电压按比例截取作为运放输入。此处运放输入电压U1与U2间电压由R203两端电压决定,而在此分压回路上,R203两端电压等于

U=IR=\frac{|A1-A2|}{702k}2k

        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用一个300k和一个400k来代替三个100k电阻和四个100k电阻,其实这和电路的实际应用有关,在PCB板上,有多个电阻焊盘可方便进行阻值组合调整,且电阻串联,也可增加功率,避免出现过功率烧毁电阻的情况。

        此时分压电路已介绍完毕,我们可以将电路先适当简略,以便分析电路

        这部分功能作用是用于将输入U1与U2间电压进行计算处理,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根据电路,进而分析出计算式,得到Vout与输入电压U1与U2间的关系:

        运放分析两板斧:

        虚断(流入运放输入端的电流趋近于零,好像运放的两个输入端与外部电路是断开的一样,因此称为 “虚断”):

        此时,我们也分别得到红色和绿色两条回路,进而可以进行电路分析:

        对于红色回路上,流过R208和R211上的电流一定是相等的,由此可得

        R208的左侧电压【U1】减去右侧电压【U-】再除以R208   =     R211的左侧电压【U-】减去右侧电压【Vout】再除以R211

即【U1】/20k  - 【U-】/20k =   【U-】/10k  -  【Vout】/10k 

        对于绿色回路上,流过R209和R210上电流一定是相等的,由此可得

即【U2】/20k  - 【U+】/20k =   【U+】/10k  -  【Vref】/10k 

        以上两个公式无法推导出Vout与输入U1与U2间的关系,我们就要用运放的另一板斧

        虚短(即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位差近似为零,就好像这两个输入端短接在一起,这就是 “虚短”)

        在这里,我们就不再更新原理图,虚短概念很简单,我们得到的信息只有一个,那就是【U+】  =  【U-】

        将【U+】  =  【U-】这一信息带入上面两式,可得:

Vout  =  (U2 -U1)/2 +  Vref

         这是我们推导出此电路得公式,此时,回到整体电路

        输入A1、A2间电压与U1、U2间电压关系我们也已推导为:

U2  -  U1  =  (A2  -   A1)  /  702  *  2

        最终可得输出Vout与输入电压A1、A2间关系为

Vout  =((A2  -   A1)  /  702  *  2)/2  +  Vref

        简化得:

Vout  =(A2  -   A1)  /  702  +  Vref

        从这个公式,我们也能分析出,上述电路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电压缩小702倍,再加上一个基准电压值。

        接下来,我们来讲下这个基准电压Vref的作用。

        假如电路变成以下形式,即直接将基准电压变成地

        大家可以再进行一次推导以熟练运放的计算思路,看结果是否同下

Vout  =(A2  -   A1)  /  702

        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电路作用就是将输入电压缩小702倍,通过运放1引脚输出。

        有人可能会问,这电路和上述带基准电压的电路相比,有什么区别呢,那我们可以通过带入一些输入电压值进而比较。

        在无基准电压时,当输入A1、A2间电压为220V时,输出电压Vout =  -(220/702)=  -0.313V

        在无基准电压时,当输入A2、A1间电压为220V时,输出电压Vout = (220/702)=  0.313V

        由此可得,当无基准电压时,输出电压值有可能是负值。

        在有基准电压时,当输入A1、A2间电压为220V时,输出电压Vout =  -(220/702)+ 1.65=  -0.313V = 1.317V     

        ...... 

        由此可得,在有基准电压时,输出电压值不会有负值。

        而众所周知,对于常用的32位主控MCU来说,ADC电压采样输入范围为0 - 3.3V,所以如果运放的输出想要通过主控进而采样,那我们就需要对运放的输出值进行抬高,即就是基准电压的作用。

        对于基准电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运放对于输出低电压会有输出偏差,输出电压越小,偏差越大,对输出电压进行抬高,有利于矫正偏差。

二 、电路仿真

        仿真电路,已在本人空间资源内上传,可免费下载【免费】交直流运放采样仿真电路-基于软件Multisim14资源-CSDN文库

        我们用示波器,对输入的220V正弦波,和输出电压进行采样

        黄色通道A是交流电输入电压,每格电压代表200V,交流电峰值电压309V

        绿色是运放输出电压,每格电压代表1V,最低电压1.65V,最高电压2.07V

        此时运放输出,在MCU主控的电压采集范围内,举个例子:

        假设,MCU内部采集到电压值为2V,那么根据公式Vout  =(A2  -   A1)  /  702  +  Vref

        就可推导出输入电压A2 - A1为245.7V,此时输入电压为245.7V(A2处245.7V,A1处0V)

        

        于此同时,我们对无基准电压的电路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如下(黄色输入,绿色输出)

        而这个仿真结果,显然与我们预期的不太一致,在上述中,我们说过,输出如果没有经过基准电压的加法上拉,会导致输出出现负值,而在仿真中,输出一直保持在0电位上方。

        这并不是说,我们上述计算的有问题,而实因为电路设计导致的:

        在运放特性中,运放的输出范围是有供电电压决定的,如果供电电压为+5V与0V构成,那么运放的输出是决计输出不了负电压的,所以我们对仿真电路进行改进,供电电压在设备型号允许范围内改为+5V与-5V,那么此时运放输出电压范围就为-5V  ~  +5V。

仿真结果为:

此时,仿真结果符合预期。

        在这里,多嘴一句,在运放的电路设计中,供电电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所有运放来说,都支持单电压供电(0V   ~   xV),同时,所有运放也都支持双电压供电(xV  ~  yV)。

        那么有些人可能会疑惑,相对于双电源来说,单电源供电不是更简单吗,省去一路电源设计,在成本上来说,确实如此,但我们要知道,存在即合理,对于双电源供电,除了上述所说,输出必须要有负电压的情况之外,在其它方面还有着单电源供电无法比拟的优势:

        单电源供电输出小电压有偏差,电压越小,偏差越大。

        对于很多精密电路来说,设计者是挤破头想尽办法,也要对运放进行双电源供电的。

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