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理论
1、三极管定义
三极管,全称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分为NPN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
小知识:只需要记住三极管有NPN与PNP两种,还有一种是NPN+PNP,这就是把NPN和PNP封装在一起,不需要特殊了解。
2、三极管符号
三个电极 :b(基极)c(集电极)e(发射极)
在这里,各位要看符号能识别NPN或PNP,很简单,箭头是从基极指外的为NPN,箭头从外指向基极的为PNP。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更容易记,记住一个点,我们要知道,电路符号中的箭头就是一个PN结,箭头方向永远是P指向N,记住这一点,另一点是N还是P就很好判断啦。
按照从上往下顺序读,左边是不是只能是NPN,而不能是PPN。
按照从上往下顺序读,右边是不是只能是PNP,而不能是PNN。
3、三极管的功能
三极管的功能:信号放大、电子开关。
信号放大:小电流微量变化,在大电流上放大表现出来;
电子开关: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通断。
小知识:三极管是非常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使用时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几种工作状态,来看三极管是如何实现上述功能的。
4、三极管的工作原理(NPN)
三极管是一个以b(基极)电流Ib 来驱动流过CE 的电流Ic 的器件。
只要脑海里对这张图有个印象(这张图非常重要),就基本学会了NPN三极管。
在NPN中,当Ib(极小)有电流流过时,那么ce之间的通道就逐渐扩大,让电流Ic(极大)流过(NPN电流方向c到e)。
上面这句话,虽然对NPN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做出了总结,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Ib有电流流过:
有电流就要有电压,那么Ub一定要大于Ue,而在前面我也提到,be间的箭头就是一个PN结,一个PN结就是一个二极管,二极管就有压降(此处默认0.7V),所以我们进一步得到信息就是如果有电流通过时,Ub-Ue>0.7V。
对于Ib电流方向,从上述我们也能看到,b电压>e电压,那么电流Ib一定是从Ib流向Ie。
ce之间的通道就逐渐扩大 :
当Ib=0时, ,称为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相当于开关断开;
当Ib>0时, Ib轻微的变化,会在Ic上以几十甚至百多倍放大表现出来;
当Ib很大时,Ic变得很大,不能继续随Ib的增大而增大,三极管失去放大功能,表现为开关导通
电流Ic流过:
对于NPN来说,ce导通时,电流方向只能是c到e,所以Uc电压一定是大于Ue的。
对以上进行总结,便可得到NPN三极管的工作条件以及性质:
这张图非常重要,再放一遍
工作条件:Ub>Ue,Uc>Ue
性质:
1、Ub- Ue=0.7V
2、Ic = β * Ib ( β是放大倍数,几十到几百)
3、Ie = Ib + Ic
5、三极管的工作原理(PNP)
与NPN相同,PNP也有一张图,方便记住电压方向,电流流向。
在PNP中,当e,b之间,有电流Ib(极小)流过时,那么ec之间的通道就逐渐扩大,让电流Ie(极大)流过(NPN电流方向e到c)
e,b之间是一个PN结,当e,b之间有电流时,PN结必须正向导通,正向导通时压降一般0.7V。
工作条件:Ue>Ub,Ue>Uc
性质:
1、Ue- Ub=0.7V
2、Ic = β * Ib ( β是放大倍数,几十到几百)
3、Ie = Ib + Ic
个人总结以下,当有细线电流流过,粗线电流才能通过。
6、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三极管有三种状态:截至,放大,饱和。
通俗来讲就是,集电极与发射机之间是断开的,半连接(连接性可以扩大),已经扩大到头从而完全连接的三种状态。
可以将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理解为一个可控制的阀门。
截至状态:
放大状态:
饱和状态:
7、三极管实际应用
先引入一下:
U1:单片机,又称MCU,可以驱动引脚输出高/低电平(高电平3.3V,低电平默认为0)。
BUZZER:蜂鸣器,有电流流过即可发出声音。
NPN
当PA7输出高电平3.3V时,SS8050的PN结(b与e之间)电压肯定会大于0.7V,所以在be这条回路上,三极管的be之间分得电压0.7V,电阻R1分得电压3.3-0.7=2.6V。
此时电流Ib便计算得到为2.6V/1000Ω=0.0026A=2.6mA。
当Ib有电流存在时,SS8050的c,e之间便可以通过β * Ib的电流,在手册里,增益β在120~350之间,假设增益β为200,那ce之间最大便已经能通过2.6*200=520mA的电流。
蜂鸣器BUZZER1所需工作电流只需要几十mA,此时蜂鸣器回路便已完全导通,可以发出声音。
当PA7输出低电平0V时,三极管的PN结无法导通,导致电流Ib无法流向Ie,所以Ib为0,则三极管的c,e之间相当于断路,就不导通,此时蜂鸣器没有完整电流回路,所以无法工作。
PNP
当PA6输出高电平3.3V时,SS8550的PN结(b与e之间电压),会因为b是3.3V,e是3.3V,而导致PN结正向压差无法达到0.7V,所以在eb这条回路上,电流无法从Ie流向Ib,从而Ib为0,此时三极管的ec之间相当于断路,无法通过电流,蜂鸣器无法工作。
当PA7输出低电平0V时,SS8550的PN结(b与e之间电压),初始状态b是0V,e是3.3V,已经大于0.7V,所以PN结导通,PN结压降变为0.7V。
此时在b,e回路上,PN结压降0.7V,所以电阻R2分得电压3.3-0.7=2.6V。
此时电流Ib便计算得到为2.6V/1000Ω=0.0026A=2.6mA。
此时电流Ie流向Ib,则三极管的c,e之间可以通过β * Ib的电流,假设增益β为200,那ce之间最大便已经能通过2.6*200=520mA的电流。
蜂鸣器BUZZER2所需工作电流只需要几十mA,此时蜂鸣器回路便已完全导通,可以发出声音。
也有人可能会疑问,单片机输出3.3V电压,蜂鸣器3.3V电压就能正常工作,为什么不用单片机输出3.3V或者0V来直接控制蜂鸣器的通断,反而多次一举使用三极管呢,很简单,看下图。
对于单片机,虽然能输出3.3V电压,但是输出电流也就几mA级别。而蜂鸣器正常工作时电流都要几十mA,直接使用单片机,是驱动不了蜂鸣器工作的。
总结一下:小电流流动时,大电流才可以流过
一般我们选用三极管都是用作电子开关,充当控制电路(单片机或数字电路)驱动大功率器件的媒介。
日常三极管基本都拿来这样用了,放大状态的三极管把握不住!
8、数据手册
引脚图
型号:SS8050,类型:NPN
需要注意一点:电路符号基极b与实物基极b对应的位置,不用搞错啦
最大额定值
多提一句,看三极管手册,需要先学几个英语:
Collector:集电极(简称c)
Base:基极(简称b)
Emitter:发射极(简称e)
Current:电流
Voltage:电压
学完英语,咱再来看数据手册,手册里一般有两个表格,一个记录器件的一些极限参数(超过这些参数,就会损坏器件),一个记录器件的一些电气特性。
Collector-Base Voltage集电极-基极电压:40V,三极管的c与b之间施加电压超过40V,该器件损坏。
Collector-Emitter Voltage集电极-发射极电压:25V,三极管c与e之间电压超过25V,器件会损坏。
Emitter-Base Voltage发射极-基极电压:5V,三极管e与b之间电压超过5V,器件会损坏。
Collector Current集电极电流:1.5A,三极管的ce之间流过电流最大为1.5A,超过会损坏器件。
Collector Power Dissipation集电极功率:300mW,集电极上功耗不能超过300mW。而集电极功耗P=UI,在三极管导通时,Uce之间电压有零点几V,在不同工况下,该值也会变化,若为0.5V,所以Ice间电流最大为0.3W/0.5V=0.6A。
其它是一些最高工作温度,存储温度等。
电气特性
前面几个与之前的有所重复,有几个也不关键,不再赘述。
DC Current Gain电流增益:即之前说的Ic=β * Ib中的β,从手册中可见,再不同工况下,增益有很大区别。
Collector-Emitter Saturation Voltage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0.5V,在该测试工况下,三极管进入饱和状态时,ce之间压降为0.5V。
Base-Emitter Saturation Voltage基极-发射极饱和电压1.2V,三极管饱和状态下,b与e之间电压为1.2V,即该型号三极管的PN结压降有1.2V,并不是之前预估的0.7V,随意在设计电路与电路计算时,要多看数据手册,在外面叫DateShete。
转换速度
Transition frequency转换频率:100Mhz,代表三极管一秒内一开一关可达到100M次,即100000000次,可见是相当之快的。
三极管开关速度是相当快的,一般选型时很少担心这个参数。
9、选型参数
参数:三极管耐压(主要时Uce,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最大可持续工作电流Ic、功率、封装
厂家:宏迦橙 | ||||
型号 | 封装 | 集射极击穿耐压Uce | 集电极电流Ic | 功率Pd |
SS8050 | SOT-23 | 25V | 1.5A | 300mW |
最后总结一下:
给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一个电压Ube,使得PN结导通,则Ib会让ce导通,从而Ic可以流动。
记住上面这个图,即使其它的从都忘啦,只要记住这个图,自己也能倒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