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官渡区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英文题目:     Study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ld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in Shuguang Community, Guandu District                                                

摘  要

摘要:本论文针对官渡区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对策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定义、意义以及研究目的和内容。其次,分析了官渡区曙光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和人口结构,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的具体内容。然后,探讨了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和成效。接着,分析了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包括组织和动员居民困难、居民参与议事渠道不通畅、改造资金投入有限以及缺乏改造后续长效管理组织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居民自治组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以及选择具有相关能力的物业参与小区后续管理等。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官渡区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官渡区曙光社区、困境、对策、居民自治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ommunity in Shuguang Community, Guandu District.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significance, research purpose and content of the renovation of old residential area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huguang community in Guandu District, includ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communities. Then, it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ffe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ommunity in Shuguang Community. Then, it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the difficulties in organizing and mobilizing residents, the blocked channels for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the limited investm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lack of long-term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for the follow-up transformation,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novation of the old community in Shuguang Community,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establishing effective residents'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actively introducing social capital, and selecting properties with relevant capabil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is study, I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novation of the old community in Shuguang Community, Guandu District.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old residential areas, Shuguang community in Guandu District, predicament, countermeasures, residents' autonomy

目录

一、 引言

二、 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老旧小区

(二)老旧小区改造

(三)公共治理理论

三、官渡区曙光社区老旧小区基本情况

(一)官渡区曙光社区地理位置和人口结构

(二)官渡区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

(三)曙光社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主要内容

四、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困境

(一)老旧小区改造加重社区工作负担

(二)社区组织多方沟通协调不足

(三)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参与不够

五、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的原因分析

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角色定位模糊

(二)社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不全面

(三)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认识不够

六、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社区工作能力

(二)提升社区衔接协调能力

(三)增强居民自治意识

  • 引言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在一定范围内,基于协同合作关系的,由有亲密关系和共同意识的人群组成的,是互相帮助,有感情的社会形态。社区里的人与传统、道德相关联,依自然意志结合在一起,具有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目前在中国,社区的范围一般以地域进行划分,主要由民政部门依据地理位置调整规模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在该辖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共用生活设施,有共同的管理机构,具有一定的社区意识,在这里居民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参与,是社会治理最基层组织,其中包括商品房集中的新小区、城中村以及老旧小区等不同类型。由于老旧小区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居住人员较为密集、房屋产权归属复杂、物业缺失、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所以老旧小区既是社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如何实现老旧小区有效治理也是现代社会城市社区治理的一大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重新定义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使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新局面。这标志着社区治理模式发生了目标转向,转向了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而共同治理的新模式,即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政府为主导,市场、社会组织、居民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社区功能整体提升的新型治理形态。现代社会的愈发进步,老旧小区诸多问题的出现,是对我国政府基层治理的一大挑战。基于老旧小区居民对生活环境以及生活品质的需求与老旧小区的客观情况不适应,老旧小区的治理研究是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解决老旧小区诸多问题的必由之路。

2020国务院发文,就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出全面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有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并且明确指出要坚持建管并重,加强长效管理。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和公共服务能力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相背离。老旧小区改造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如今居民住宅的设计理念更加现代化,建筑风格艺术化的小区接连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充分体现了小区建设与时俱进,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然而,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破败,物业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小区管理。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社区如何更好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为出发点。主要手段是通过强化社区功能回归服务居民本质,发挥沟通衔接功能,协调参与各方发挥高效作用,来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水平。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社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有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当下的社区也担负起了一些最基层行政单位的职责。在这种情形下,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被居民统称为社区,有事找社区,成了城镇居民的一项共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各阶段都需要社区参与其中,成为改造设计施工单位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同时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管理也会出现大量社区的身影。所以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的各个时期,并发挥作用显得格外重要。

  • 国内外研究动态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始较早。20世纪40年代,国外对城市更新的探索初步开始,为了缓解城区内的落后衰败现状,各个国家采取了大量的系统化措施,现在的研究也都集中在社区治理的范畴内。相对于外国的研究,我国学者对于社区各方面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费孝通等学者引领了对于社区相关的研究,现今阶段,老旧小区改造等理论探索正成为国内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关注部分。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在本研究中,为深入探究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将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官渡区曙光社区的老旧小区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和观察。通过深入了解老旧小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结构以及改造前后的变化等,以便全面了解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和成效。其次,将进行深入的访谈与官渡区曙光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访谈,可以获取各方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认识、期望和需求等信息。此外,还将收集与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经验。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了解国内外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理论和实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综合以上方法,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分析,以深入分析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困境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和整合,可以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以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地探究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困境的研究问题。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研究结果,为改进实践和提升社区工作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老旧小区

通常来讲,老旧小区是指建成时间久远,至今仍有人居住生活,但建设标准低、各项居住功能不全、配套设施短缺、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缺乏物业公司提供服务,不能满足人们正常或较高生活需求的居住小区。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相对于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概念逐渐被提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老旧小区近16万个,居住居民超过4200万户,建筑面积达到 40 亿㎡本研究通过查阅本市资料,老旧小区的界定基本沿用这一时间节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也将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的2000年后建成的小区归入老旧小区中。一是小区内部的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安全隐患多、卫生状况差;二是房屋产权单位或者销售单位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对房屋进行日常维护,不能正常履行小区建设者各项职责的;三是由政府建设的安置回迁居民、困难群体等的住宅。

(二)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的改造是一项开始于2017年的惠民以及德政工程,意义在于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维护社会的稳定,改善城市面貌以及提高城市形象,为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打下了基础。吉林省人民政府与2020发文指导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文件指出,要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改造内容,结合城市更新,对城镇老旧小区及周边区域的改造内容进行完善和提升,同时,各市县可因地制宜制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标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要充分考虑未来5G网络设施建设,支持可再生能源应用,做好节能、节水器具推广等工作。总结起来,老旧小区的改造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改造老旧小区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了有完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等,实施对供水、排水、供电、弱电、供气、供热、有线电视、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光纤入户、架空线规整(入地)等管道规范的铺设,并且需要改造消防通道以及电梯等。二是环境的改造。具体表现通过提高小区的硬覆盖质量、绿化水平以及特色景观等。三是房子主体改造。涉及雨污管线改造,弱电、供暖管网更新改造,墙面防水、安防系统升级等工作。依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规定,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的小区主要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

(三)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是指一种管理模式,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各利益主体的参与和协商决策,实现公共事务的治理和问题的解决。在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中,需要充分运用公共治理理论,通过政府、社区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实现改造目标。公共治理理论提供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1. 多元参与:公共治理强调不同主体的参与,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使得决策具有多方共识和共同利益,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共同决策:公共治理的决策应该由各利益方共同参与制定,避免单一主体的垄断和决策的不民主性。通过协商、合作和民主决策等方式,实现各利益方的共同利益和持久发展。

3. 信息公开透明:公共治理的重要特点是信息公开透明,各利益方应该对相关的信息和决策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参与权力,以保证决策的公正和决策结果的合理性。

在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中,可以根据公共治理理论的指导原则,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和平台,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实现老旧小区改造的共同目标。同时,政府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角色定位也需明确,既要具备规划、组织和协调等职能,也需要尊重和支持居民的意见和决策,推动改造进程的顺利进行。通过有效的公共治理,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促进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

三、官渡区曙光社区老旧小区基本情况

(一)官渡区曙光社区地理位置和人口结构

官渡区曙光社区位于中国昆明市官渡区,地理位置优越。它位于昆明市中心的东南部,毗邻滇池,是昆明市的重要城市功能区之一。该社区地处于官渡区的核心地带,交通便利,有多条主干道贯穿其中,便于居民出行和交流。昆明市官渡区曙光社区辖区面积 0.97平方公里,共有89个院坝,194栋,住户5642余户,居住人口12646人,其中户籍人口6733人,流动人口5913人。其中有老旧小区住宅98栋,老旧小区设计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物业缺失,基本没有公共活动空间,辖区居民以低保人员、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外来人口居多,属于比较典型的老旧小区。而社区作为老旧小区管理的兜底一方,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加重社区工作负担、沟通各相关方和引导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等困境。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社区如何更好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为出发点。主要手段是通过强化社区功能回归服务居民本质,发挥沟通衔接功能,协调参与各方发挥高效作用,来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水平。同时要探索提升居民自治水平、以社区引导居民为主要方法,切实提升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积极性。由于曙光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繁重且涉及面广,社区工作面临一定困难。同时,社区组织多方沟通协调不足,导致整体改造进度较慢。此外,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参与度不高,也制约了改造工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曙光社区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能力、提升社区衔接协调能力,并增强居民对改造工作的自治意识。通过这些努力,曙光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官渡区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

曙光社区是位于官渡区的一个以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社区的发展水平,曙光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小区改造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曙光社区对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这包括对小区内的道路、照明、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和重新建设。以前因为年久失修导致的道路坑洼、照明不足、雨水积聚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提高了居民的通行和居住条件。其次,曙光社区对老旧小区的建筑物进行了整修和加固工作。对于老旧的住宅楼、公共设施建筑进行了外墙翻新、房屋结构加固等工程,提升了建筑物的抗震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进行了景观改造,增加了绿化景观和休闲设施,使小区环境更加美观宜居。此外,曙光社区还进行了老旧小区的管网改造和环境整治。针对老旧小区内存在的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网老化和混乱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管网改造和整合,提高了资源供给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小区内的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等问题也进行了整治,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曙光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注重了社区功能的提升和配套服务的完善。通过建设社区商业街、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提供更多的娱乐、文化、商业等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加强了社区管理和服务队伍的建设,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总之,曙光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涉及到基础设施升级、建筑物整修、管网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旨在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社区的发展水平。这些改造工作的开展为曙光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曙光社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主要内容

曙光社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宗旨是以满足老旧小区居民需要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社区工作者征求居民意见并科学确定改造内容和目标,以体现老旧小区小区特点为目标,社区合理参与跟进房产局制定的改造方案,对照改造内容,同老旧小区居民共同监督改造过程。二是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将老旧小区管理能力建设融入改造过程,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充分调动居民、与老旧小区包保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性,共同规划老旧小区改造后管理新模式。三是大力发展文化社区建设,发展小区特色文化,展现城市特色,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四是积极推进“老大难”问题解决,结合街道和执法局等单位的执法力量,对违建、毁绿种菜、乱推乱放等矛盾尖锐的问题开展集中行动。

四、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困境

(一)老旧小区改造加重社区工作负担

社区工作者承担的行政业务较多,服务居民的回归本职属性发挥不够好。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不能抽出更多时间跟踪、协调、反馈,整体参与度比较低。其次是社区工作者专业性不足,难以应对改造过程中的专业问题。相比于发达省份地区,该地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比较落后,社区工作者多为社区“两委”和公益性岗位,其相比于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素质不强等问题。面对棘手难以解决的居民问题,显得无所适从,工作开展进度缓慢。社区承担的行政业务过多,不能高效发挥服务居民本质。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大量行政业务,尤其在突发急难险中任务面前,现有的社区工作力量显得不足以有效应对所有任务,服务居民属性难以高效发挥。

(二)社区组织多方沟通协调不足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过程复杂,涉及的主体多,老旧小区居民同设计施工单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导致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传达、反馈,造成改造工作完成质量不高。

(三)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参与不够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服务居民、改善他们自身居住的工程,但现阶段居民的参与意识不是很高。无论是小区业委会选举以及后期业委会发挥作用,还是在小区组织居民文化、教育活动等,参与的小区居民人数普遍不多。另一方面,社区对改造后引导居民认识、参与建设文化社区不足。大部分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并没有形成一套文化体系,或未达到文明楼院的标准,文化设施、健身器材及景观小品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文化需求。

整体上看,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期间还是改造后,老旧小区缺乏系统的居民参与和居民自治体系。各方联动不紧密, 社区与居民的配合度不够, 导致居民群众参与的主观意识不强, 参加活动的主体以老年人居多, 活动形式多以社区组织为主, 缺少居民自发开展的经常性活动。

五、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 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角色定位模糊

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社区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社区本应在改造工作中扮演核心协调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动员、信息传递、多方沟通、监督管理等多项职能。然而,在官渡区曙光社区的案例中,社区的角色未能得到清晰明确的界定,表现为社区工作人员既要承担繁重的行政事务,又要在改造过程中追踪、协调、反馈进展,导致社区在改造工作中的参与程度较低且工作效率不高。

一方面,社区未能充分发挥其贴近居民、熟悉社区具体情况的优势,有效地参与到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环节中,比如在与房管部门对接改造方案、征集和反映居民改造需求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另一方面,社区在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过程及后期管理等阶段未能建立起健全的合作机制和高效的沟通平台,导致居民诉求响应不及时,改造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社区角色定位的模糊还体现在对居民自治能力培养和引导不足,没能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居民在改造工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由此,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角色亟待明晰,需要强化社区服务职能,优化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和主导改造全过程,从而确保改造工程的质量与效益,并促进社区长期稳定发展。

(二)社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不全面

在曙光社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工作机制呈现出不全面的特点。社区虽然承担着关键的连接与协调职能,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并未构建起涵盖规划、执行、监督、反馈各个环节的完整体系。例如,在改造前期的居民意见征询阶段,社区虽有征求居民意见的举措,但在科学确立改造内容和目标时,对居民需求的精准把握与有效回应并不充分,缺乏持续跟进与深度参与机制。

在改造过程中,社区对居民与设计施工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解决力度不足,未能搭建有效沟通平台,使得问题反馈和处理流程不够畅通,影响了改造工作的精确实施和高质量完成。同时,社区在改造工程的组织和动员方面,尤其是激发居民自治潜能、培育居民参与热情的策略尚不成熟,导致居民参与度偏低,无法形成广泛而深入的共建共享局面。

社区在资源整合与长效机制建立方面的努力也不够完善。在改造完成后,社区对老旧小区的长效管理组织构建、物业服务引进与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等方面尚未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使得改造成果的保持与提升面临挑战。因此,建立健全全方位、全周期的社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是克服当前困境、保障改造实效和促进社区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认识不够

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认知不足是曙光社区面临的显著困境之一。在改造进程中,尽管政府大力推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但部分居民对该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力度相对有限。他们可能并未充分认识到老旧小区改造对自身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社区安全与和谐构建的重要性。这种认知不足表现在参与改造决策的热情不高,如在业委会选举、改造方案讨论以及后期改造成果维护等方面,居民参与度普遍较低。

此外,居民对改造工程所能带来的长远利益,如社区文化内涵的丰富、社区环境的整体提升、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面的认识也有待深化。很多居民对于改造后如何形成常态化的自治管理体系、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去等方面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老旧小区居民可能仍然停留在被动接受改造的阶段,未能转变观念,主动投身到改造工程的实施和后续管理中去,这无疑制约了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与最终成效的体现。

六、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社区工作能力

提高社区工作能力是曙光社区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社区应当加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在推进改造项目的同时,能够妥善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应得到全面提升,可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社区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提升他们在改造工程实施中的专业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社区需要强化与居民的沟通机制,搭建顺畅的信息传递平台,确保居民能及时了解改造政策、进度及自身权益,同时也能快速、准确地反馈意见和需求。在改造过程中,社区应积极推动居民参与,举办各类座谈会、听证会等活动,让居民充分表达意愿,共同参与改造决策,提高改造项目的民意基础和社会认同感。

社区应着力于建立健全居民自治机制,培养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成立或完善业主委员会等形式,引导居民在改造后自行维护和管理小区,形成改造后小区治理的长效机制。

(二)提升社区衔接协调能力

提升社区衔接协调能力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官渡区曙光社区在改造工作中,需加强与政府部门、设计施工单位、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力量间的有效衔接与协作。首先,社区应强化与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获取政策指导和改造资金支持,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同时,积极参与改造规划制定,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和社区特色,细化实施方案。

社区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确保设计施工单位与居民间的信息对称,及时化解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误解和矛盾,促使改造方案更加贴合居民需求。在改造施工阶段,社区应主动介入,做好现场协调工作,监督改造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确保改造成果符合预期标准。

社区还需增进与居民的互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引导成立或优化居民自治组织,提高居民在改造决策和后期管理中的自主性。此外,社区还需与其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合作,引入外部资源,共同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老大难”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增强居民自治意识

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在曙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社区可以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居民自治理念,让居民明白自己在社区改造和日常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与责任。加强对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使其能够在改造项目中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积极传达居民需求,组织居民参与改造决策和项目监督。

同时,鼓励居民通过自筹资金、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改造,培养居民对小区公共事务的关注与责任心,增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立居民意见箱、定期召开居民大会、建立线上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畅通居民表达诉求和参与决策的渠道,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提升居民自治意识不仅有助于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更能为改造后的长效管理和社区治理打下坚实基础,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

  • 12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