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林希] 学习能力篇

输入与输出

两大典型学习模式

  • 输入型学习模式:大多是被动学习,而被动型的学习模式,占到了绝大多数人学习生活的90%以上
  • 输出型学习模式

输入与输出

  • 输入过多输出过少的知识,经常使我们的知识无法内化
  • 输出过多输入过少,又导致我们不断地在炒冷饭

学习内容平均保持率

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的效率是远远大于被动学习(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的

如何提高平均保持率?

  • 千万不要吝啬你的主动帮助
  • 在教他人的过程中,去重新整理,对之前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新的定义
  • 尝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总结:

输入 + 输出

  • 只要能够做到输入和输出的相结合,我们对于知识一定能够做到一个非常好的内化

如何选择

学习成本

我们在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有什么顾虑和思考?

  • 这课贵不贵?
  • 这课好不好?
    ==>时间成本 +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在相同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下面,可以做的其他事情

沉没成本

  • 为什么十赌九输?
  • 坚持是一门艺术,及时止损更是一门艺术。==>偏执

如何选择-四大原则

原则一:清晰的人生目标

  • 我的事业规划是什么?
  • 我的人生规划是什么?

原则二:准确的自我定位

  • 我擅长什么?
  • 我对什么有着较高的热情?

原则三:集中的时间规划

  • 于其样样都会一点,不如精通一二。

原则四:宏观的世界视野

  • 10年后,30年后,50年后,社会匮乏的是什么?

总结:

  • 我们要思考选择背后所花的,除了金钱和精力之外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以及沉没成本
  • 舍与得是一种很宝贵的能力
  • 关于如何选择的四大原则

有效倾听

500-225=275?
500–>能接收
225–>能表达
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做到完全的拥抱和理解对方的表达。
我们对于如何听是存在偏见和误解的。而绝大多数的时候,主动积极地倾听往往比说更为重要。

两个案例

  • 把知识地摄入和消化,放在知识的输出之前;把听放在说之前
  • 真正的倾听,其实是需要我们培养的一项能力

什么叫做真正的倾听

听:
口:嘴巴
斤:斧头
听完,千万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

两种类型的倾听

  • 主动倾听(Activelistening)
  • 消极倾听(Passivelistening)

主动倾听的基础

不带任何偏见和主观意见的,把对方的表达给听完。
小技巧:在听对方表达完后,不要急于做出一个回应,给对方一些思考和冷静的时间。

倾听的四个维度

  • 听意:真正的拥抱对方的语言表达
  • 听源:在我们意见不符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够听到对方所表达的头?
  • 听技:学习他人表达的技法,并且进一步地运用在自己地表达上来
  • 听逻辑:去内化他人的谈吐和内容,甚至是思考逻辑,并在未来为己所用

总结:

  • 绝大多数的时候,“听”比“说”更重要
  • 主动倾听与被动倾听的区别
  • 倾听中的四个维度:听意、听源、听技、听逻辑

学会提问

说:一般性的输出可能会炒冷饭,但提问能够激发更多的信息的涌入,提问同时也能展现你的思考能力与维度

  • 提问是知识摄入非常好的方式
  • 不要畏惧提问
  • 不要滥用提问(伸手党)

什么样是不好的问题?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有共同成长,千万不要浪费提问的好资源

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

  • 该问题并不适合被问者解答,被问者不一定是最好的解答者
  • 在提问之前搞清楚,你想要问问题的那个人是谁,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最适合他的问题

通过简单的检索就能解决的问题

  • 提问和寻求帮助一样,都是资源的利用
  • 不要向一个专业的人提出非常简单的问题

过度宽泛的问题

  • 它对你当下的生活状态,对于你当下的进步和学习力的提升,没有一个非常显著性的一个影响

非开放性的问题

  • 能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的问题,一定不是好问题

有引导性的问题

  • 刻意引导对方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这种问题是没有价值的

什么样是好的问题?

在提问之前,需要你做功课的,需要你有专业知识的

  • 千万不要提一个一看就知道你没有做过任何准备的问题,这会让你看起来很掉价
    开放的,能够引起探讨和共同启发的问题
  • 一个好的问题是能让被提问者“一愣”的问题,一定是一个能够引起思考的开放性的没有引导性的问题

高效内化(质而非量)

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它,而且能够高效的内化、消化知识,是我们非常欠缺的一个技巧

中国人的读书习惯

  • 不喜欢读书,一读书就犯困
  • 以纯粹的读书数量,来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快速阅读的弊端

  • 不带自己的主观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没有任何的效果
  • 收获的知识碎片化,且容易选取自己认同的观点,忽略其他信息的摄入
  • 在听书的过程中,被动的学习一定是大过主动的思考的

如何阅读

  • 培养阅读习惯(静下心来,坐下来)
  • 主动思考(内容分析,与个人经历相关联)
  • 汇总交流(主要观点,逻辑构架–>分享,作者的观点及为什么值得去看)
  • 反复阅读(不同的年龄,不同感想,同一本书)

总结:

  • 读书本身是我们很多中国人所没有意识到的重要能力
  • 快餐式的信息摄入与快速阅读带来的是心理满足,而非真正的自我提升
  • 培养阅读习惯,创造阅读氛围,主动思考与总汇交流

观察力与好奇心

读生活,读世界

为什么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掉我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

丧失好奇心的原因

“就是这样”是观察力最大的敌人

  •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 窨井盖为什么是圆的?雨伞为什么是拱形的?开车时雨水为什么向上走?

观察生活

第一步:永葆好奇,万事存疑

  • 从习以为常中找到好奇心和观察的东西,而非刻意的去创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永葆好奇,万事存疑

第二步:把所有的人和事物都当做老师(不能带有主观偏见)

  • 千万不要觉得只有比你年龄大,阅历深的人才能成为你的老师,任何人和事物都能成为你的老师
  • 放低姿态,以一种学习型的心态去面对你接触的所有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去敬仰那些社会地位与学历比你高的人

第三步:千万不要把习惯和习俗当成真理

  • 习俗是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产生的,它并不是在社会的变革中具有普适性意义的
  • 思维变得固化之后,也就不能再适应时代的生活了
    eg:湿猴实验(拿香蕉)、重男轻女

总结:

  • 像婴儿一样永葆好奇,万事存疑
  • 我们要去观察环境,拥有总结和提炼知识的能力
  • 任何的人和事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 我们一定要用一个特别的思维角度去面对,意识到我们的习以为常

抄与记

怎样提高思维维度

“到底为什么读书?”

  • 在学校里面的那12年,可能是我们主动的去有意识,全心全意的培养和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那12年
  • 学习一定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抄与记

抄:左,手;右,少

  • 我们会把老师说的东西一味的抄下来而非记住,不过脑也不过心
    记:左,言;右,己
  • 用心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通过自己思维的内化去二次过滤知识

如何写?

  • 思维导图
  • 即兴创作

如何让思维维度更加深入?

  • 案例一:我对于不同人反应的观察–>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
  • 案例二:我在旅行中的思考–>旅行到不同的国家,经历的一切以及感悟层次(泰国)

第一层:与我们生活环境的区别

第二层:为什么他会和我们不一样,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

第三层:这样的观察能够带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而我自己可以分享给别人什么

通过写与深层次的思考,同样一个现象与环境,我们一定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总结:

  • 千万不要不带心的抄,要用心去记忆
  • 我们要从输入型的记忆转为输出型的写

思辨能力

大家觉得在同等教育质量的情况下,欧洲的学生跟中国对比,他们最大的优势在哪?

批判性思维

  • 多文化多种族的融合,可以让我们听到很多让我们革新的思考
  • 多文化的融合能给予我们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型的思维模式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杠精?”
批判性思维 ≠ 批判

批判性思维

  • 面对各种各样信息的主动甄别与思考
  • 面对相同观念的主动反思
  • 面对不同观念的同理心

如何鉴别权威?

马云是不是权威?比尔盖茨是不是权威?
什么是“专家”?“专家”说的话可不可以相信?

具有批判性的思考方式

接受一条信息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是:

  • 信息的发布者是谁?
  • 他出于什么目的发表了这条信息?
  • 言论本身是否公正?
  • 数据的来源是否科学?
    eg:彭宇案

总结:

  •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 怎样的思考才能让我们避免做一个谣言的传播者与受害者?

批判性思维

区分事实与观点

事实可以右对错,观点本身没有对错

  • 事实:客观的,科学有效的
  • 观点:非客观的,主观的评判标准
    万物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在试图抨击对方的观点的时候,要试图去了解对方观点的来源

案例一:对长辈是否应该孝顺

案例二:我与穆斯林同学观点上的差异

面对不同声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 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 事实值得被纠正,观点值得被包容

如何锻炼批判性思维

当我们陷入到自己的有色眼镜和固化性思维偏差的时候,给自己的大脑一个主动的思维转换

创新思维

面对相同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

“信息泡泡”

  • 我们好像生活在一个透明的气泡里,因为透明,我们一位看到的是这个世界的全貌,但其实者都是被泡泡扭曲过的“真实”
  • 信息本身没有门槛,不管是真理还是谣言,只要去找,就一定能找到支持你想法的声音
  • 如果一直在一个支持你的声音里面畅游,我们就会越来越固化自己的想法,越来越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是真理。

如何走出“信息泡泡”?

  • 主动离开熟悉的环境
  • 打破自己思维视野的局限性,去试图了解不同的人的思维与生活的世界

提高思维维度

A或B,我选C
eg:圆珠笔漏墨,改进方案;肥皂厂减少失误率的方案

四个不同的思维维度,200美金两天创造更大的价值

离开透明的思维泡泡,跳出思维维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