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一)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网络概念

  •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以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
  •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2)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3)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1.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例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是我国最著名的ISP
    2. ISP可以从互联网管理机构申请到很多IP地址(每个主机都必须有IP地址才能上网),同时拥有通信线路(大ISP自己建造通信线路,小ISP向电信公司租用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
    3. 因此,只要向某个ISP缴纳费用,就可以从ISP获得所需的IP地址使用权,并可通过该ISP接入互联网。
    4. IP地址的管理机构不零售IP地址,只批发IP地址给合格的ISP。
    5. 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个ISP发放的IP地址接入互联网。
  • 三大网络:
    (1) 电信网络: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
    (2)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
    (3) 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 互连网、互联网、计算机网络
    (1)互连网:internet,可以通过路由器把网络互连起来,这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称之为互连网。即:在局部范围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2)互联网:Internet,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 协议族 作为通信的规则,特指Internet。Internet的前身是ARPANET,ARPANET采用的是分组交换的方式。
    (3)计算机网络:简称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 互联网的两大特点:【连通性】和【共享】
  • 互联网+:指“互联网 + 各个传统行业”。
  • 在网络中, node 的标准译名是“结点”而不是“节点”。数据结构的树 (tree) 中的 node 应当译为“节点”
  • Internet标准制定:所有的Internet标准都是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形式在Internet上发表的。
  • 计算机网络的三要素:【主机】、【通信子网】、【通信协议】
    (1)制定阶段: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RFC)、草案标准(RFC)、因特网标准(RFC)。
  • 习惯上,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接连在一起
  • 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 局域网采用星型、总线型、环型,广域网是网络状拓扑结构(全连接和部分连接)

1.2 边缘部分、核心部分、网络性能

  •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1)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又称端系统)组成,用来通信和资源共享。由用户直接使用。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关键构建是路由器。

【一】边缘部分

  • 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是指“主机A的某个进程与主机B上另外一个进程进行通讯”。
  • 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CS)、对等方式(P2P)。
  • CS模式:就像浏览网页时。客户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信息。对客户端的设备要求低,对服务器要求高。
    (1)客户程序:通信时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对硬件要求低。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2)服务器程序:提供专门的服务,一直运行被动的同时接受多个客户的服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 P2P模式:是指两个主机在进行通讯是并不区分客户和服务器。两个主机对等连接。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也是服务器。例如:QQ文件的传输过程。【特点】:对等连接工作方式可支持大量对等用户同时工作。

【二】核心部分

位于网络边缘部分的主机和核心部分的路由器都是计算机,只不过他们的作用不一样。

  1.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2. 路由器是进行分组交换的。
  •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 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 电路交换:
    (1)步骤:必须经过建立连接(拨号)-通话(聊天)-释放连接(挂断)三个步骤。
    (2)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这里的交换的含义就是转接。
    (3)作用:适合传输大量,连续的数据。
    (4)缺点:通信线路利用率很低。
  • 报文交换:
    (1)概念:要发送的整块数据成为一个“报文”。整个报文先传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之后再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2)缺点:通过路由转发。容易发生占线。时延很大。
  • *分组交换:
    (1)方式:采用存储转发的技术。
    (2)特点:把报文划分为较短的,长度固定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首部构成分组。每个分组在互联网中独立的选择传输路径。
    (3)优点:分线路传输,提高网络利用率。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在发送分组、充分利用链路带宽。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自适应的路由选择。
    (4)缺点:分组在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分组必须携带首部,会造成额外开销
  • 报文:发送的整段数据。
  • 首部: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结点交换机根据首部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取首部还原成报文。
  • 路由器中的输入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作用】:对分组进行存储转发,最后把分组交付给目的主机。
  •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
    (1)把收到的分组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2)查找转发表,找出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3)把分组从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为【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目前最基本的功能。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软件数据资源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依据分类
按照传输介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按照经营方式专用网络、公用网络
按照信道方式点-点、广播
按照地理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照拓扑结构总线、星型、环型、树型、网状
按照资源管理对等网络、客户/服务器网络
  •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局域网(PAN)
    (1)广域网:范围:几十到几千公里。【特点】:不规则的网状拓扑结构,传输效率较低。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比如:移动网络。
    (2)城域网:范围:一个城市5~50km。【基本特征】:由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接入层构成的体系结构。比如:陕西移动。
    (3)局域网:范围:1km左右。局域网是所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特点】:线路专用。它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局域网技术包括以太网、令牌总线网、令牌环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ATM的局域网。其中,以太网占统治地位)
    (4)个人局域网:范围:10m左右。在个人工作的地方吧属于个人的电子设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也称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

若中央处理器之间的距离非常近的,则一般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是计算机网络。

  •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 按网络的使用者分为:公用网、专用网、接入网
    (1)公用网:比如移动网络。
    (2)专用网:某个部门为自己的行业传输资料的网络。对外保密。
    (3)接入网:局域网通过接入网连接到城域网。一层层连接。接入网用于将用户接入互联网,起到桥梁的作用。
  • 网络的拓扑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星型拓扑结构:需要大量缆线、中央设备出现问题会使整个网络陷入瘫痪。易于过程施工。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计算机网络上主机在数字通道上传输数据的速率,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bit/s。每秒能够传输多少次。
    (2)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一点到另外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速率”。最多能传多少次。
    (3)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实际(使用)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4)时延:delay或latency,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个端传送到另外一个端需要的时间。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5)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传播时延是指数据在链路上传播的时间。类似于体积。在单位时间内最多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6)往返时间(RTT):往返时间=发送时延+返回时间。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的时间。
    (7)利用率: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是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为0。网络利用率是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利用率越高,速率越慢。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1.3 网络体系机构

  •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个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 网络协议 (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 协议:每层的工作原理。包括语法、语义、同步。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就是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格式,规定计算机如何说话。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相应。相关报文字段的含义。
    (3)同步(时序):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分组中的哪一个。
  • OSI层次结构的划分原则:
    1 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 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6 服务、接口、协议
  • 术语解释:
    (1)层次: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
    (2)实体: 每层中实现该层某一功能的软件或硬件,它也实现与另一个系统中同等实体通信的协议 。
    (3)同等实体:互相通信的一对结点在同一层中相对应的实体。
    (4)协议:在某一个具体的层次中指导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5)服务:为上层提供的技术基础和通信手段。
  • OSI七层模型。OSI协议模型很复杂。
    (7)应用层:直接面对用户进程,主要功能是为应用系统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接口和服务。
    (6)表示层:为开放系统的两个进程之间传送的数据提供格式变换服务,以使应用层能理解所交换数据的意义 。即:数据格式化、数据压缩、数据加密
    (5)会话层:作用主要是在网络中不同用户、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护通信通道,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会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即:对话控制、同步。
    (4)运输层:主要功能:把传输地址映射为网络地址、把端到端的传输连接复用到网络连接上、传输连接管理、端到端的顺序控制、差错检测及恢复、分段处理及QoS监测,加速数据传送
    传输协议的简单/复杂决定于子网服务的多少
    (3)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将分组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为数据分组进行路由选择,并负责通信子网的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对于一个通信子网,它只包括到网络层为止的低三层协议。
    (2)数据链路层: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把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可以被物理层传输的帧,数据链路层直接控制着网络层与物理层的通信。有很强的数据纠错功能(CRC校验)。
    (1)物理层:产生并检测电压发送和接收带有数据的电气信号。不提供数据的纠错服务。
  • TCP/IP是四层协议结构
    (1)应用层
    (2)传输层
    (3)网络层
    (4)网络接口层:没有具体内容。
  • 互联网采用TCP/IP是四层协议结构。
  • 在TCP/IP模型中,网络接口层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相对应。
  • 分层的好处:层次之间先对独立、灵活性好、易于分隔、易于实现和维护、易于标准化。
  • PUD: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
  • SDU: 服务数据单元 ,OSI把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SDU (Service Data Unit)。
  • 具有5层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是七层协议结构,TCP/IP是四层协议结构。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只是在边缘部分(主机)。核心部分(路由)只有第三、四、五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5)应用层:最高层。功能: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加上应用层首部。代表协议:HTTP(浏览器网络协议)、SMTP(邮件协议)、FTP(文件)。将数据封装成01字符串。
    (4)运输层:功能: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加上运输层首部。代表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数据传输单位:用户数据报(报文)。封装成报文。加上首部
    (3)网络层:功能:将运输层传来的报文进行分组,加上网络层首部、另外一个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将报文分组,再加上首部(从哪里来)。代表协议:IP。数据传输单位:分组、包。
    (2)数据链路层:功能:将01字符串映射为高低电位(01字符串转成电信号),加上首部和尾部。根据不同数据划分高低点平的标准不同。数据传输单位:帧。
    (1)物理层:最低层。处理数据链路层传来的电信号。数据传输单位:比特
  • 上面的五层协议是发送方,接收方刚好反过来。逐层解析
    (1)物理层:接收比特流,上交给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
    (3)网络层:网络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运输层。
    (4)运输层:运输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应用层。
    (5)应用层:应用层剥去首部,取出应用程序数据上交给应用进程。

发送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第二章 物理层

概述:
(1)通信基础

  1. 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于信宿等基本概念
  2. 奈奎斯特定理于香农定理
  3. 编码于调制
  4. 数据报于虚电路

(2)传输介质

  1. 双绞线,同轴
  2. 物理层接口特性

(3)物理层设备

  1. 中继器
  2. 集线器

2.1 通信基础

  •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因为我们的传输媒体不同,电话线传输连续的电磁波,光纤传输射线)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那些电压表示1,那些表示0)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 一个通信部分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源系统(发送端)、传输系统(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接收端)。
    (1)源系统的组成:

    1. 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例如:从PC的键盘输入汉字,PC产生输出的数字比特流。源点又称【信源】。
    2.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将01比特流转换成相应的光/电信号)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

    (2)目的系统的组成:

    1.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进行转换。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
    2. 终点: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终点又称【信宿】。
  • 常用术语:
    (1)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如: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
    (2)数据:运送信息的实体。(数据不是信息,这里的数据是一系列的01字符串,经过约束之后变成有有意义的部分,才是信息)
    (3)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示(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把数据转换为电磁信号),即:高低点平的显示。【信息、数据、信号三者紧密相连,信息用数据表示,并转换成信号进行传送】
    (4)“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是对模拟数据的放大)(传输之前要首先把数据变成模拟的)
    (5)“数字信号”:取值是离散的(高低电平)
    (6) 调制: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7) 解调: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8)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在使用二进制编码时,只有两种不用的码元,一种代表0状态,一种代表1状态。
    (9)信道带宽:指信道能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信道带宽是影响信道传输速率的一个因素
    (10)信道容量:单位时间内信道正确传输的比特数。

  • 数据与信号的分类:
    (1)模拟数据用模拟信号发送-用载波处理
    (2)数字数据用数字信号发送-需要编码
    (3)模拟数据用数字信号发送-进行采样
    (4)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发送-调制

  • 数据通信的分类:

通信类型媒介举例
有线通信传输电缆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
无线通信电磁波无线广播、无线电视、卫星通信
蜂窝无线通信基站,PSTN结合手机
  • 并行传输(parallel)与串行传输(serial)
    (1)并行传输:一串数据一块(同时)发送。仅用于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内部,由增加控制线通过控制信号来实现通信同步。
    (2)串行传输:一串数据有先后的进行传输(排队)。目前最经济的长距离传输方式。

同步:数据通信中,通信双方在收发数据序列时必须在时间上取得一致,才能保证接受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一致,这就是通信的同步。

  •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用来解决串行通信中的同步问题。
    (1)同步传输:以固定的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使接受端接受的每一位数据都要和发送端保持同步,中间没有间断时间。因此在一个串行的数据流当中,各信号码元的相对位置都是固定的,接受方为了从收到的数据流中正确的区分出一个个信号码元,首先必须建立正确的时钟信号。

    1. 近距离:增加时钟信号线
    2. 远距离:在发送的数据流当中附加同步时钟信号,由接受方提取来完成位同步。

    (2)异步传输:异步传输一般以字符(或等长的信元)为单位。以面向字符发送为例,在发送每一个字符代码时,前面均加一个“起”信号,后面加一个“止”信号,一般起始位为0,结束位为1。一个个字符可以连续发送也可以独立发送,即中间可以有间隔时间。但在一个字符时间内,收发双方各数据位必须同步,起-止信号实际上起同步作用,以便能区分串行传输的字符。

  • 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通俗的说,信道就是传输信号的通道。信道和电路并不等同,一条通信电路一般都包括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通常对信道由两种理解:
    (1)一种是指信号的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缆等,称为狭义信道。
    (2)另一种是将传输介质和信号转换设备都归集在一起,则称这种扩大范围的信道为广义信道。

信道的基本概念:

  1. 单向通信(单工信道):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没有反方向的交互。例如:看电视
  2.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信道):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例如:对讲机
  3.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信道):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例如:打电话聊天
  •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基带信号不能传输,必须进行调制。

  • 宽带信号(带通信号):是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频分复用模拟信号。(调制过程)

  • 调制:
    (1)基带调制:仅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变换之后仍是基带信号。这种过程称为【编码】。将01字符串变成高低电平。即:把数字信号变成另一种的数字信号。也称为:编码。

    1. 不归零制:1对应高电平,0对应低电平。
    2. 归零制:规定0状态(介于高低电平之间),每次从0状态开始,是1就往上凸一下,再回到0状态。下一个是0的话,也是从0状态开始,往下凹一下,再回到状态。
    3. 曼彻斯特编码:从高变到低表示1,从低变到高表示0。即:开始时表示本状态。
    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如果是1,在开始时左边界没有跳动,是0,则会跳动。
    5. 注意:曼彻斯特 (Manchester) 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产生的信号频率比不归零制高。从自同步能力来看,不归零制不能从信号波形本身中提取信号时钟频率(这叫作没有自同步能力),而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具有自同步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即: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1. 调幅(AM):即: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0/1分别对应无载波/有载波输出。(0代表没波,1代表有波)
    2. 调频(FM):即: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0或1分别对应频率f1或f2.(0代表的波频率低,1代表的波频率高)
    3. 调相(PM):即: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0或1分别对应相位0度或180度。(0转换为1时有一个小尖波,1转换为0也有一个小尖波)(没有小尖波,我们就一直写0,出现第一个尖波,就写1,出现第二个尖波,就开始新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码元传输率:码元传输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因为实际的信道受噪声影响)就越严重。

  • 信噪比:信噪比就是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并用分贝(dB)作为度量单位。 信 噪 比 ( d B ) = 10 log ⁡ 10 ( S / N ) 信噪比(dB)= 10\log_{10}(S/N) dB=10log10(S/N)

  • 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示为: C = W log ⁡ 2 ( 1 + S / N ) … b / s C = W \log_2{(1+S/N)}\ldots b/s C=Wlog2(1+S/N)b/s
    (1)公式解释:

    1. W为信道的带宽(以Hz为单位),指传输信道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2. 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3. 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2)说明:只要信息的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别的信息传输。

  • 波特率和比特率是衡量信道传输速率的两个常用单位:
    (1)波特率:指信号每秒中变化的次数,代表码元的传输速率
    (2)比特率:指每秒中传输的数据位数。bps。例:100Mbps或100Mb/s,注意大小写

  •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1)采用8进制数来表示3位二进制数。即:让一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信息量
    (2)信道复用技术。

    1. 频分复用(FDM):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工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即:把不同的频段分给不同的用户。
    2. 时分复用(TDM):(最常用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将个时间分成好几个段。TDM信号也称为等时信号。(上网时人增多时,网速变慢,是因为:比如4秒为一个时间段,如果有两个人上网,每个人就分到2秒,如果有四个人,那每个人就分到1秒)【缺点】:信道利用率不高
    3. 统计时分复用(STDM):为了弥补“时分复用”的缺点。不是固定的分配时隙,而是按需动态的分配时隙,在每个时隙中还必须有用户的地址信息,这些是统计时分复用必须要有的开销
    4. 波分复用(WDM):(以上三种复用是电信号的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光有光普,把光分为不同的波段。类似频分复用。
    5. 码分复用(CDM)*: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较短的间隔,称之为码片(信息保密措施)。用-1表示0。一般会给出的码片序列,就是1的码片,则0的码片就是1的反码(无符号,都取反),比如:(S站的8bit码片序列是00011011,发送比特1时,就是发送00011011,发送0时,就是发送11100100。又因为用-1表示0,所以发送比特1时,就是发送-1 -1 -1 +1 +1 -1 +1 +1)。
      5.1 【码片序列特性】: 0,1,-1
      相互正交性 :每个站分配到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而且两个站的码片序列必须相互正交,两个向量的乘积是0,即: S ∗ T = 1 m ∑ i = 1 m S i T i = 0 S*T=\frac{1}{m}\sum_{i=1}^{m}S_iT_i=0 ST=m1i=1mSiTi=0
      内积为1或-1: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即: S ∗ S = 1 m ∑ i = 1 m S i 2 = 1 S*S=\frac{1}{m}\sum_{i=1}^{m}S_i^2=1 SS=m1i=1mSi2=1。任何一个码片和该码片的反码向量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 【码分复用的使用】:接收站使用S站的码片序列与接收到的向量做内积,必有:
(1)所有其他站的信号都被过滤掉(内积为0)
(2)运算结果为+1:S站发送的是1
(3)运算结果为-1:S站发送的是0
(4)运算结果是0:S站没有发送数据

2.2 传输介质

  • 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介:分为两大类:导引型传输媒体(实际存在的线,网线)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如无线路由)
    (1)导引型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
    1. 双绞线:(提高双绞的方式将N变小),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可以使用双绞线,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到几十公里(加中继器调整)。分类两类:屏蔽双绞线STP(带金属屏蔽层)、无屏蔽双绞线UTP(从1类线到5类线,绞合程度依次增加,现在最常用的是5类线)【特点】:一根导线在传输信号时的电磁辐射会被另一根导线上的电磁辐射抵消,从而减少相互间的电磁干扰。
      1.1 屏蔽双绞线STP:带金属屏蔽层。电缆外层由铝箔包裹,价格相对较高,并且需要支持 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适当的安装技术,但是性能要高于相应的非屏蔽双绞线UTP。
      1.2 无屏蔽双绞线UTP:从1类线到5类线,绞合程度依次增加,现在最常用的是5类线。通常由不同颜色的(橙/绿/蓝/棕)4对双绞线组成,使用RJ-45连接器。
    2. 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被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比双绞线的质量好)。双绞线和同轴电缆都是传输高低电平。
    3. 光缆: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用不同角度的光线来表示0和1。光缆保证全反射。【光缆=光纤+加强芯+填充物】。玻璃光纤:采用玻璃作包层。塑料光纤:采用塑料做包层。【说通信原理可以说光纤通信,说网线的话应该称之为光缆】
      3.1 多模光纤:可以存在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这种光纤就称为多模光纤。【特点】低速、短矩离传输 。成本低 。宽线芯、低效、耗散大 。距离2km
      3.2 单模光纤:若光纤的直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则光纤就像一根波导那样,它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这样的光纤称为单模光纤。【特点】高速、长距离传输 。成本高。窄线芯、高效、耗散小。60km(需要激光)。单膜光纤的光源需要半导体激光器。
      3.3 【光纤优点】
      (1) 通信容量非常大。
      (2) 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2)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3)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4) 体积小,重量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利用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就可以较快的实现多种通信。用频段来表示0和1。

  1. 短波通信:即高频通信,只要靠电离层的反射。通信质量较差。
  2. 微波通信:频率范围为:300 MHZ~300 GHZ(波长1m~10m)。主要是直传播。分为: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物理层标准

  • DTE:是数据终端设备。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及收发数据能力的设备,如:计算机,路由器、防火墙
  • DCE:是数据电路端接设备。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功能,并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如:MODEM(调制解调器),交换机、集线器。
  • EIA -232 -E标准: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连接时使用的标准。规定课物理层的四个特性:
    (1)机械特性中:规定插头有25针引脚
    (2)电气特性中:规定了逻辑1用负3伏或更低来表示,逻辑0用正3伏或更高来表示。【当两台设备直接相连时,最大距离不能超过15米,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不能超过20K比特每秒。】
    (3)功能特性中:规定了DTE和DCE之间各信号线的功能及连接情况。
    (4)规程特性中:规定了DTE和DCE之间信号持续的应答关系和操作过程
  • 568标准:关于双绞线的标准。四个引脚用于数据传输,另外四个是备用引脚。(1号发送高电平(TD+),2号发送低电平(TD-),3号接收高电平(RD+),6号接收低电平(RD-))。
  • 网线:直通线和交叉线
    (1)直通线:网线两端采用相同的线序,568B
    (2)交叉线:网线的一端使用568B的线序,另一端刚好返过来,即:568A的标准。(1和3互换,2和6互换)
    (3)使用规则:
    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使用直通线。
    同类型设备之间的连接使用交叉线。(类型是根据DTE和DCE来划分的)

2.4 物理层设备

  • 物理层设备:
    (1)中继器:负责在两个节点的物理层上按 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的长度。

    1. 作用:扩大网络的范围、增加网络节点的数目、互连不同的传输介质
    2. 注意事项:中继器只有当网络负载很轻和网络延时要求不高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使用中继器应当注意两点:
      一:不能形成环路,环路将导致广播风暴而使网络崩溃;
      二:考虑到网络的传输延迟和负载情况,不能无限制地使用中继器。

    (2)集线器:集线器Hub是中继器的一种扩展形式,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属于OSI参考模型物理层的网络连接设备。集线器是以星形拓扑结构连接网络结点的一种中枢网络设备。

    1. 独立式集线器:
    2. 堆叠式集线器:
    3. 堆叠-菊花链:
    4. 堆叠-主从式:
    5. 模块化集线器:
    6. 智能型集线器:
  • 上行信道、下行信道:频率相对低的是上行信道,频率相对较高的是下行信道。

  • 宽带接入技术(有线宽带接入):
    (1)ADSL技术:

    1.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就是电话线)。分波段利用,低波段打电话,高波段上网。
    2. ADSL 在用户线(铜线)的两端各安装一个 ADSL 调制解调器。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案是离散多音调 DMT (Discrete Multi-Tone)调制技术。
    3. ADSL 的传输距离取决于数据率和用户线的线径(用户线越细,信号传输时的衰减就越大)
    4. ADSL 所能得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与实际的用户线上的信噪比密切相关
    5. DMT 调制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把 40 kHz 以上一直到 1.1 MHz 的高端频谱划分为许多的子信道,其中 25 个子信道用于上行信道,而 249 个子信道用于下行信道。

    (2)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有线电视线。分频。
    (3)FTT(X)技术:所谓的光纤入户。到家里,就是TFFH。到学校,就是FTTS。

2.5 第二章知识点补充

  • 以太网的知识:
    (1)10Base5和10base2。其中10代表10Mbps的传输速率,Base指基带传输,5代表传输介质采用粗缆(最大段长500米),2代表传输介质采用细缆(最大段长185米,为什么不是1.85?估计是四舍五入了吧)。第一代以太网技术后期还有10BaseT和10BaseF,大家应该可以猜到分别是双绞线和光缆了。
    (2)100BaseTX,100代表100Mbps的传输速率,T代表双绞线,X代表全双工。以太网最初是半双工的,快速以太网出现后(只使用双绞线和光缆),随着局域网交换机的使用,出现了全双工以太网。
  • 全双工和半双工以太网的区别是什么?
    (1)全双工的发送和接收有各自独立的信道(双绞线4对8根铜芯,最初标准中使用了两对1/2和3/6;光缆室内型都是最少2芯或者4芯的,你要去买的话,常见的4芯居多,为什么多两芯?备份啊)。
    (2)半双工的发送和接收共享信道(比如同轴电缆中的那根铜芯)。全双工和半双工的适配器(网卡)的控制规程存在明显差别,关于以太网工作原理的我们暂且不提,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快速以太网在全双工下理论上最大吞吐量是200Mbps(接收100Mbps,同时发送100Mbps)。
  • 100Mbps或100Mb/s,比特率的标准写法,其他都错。注意大小写
  • 细缆的连接器称为BNC接头,实际使用时要使用T型连接器连到网卡上,通过一段段的细缆把计算机串连在一起,两端再使用终结器(50欧姆电阻)控制信号反射。总线型拓扑结构就此产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粗缆以太网也是总线型拓扑,使用的连接器被称为AUI扩展适配器,通过刺入式连接器连在一根粗缆上。(可以理解为钉在上面,连接器内确实有颗铜钉)。
  • 再扩展一点,10Base2中(细缆以太网)(为啥不说粗缆,因为真的不好用,也几乎没人用,咱们国家的第一代LAN基本上都是由细缆以太网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总线上任何一个T型连接器出现故障(主要是接触不良和断路),或者任何一条细缆的BNC接头故障,再或者两端的终结器故障,结果都是全网不通(原因是信号反射),
  • 你作为网络管理员,该如何修复网络?需要什么工具?
    (1)答案:二分法,一个终结器,逐段排除。
    细缆以太网是多个分段通过T型BNC连接器组成的总线拓扑,两端“封有”终结器(这家伙有个外号叫堵头)。排错(troubleshooting)时把网络一分为二,使用终结器把左右两端分别连接起来,检查网络连通性,再在存在故障的一段中继续分隔,直到找出故障点。
    二分法主要是提高效率,当然不一定赶得上瞎猫碰上死耗子的一次就找到问题所在的人了。(不过一般情况下troubleshooting和debug一样,我们往往是翻来覆去深刻剖析,却对近在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尤其是在找自己的错时)
  •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里有双绞线接头制作的要求。RJ-45接头的连接线序要求大家背下来。其标准来自EIA/TIA568,有A和B两种线序。
    A线序: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B线序: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补充一下,国标正式的称呼应该用白绿、白蓝而不是绿白、蓝白,原因是直接照翻EIA/TIA568的结果,我最初接触布线行业时受行内几位老前辈的影响,习惯了绿白(绿线对上的白线)、蓝白的称呼,一直不想改。我的考试你写绿白或者白绿我都认同,不过不表示其他考试时能被理解,有人喜欢在这上面较真,说你不规范。其实关于规范,国内布线入门级的两个标准GB/T50311和GB/T50312,那些人未必仔细看过)
  • 单模和多模光纤的分类,区别是光纤核心层的直径,注意两者的包层直径是差不多的,中间核心层直径接近一个光波波长(10μm以下)时,波导效应,单模光纤的传输机制;核心层直径大于50μm时(最常见的规格为62.5μm),全反射,多模光纤的传输机制。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周更新···············································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