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单片机学习笔记(一):延时函数

代码来自正点原子团队

头文件与变量定义

`#include "./SYSTEM/sys/sys.h"
#include "./SYSTEM/delay/delay.h"
static uint32_t g_fac_us = 0;       /* us延时倍乘数 */


针对操作系统的函数定义

/* 如果SYS_SUPPORT_OS定义了,说明要支持OS了(不限于UCOS) */
#if SYS_SUPPORT_OS

/* 添加公共头文件 ( ucos需要用到) */
#include "os.h"

/* 定义g_fac_ms变量, 表示ms延时的倍乘数, 代表每个节拍的ms数, (仅在使能os的时候,需要用到) */
static uint16_t g_fac_ms = 0;

/*
 *  当delay_us/delay_ms需要支持OS的时候需要三个与OS相关的宏定义和函数来支持
 *  首先是3个宏定义:
 *      delay_osrunning    :用于表示OS当前是否正在运行,以决定是否可以使用相关函数
 *      delay_ostickspersec:用于表示OS设定的时钟节拍,delay_init将根据这个参数来初始化systick
 *      delay_osintnesting :用于表示OS中断嵌套级别,因为中断里面不可以调度,delay_ms使用该参数来决定如何运行
 *  然后是3个函数:
 *      delay_osschedlock  :用于锁定OS任务调度,禁止调度
 *      delay_osschedunlock:用于解锁OS任务调度,重新开启调度
 *      delay_ostimedly    :用于OS延时,可以引起任务调度.
 *
 *  本例程仅作UCOSII的支持,其他OS,请自行参考着移植
 */

/* 支持UCOSII */
#define delay_osrunning     OSRunning           /* OS是否运行标记,0,不运行;1,在运行 */
#define delay_ostickspersec OS_TICKS_PER_SEC    /* OS时钟节拍,即每秒调度次数 */
#define delay_osintnesting  OSIntNesting        /* 中断嵌套级别,即中断嵌套次数 */


/**
 * @brief     us级延时时,关闭任务调度(防止打断us级延迟)
 * @param     无
 * @retval    无
 */
void delay_osschedlock(void)
{
    OSSchedLock();                      /* UCOSII的方式,禁止调度,防止打断us延时 */
}

/**
 * @brief     us级延时时,恢复任务调度
 * @param     无
 * @retval    无
 */
void delay_osschedunlock(void)
{
    OSSchedUnlock();                    /* UCOSII的方式,恢复调度 */
}

/**
 * @brief     us级延时时,恢复任务调度
 * @param     ticks: 延时的节拍数
 * @retval    无
 */
void delay_ostimedly(uint32_t ticks)
{
    OSTimeDly(ticks);                               /* UCOSII延时 */
}

/**
 * @brief     systick中断服务函数,使用OS时用到
 * @param     ticks: 延时的节拍数
 * @retval    无
 */
void SysTick_Handler(void)
{
    if (delay_osrunning == OS_TRUE) /* OS开始跑了,才执行正常的调度处理 */
    {
        OS_CPU_SysTickHandler();    /* 调用 uC/OS-II 的 SysTick 中断服务函数 */
    }
}

#endif

利用SysTick定时器实现延迟

此处分两种情况进行定时间隔的处理:

  1. 对于使用操作系统的情况,需要计算出操作系统时钟频率与硬件时钟频率的比例,从而使得硬件计时能与操作系统计时相匹配;
  2. 对于不使用操作系统的情况,直接用硬件时钟频率即可。
/**
 * @brief     初始化延迟函数
 * @param     sysclk: 系统时钟频率, 即CPU频率(HCLK), 72Mhz
 * @retval    无
 */
void delay_init(uint16_t sysclk)
{
#if SYS_SUPPORT_OS                          /* 如果需要支持OS. */
    uint32_t reload;
#endif
    SysTick->CTRL |= (1 << 2);              /* SYSTICK使用内部时钟源,频率为HCLK*/
    g_fac_us = sysclk;                      /* 不论是否使用OS,g_fac_us都需要使用 */
    SysTick->CTRL |= 1 << 0;                /* 使能Systick */
    SysTick->LOAD = 0X0FFFFFFF;             /* 注意systick计数器24位,所以这里设置最大重装载值 */
#if SYS_SUPPORT_OS                          /* 如果需要支持OS. */
    reload = sysclk;                        /* 每秒钟的计数次数 单位为M */
    reload *= 1000000 / delay_ostickspersec;/* 根据delay_ostickspersec设定溢出时间
                                             * reload为24位寄存器,最大值:16777216,在72M下,约合0.233s左右
                                             */
    g_fac_ms = 1000 / delay_ostickspersec;  /* 代表OS可以延时的最少单位 */
    SysTick->CTRL |= 1 << 1;                /* 开启SYSTICK中断 */
    SysTick->LOAD = reload;                 /* 每1/delay_ostickspersec秒中断一次 */
#endif
}

微秒级延时函数

此处分两种情况进行计时操作:

  1. 对于使用操作系统的情况,需要在计时前关闭系统调度以免计时受干扰,并在计时完成后恢复。
  2. 对于不使用操作系统的情况,则不需要这一步操作。

在获取计数器值时,需要考虑到两种情况:

  1. 计数器值没有溢出,也即: c if (tnow < told) #计数器倒序 此时时间间隔即为told - tnow,将该数值加入累计值tcnt中即可;
  2. 计数器值溢出时,时间间隔即为 reload - tnow + told,将该数值加入累计值tcnt中。
/**
 * @brief     延时nus
 * @note      无论是否使用OS, 都是用时钟摘取法来做us延时
 * @param     nus: 要延时的us数
 * @note      nus取值范围: 0 ~ (2^32 / fac_us) (fac_us一般等于系统主频, 自行套入计算)
 * @retval    无
 */
void delay_us(uint32_t nus)
{
    uint32_t ticks;
    uint32_t told, tnow, tcnt = 0;
    uint32_t reload = SysTick->LOAD;        /* LOAD的值 */
    ticks = nus * g_fac_us;                 /* 需要的节拍数 */
    
#if SYS_SUPPORT_OS                          /* 如果需要支持OS */
    delay_osschedlock();                    /* 锁定 OS 的任务调度器 */
#endif

    told = SysTick->VAL;                    /* 刚进入时的计数器值 */
    while (1)
    {
        tnow = SysTick->VAL;
        if (tnow != told)
        {
            if (tnow < told)
            {
                tcnt += told - tnow;        /* 这里注意一下SYSTICK是一个递减的计数器就可以了 */
            }
            else
            {
                tcnt += reload - tnow + told;
            }
            told = tnow;
            if (tcnt >= ticks) 
            {
                break;                      /* 时间超过/等于要延迟的时间,则退出 */
            }
        }
    }

#if SYS_SUPPORT_OS                          /* 如果需要支持OS */
    delay_osschedunlock();                  /* 恢复 OS 的任务调度器 */
#endif 

}

毫秒级延时函数

该函数同样分作两种情况执行:

  1. 对于使用操作系统的情况,首先调用系统延时函数,直到延时时间短于os最小时间周期时,取出剩余时间转用普通方式延时;
  2. 对于不使用操作系统的情况,直接调用普通方式延时即可。
/**
 * @brief     延时nms
 * @param     nms: 要延时的ms数 (0< nms <= (2^32 / fac_us / 1000))(fac_us一般等于系统主频, 自行套入计算)
 * @retval    无
 */
void delay_ms(uint16_t nms)
{
    
#if SYS_SUPPORT_OS  /* 如果需要支持OS, 则根据情况调用os延时以释放CPU */
    if (delay_osrunning && delay_osintnesting == 0)     /* 如果OS已经在跑了,并且不是在中断里面(中断里面不能任务调度) */
    {
        if (nms >= g_fac_ms)                            /* 延时的时间大于OS的最少时间周期 */
        {
            delay_ostimedly(nms / g_fac_ms);            /* OS延时 */
        }

        nms %= g_fac_ms;                                /* OS已经无法提供这么小的延时了,采用普通方式延时 */
    }
#endif

    delay_us((uint32_t)(nms * 1000));                   /* 普通方式延时 */
}
### 回答1: 在STM32HAL库中,串口中断接收不定长度的数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HAL库中的`HAL_UART_Receive_IT`函数来启动串口接收中断,并设置接收缓冲区和接收长度。例如,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初始化串口接收: ```c uint8_t RxBuffer[100]; // 接收缓冲区 uint16_t RxSize; // 接收长度 // 启动串口接收中断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 RxBuffer, 1); ``` 接下来,在串口接收中断处理函数`USART1_IRQHandler`中,可以通过获取接收数据的长度,并根据需求进行处理。例如,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获取接收长度和处理接收数据: ```c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 // 判断接收中断标志是否置位 if (__HAL_UART_GET_FLAG(&huart1, UART_FLAG_RXNE) != RESET) { // 清除接收中断标志 __HAL_UART_CLEAR_FLAG(&huart1, UART_FLAG_RXNE); // 接收数据 RxSize++;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 &RxBuffer[RxSize], 1); // 处理接收数据 if (RxSize >= 10) { // 处理接收到的完整数据 // ... // 重置接收长度和缓冲区 RxSize = 0; memset(RxBuffer, 0, sizeof(RxBuffer)); } } } ``` 在上述代码中,每次接收到一个字节的数据后,会增加接收长度`RxSize`的值,并继续启动下一次接收中断。当接收长度达到我们需要的长度(例如10个字节)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逻辑,并重置接收长度和缓冲区,以准备接收下一组数据。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实现串口中断接收不定长度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灵活调整接收长度和处理逻辑来适应具体的应用场景。 ### 回答2: STM32HAL库是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一套针对STM32系列微控制器的硬件抽象层库。在使用STM32HAL库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串口中断来实现串口的不定长度接收。 在串口中断接收不定长度的数据时,我们首先需要初始化串口以及中断设置。通过配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可以保证串口的正常工作。同时,我们还需要配置NVIC(Nested Vectored Interrupt Controller)中断控制器,使得串口接收中断能够正确触发。 接下来,在串口接收中断服务函数中,我们可以通过检查USART的接收缓冲区是否非空来确定是否有数据接收。如果接收缓冲区非空,则可以读取接收到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在不定长度接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不断读取数据,并根据我们自己的协议或规则来判断何时停止接收。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接收缓冲区数组,用于存储接收到的数据。在每次循环中,我们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接收缓冲区中,并根据数据的特征来判断何时停止接收,例如可以设置一个特定的结束标志。 一旦接收结束,我们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例如解析数据、执行相关操作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定长度数据的特性,在数据处理时应该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避免错误操作或潜在的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通过使用STM32HAL库的串口中断机制,我们可以实现串口的不定长度接收。通过正确配置串口和中断设置,合理处理接收中断服务函数中的数据读取和处理逻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外部设备的可靠通信。 ### 回答3: STM32HAL库中,通过使用串口中断可以实现不定长度的串口接收。具体步骤如下: 1. 配置串口接收中断使能:通过调用`HAL_UART_Receive_IT()`函数,使能串口的中断接收功能。该函数会启动中断接收,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缓冲区中。 2. 在中断处理函数中读取数据:当接收到数据后,会触发串口接收中断,此时会自动进入中断处理函数。在该中断处理函数中,可以调用`HAL_UART_Receive_IT()`函数来读取接收到的数据。 3. 判断数据接收完成:在中断处理函数中,可以通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长度来确定数据是否接收完成。一般可以通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满足某一特定的结束标志。 4. 数据处理:当数据接收完成后,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解析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串口中断接收不定长度数据时,需要事先确定好数据的传输格式和长度,以便正确地进行接收和处理。同时,还需要配置好接收缓冲区的长度,以确保能够容纳接收到的数据。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