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需要eNSP各种配置命令的点击链接自取:华为eNSP各种设备配置命令大全PDF版_ensp配置命令大全资源-CSDN文库
主要命令
[R1]ospf 1 //创建并运行OSPF,1代表进程号,缺省时默认是1
[R1-ospf-1]area 0 //创建区域并进入OSPF区域视图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10.0 0.0.0.255 //接下来是指定运行OSPF协议的接口和接口所属的区域display ospf peer //查看OSPF邻居状态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ospf //查看路由表中的OSPF路由条目
display ospf lsdb //命令查看相关路由器的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信息
前期准备
链路状态信息只在区域内部泛洪,区域之间传递的只是路由条目而非链路状态信息,从而大大减小路由器的负担。当一台路由器属于不同区域时称它为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ABR),负责传递区域间路由信息。
区域间路由信息传递类似距离矢量算法,为了防止区域间产生环路,所有非骨干区域之间的路由信息必须经过骨干区域,也就是说,非骨干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相连,且非骨干区域之间不能直接进行路由信息交互;
实验内容
模拟企业网络。R1、R2、R3、R4为企业总部核心区域设备,属于区域0;R5属于新增分支机构 A的网关设备,R6属于新增分支机构B的网关设备;PC1和PC2分别属于分支机构A和B,PC3和PC4属于总部管理员登录设备,用于管理网络。
分析
在该网络中,如果设计方案采用单区域配置,会导致单一区域LSA数目过于庞大,导致路由器开销过高,SPF算法过于频繁。所以,可以选择配置多区域方案进行网络配置,把两个新增的分支运行在不同的OSPF区域中,其中R5属于区域1;R6属于区域2;
实验目的
1、理解配置OSPF多区域的使用场景
2、掌握配置OSPF多区域的方法
3、理解OSPF区域边界路由器(ABR)的工作特点
实验步骤
1、基本配置
2、配置骨干区域路由器
3、配置非骨干区域路由器
实验拓扑
实验编址
设备 |
接口 |
IP地址 |
子网掩码 |
默认网关 |
PC1 |
Ethernet 0/0/1 |
192.168.1.1 |
255.255.255.0 |
192.168.1.254 |
PC2 |
Ethernet 0/0/1 |
192.168.2.1 |
255.255.255.0 |
192.168.2.254 |
PC3 |
Ethernet 0/0/1 |
192.168.3.1 |
255.255.255.0 |
192.168.3.254 |
PC4 |
Ethernet 0/0/1 |
192.168.4.1 |
255.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