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的介绍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数块独立磁盘构成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块独立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当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可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来源磁盘阵列_百度百科
raid的类别可以参考RAID磁盘阵列是什么(知乎)
创建raid
根据raid类型添加磁盘数
raid0:2块以上的磁盘组成
raid1:2n块以上的磁盘组成
raid3:3块盘以上
raid5:3块盘以上
raid6:4块盘以上
添加磁盘
本文以添加两块盘为例,创建raid1。
**注意:**添加磁盘建议关机状态时添加,不然常规的方式发现不了新添加的磁盘。
进入虚拟机设置,按照图例添加硬盘。
后面基本上疯狂下一步即可
添加后确认完成。
发现新磁盘
#发现磁盘
[root@localhost ~]# fdisk -l
Disk /dev/sdc: 1073 MB, 1073741824 bytes, 2097152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dev/sdb: 1073 MB, 1073741824 bytes, 2097152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dev/sda: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4194304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0006e257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2048 616447 307200 83 Linux
/dev/sda2 616448 4810751 2097152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3 4810752 41943039 18566144 83 Linux
已经成功挂载添加的磁盘有sda1、sda2、sda3,上面可以看到/dev/sdc和/dev/sdb,是刚刚添加但没进行配置的磁盘,下面来进行配置。
转换磁盘类型
这是对/dev/sdc进行操作,/dev/sdb/按照相同方法操作即可。
再次键入fdisk -l,可以发现新添加的sdb1和sdc1
建立raid
上面是对建立raid进行一些必要的设置,现在才是主菜。
#mdadm -c /dev/md名称 -l 级别 -n 磁盘数字磁盘位置及名称
eg:用3块磁盘创建raid0
mdadm 空格 -c 空格 /dev/md0 -l 0 -n 3 /dev/sdc /dev/sdd /dev/sde
这里用2块盘创建raid1,md名称自取。
配置文件可以参考下面我配置的来写。
以上即为创建raid的简单步骤,供大家学习,如有错误恳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