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线性和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实验验证
1、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电流和电压的方法。
2.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3.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软件:NI Multisim 14.0
三、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对于任一节点,流进、流出该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沿任一回路方向,回路中所有支路的压降代数和为零。
2.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每个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电路中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四、实验电路图
五、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测量项 目 | 节点B | 节点C | ||||||
IAB/mA | ICB/mA | IDB/mA | ΣI/mA | IBC/mA | IAC/mA | IEC/mA | ΣI/mA | |
理论值 | 4.127 | 6.455 | -10.582 | 0 | -6.455 | -4.656 | 11.111 | 0 |
仿真值 | 5.235 | 8.188 | -13.423 | 0 | -8.188 | -5.105 | 14.095 | 0.002 |
测量 项目 | 回路ABDA | 回路CBDC | |||||||
UAB/pV | UBD/V | V1/V | ΣU/pV | UBC/V | UCE/V | V2/V | UBD/V | ΣU/V | |
理论值 | -0.562mV | -3.438 | 4 | 0 | -2.562 | 0 | 6 | -3.438 | 0 |
仿真值 | -14.182 | -4 | 4 | -14.182 | -1.638 | -1.409 | 6 | -2.953 | 0 |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实验数据
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实验数据
测量项目 | V1单独作用 | V2单独作用 | 叠加后电流、电压 | V1、V2共同作用 | ||||||||
电流/mA | I′1 | I′2 | I′3 | I″1 | I″2 | I″3 | I′1+I″1 | I′2+I″2 | I′3+I″3 | I1 | I2 | I3 |
理论值 | 9.664 | 19.866 | 20.134 | -4.43 | -25.772 | -34.228 | 5.234 | -5.906 | -14.094 | 5.235 | -5.906 | -14.094 |
仿真值 | 9.664 | 19.866 | 20.134 | -4.43 | -25.772 | -34.228 | 5.234 | -5.906 | -14.094 | 5.235 | -5.906 | -14.094 |
电压/V | U′1 | U′2/pV | U′3 | U″1/pV | U″2/pV | U″3 | U′1+U″1 | U′2+U″2 | U′3+U″3 | U1 | U2/pV | U3 |
理论值 | 1.25 | 46.25 | 4 | -20.625 | -60 | -6 | 1.25 | -13.75 | -2 | 1.25 | -13.75 | -2 |
仿真值 | 1.25 | 46.25 | 4 | -20.625 | -60 | -6 | 1.25 | -13.75 | -2 | 1.25 | -13.75 | -2 |
验证叠加定理的实验数据
2、线性和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实验验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2.加深对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特性的理解。
3.学习并掌握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
4.初步掌握万用表等效内阻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及其分析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软件:NI Multisim 14.0;MATLAB R2020a
设备:通信电子电路实验箱;SDM3055万用表;电压源
三、实验原理
1.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特性可用该元件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用f(u,i)=0来表示。
2. 戴维南定理是指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N,对外电路而言,可以用一条由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支路作为等效电路。
3. 诺顿定理是指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N,对外电路而言,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支路作为等效电路。
四、实验电路图
图1_1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1_2发光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图1_3发光二极管的反向伏安特性曲线
图1_4稳压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图1_5稳压二极管的反向伏安特性曲线
图1_6 验证戴维南定理的原电路与等效电路
图1_7 直接法与零示法测开路电压
图1_8 直接法测等效电阻
图1_9 外加电压法测等效电阻
图1_10 半电压法测等效电阻
图1_11 验证戴维南定理的原电路与等效电路伏安特性曲线
五、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UR/V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IR/ mA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图2_1 测量电阻的伏安特性
UD/V | 0 | 1.89 | 1.92 | 1.95 | 1.96 | 1.98 | 2.03 | 2.06 | 2.08 |
ID/mA | 0 | 1 | 2 | 3 | 4 | 5 | 10 | 15 | 20 |
图2_2 测量发光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
UD/V | 0 | -1 | -2 | -3 | -5 | -10 | -20 |
ID/цA | 0 | -0.053 | -0.052 | -0.052 | -0.051 | -0.050 | -0.047 |
图2_3 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反向伏安特性
UD/V | 0 | 0.72 | 0.74 | 0.75 | 0.76 | 0.76 | 0.78 | 0.80 | 0.81 |
ID/mA | 0 | 1 | 2 | 3 | 4 | 5 | 10 | 15 | 20 |
图2_4 测量稳压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
UD/V | 0 | -1 | -3 | -9.70 | -9.72 | -9.76 | -9.77 | -9.80 | -9.87 |
ID/mA | 0 | -0.000 054 | -0.000 054 | -2 | -3 | -4 | -5 | -7 | -10 |
图2_5 测量稳压二极管的反向伏安特性
RL/kΩ | 0 | 1 | 2 | 5 | 10 | 20 | ∞ | |
原电路 | U/V | 0.001 | 0.996 | 1.046 | 1.1 | 1.12 | 1.13 | 1.14 |
I/цA | 6326 | 966.103 | 522.937 | 220.078 | 111.985 | 56.493 | 0.001 | |
等效电路 | U′/V | 0.001 | 0.996 | 1.046 | 1.1 | 1.12 | 1.13 | 1.14 |
I′/цA | 6326 | 966.103 | 522.937 | 220.078 | 111.985 | 56.493 | 0.001 |
图2_6 验证戴维南定理的实验数据
理论值计算:
Req=(R1//R3+R2)//R4=180Ω;
(R1+R3)Im1-R3Im2=6 ①
(R4+R3+R2)Im2-R3Im1=0 ②
Uoc=R1Im1+R2Im2 ③
联立①②③得Uoc=1.14V
结合图1_7到图1_10,理论值与测量值吻合
3、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台式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理解电平的概念,学习用台式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平的方法。
3.初步掌握使用示波器观测交流信号基本参数的方法。
4.研究一阶电路阶跃响应和方波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5.掌握用示波器观察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方法。
6.掌握测量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的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软件:NI Multisim 14.0
三、实验原理
直接测量法:用示波器观测电容两端的电压波形,取电压波形从0到纵向最大高度的63.2%(充电时)或36.8%(放电时)在横轴(时间轴)上的投影,该段投影长度即时间常数r值。
间接测量法:用示波器观测电容两端的电压波形,用示波器测出U1、U2、Us,将其代入式τ=T/ln[(U1-Us)/(U2-Us)],或观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波形,用示波器测出U1、U2,将其代入式τ=T/ln(U2/U1)求得电路时间常数r值。
四、实验电路图
图1_1
图1_2
图1_3
图1_4
图1_5
五、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P47_1
P47_2
P47_4
上升时间:7.995ns
P51_1
τ=(Ro+R1)C=26.32цs;令T=0.5ms,f=2kHz.
0.632*2=1.264V,得到测量值t=26.964цs,对比理论值τ=26.32цs
P51_2
τ=T/ln[(U1-Us)(U2-Us)]=0.498ms/ln[(0.917-2)/(1.082-2)]=3ms
τ=T/ln(U2/U1)=0.498ms/ln(1.083/0.916)=2.97ms
六、结果分析
关于示波器、台式数字万用表与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 函数信号发生器:
通道按钮选择输出通道,屏幕上菜单按钮可切换操作参数,波形按键选择信号波形,数字键盘与旋钮可调节数值,output按键用来控制信号的输出。
使用步骤:①选择合适的通道②选择信号,调节参数③打开output输出信号
2.示波器:
Auto按键可使波形稳定;挡位旋钮可改变单位电压;万能旋钮可选择菜单;位移旋钮可调节波形的位置,按动可使光标居中。
使用步骤:①接入待测信号,按动AuTo按键使波形稳定显示②选择合适通道,调节耦合方式
3.台式数字万用表:
功能按钮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测量对象,屏幕上菜单按钮可切换操作参数。
使用步骤:①按照测量需求正确接入表笔②选择对应功能
对于τ的误差分析
1.测量误差;2. 计算误差
七、实验小结
初步了解了示波器、台式数字万用表与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用示波器观察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方法与测量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的方法。实验目标基本完成。
4、传输网络频率特性的研究、RLC串联谐振电路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低通、高通的频率特性。
2.掌握传输网络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3.熟悉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特性的理解。
4.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各参数的测量方法。
5. 掌握用实验方法测量、绘制 RLC 电路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
6.研究电路元件参数对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影响。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软件:NI Multisim 14.0、Excel
三、实验原理
1. 低通、高通的频率特性
2. 通常把U2降低到0.707U1时的角频率ω称为截止角频率ωc,即ωc=1/RC。从相位角度来讲,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45°或45°。
3.对RLC串联谐振电路,有 f0=1/2π√RC;Q=√(L/C)/R;BW=f2-f1=f0/Q;
4. 谐振电路的测量
(1)谐振频率的测量:
①用示波器观察激励电源的电压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波形,保持输入信号电压有效值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当两个波形同相位时,电路发生谐振,记录谐振频率。
②保持输入信号电压有效值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用台式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当电压达到最大值时,电路发生谐振,记录谐振频率。
(2)串联电路电流谐振曲线的测量:
采用逐点测量法,保持输入信号电压的有效值不变,测出谐振频率与两个截止频率点,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计算出相应的电流值。最后,在以f/f0为横坐标,I/I0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下描点画线得到电流谐振曲线。
(3)品质因数Q的测量:
①谐振时,电感器两端的电压和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等于输入电压的Q倍。
②Q=f0/(f2-f1)
四、实验电路图
图2-1 RL低通滤波器频率特性测量电路
图2-2 RC高通滤波器频率特性测量电路
图2-3 RLC带通电路频率特性测量电路
图2-4 RLC串联谐振电路频率特性测量电路
五、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图3-1 RL低通滤波器频率特性测量结果
图3-2 RC高通滤波器频率特性测量结果
图3-3 RLC带通电路频率特性测量结果
图3-4 RLC串联谐振电路频率特性测量电路
图3-5 逐点法得出电路谐振曲线的数据
图3-6
图3-7 测量品质因数参数
六、结果分析
①传输网络频率特性总结
②RLC串联谐振电路数据及误差分析
理论值:f0=1/2π√(LC)=9815Hz; Q=√(L/C)/ R=3.45; BW= f0 /Q=2845
仿真值:据图3-4可得 f0=9710Hz;f1=8390 Hz;f2=11210Hz
BW=f2 -f1=2820; Q1= f0 /BW =3.44
据图3-7可得 Q2=Uc/Ui=(1.81-0.5)/0.5=2.62
对比可知,谐振频率f0、品质因数Q1与通频带BW相近,仅有少许测量误差;Q2误差较大,由万用表内阻影响导致。
③电阻阻值影响分析:
结合公式及实验可知,电阻阻值对谐振频率f0无影响,电阻越大,品质因数Q越小,通频带越宽。
七、实验小结
1. 仿真实验时波特图仪须选择合适的量程便于观察图像。
2.可以通过调节电阻的大小来控制电路带宽,而通过控制电容值或电感值来改变谐振频率。
3.实验中以公式Q=Uc/Ui计算得出的品质因数误差较大,
而用公式Q= f0 /(f2 -f1)得出的品质因数更加接近理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