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气候学(第二版)第七章

文章阐述了陆面过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理、生物化学和生态过程,强调其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地形的动力和热力效应被详细讨论,如地形导致的降水变化和山谷风的形成。同时,文章指出陆面过程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如植被、干湿状况和热力状况的改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目标

名词解释

知识点

一、陆面过程

二、地形的作用

三、陆面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目标

  • 掌握陆面过程的基本概念;
  • 理解地形的动力及热力气候效应;
  • 理解陆-气相互作用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

名词解释

  • 陆面过程:发生在陆地表面的热力、动力、水文以及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以及陆地表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
  • 最大降水高度:在山坡的迎风坡由山麓向上,降水量起初随高度增加而递增,达到一定高度降水量达最大值,再上升降水量则递减,此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高度。
  • 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白天地面风从谷底吹向山坡,夜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底的局地热力环流。

知识点

一、陆面过程

1、陆面过程

(1)陆面物理过程:陆面热力过程、动量交换过程、水文过程、物质交换过程

(2)陆面生物化学过程

(3)陆面生态过程

2、陆面过程的重要性

(1)陆面与大气存在复杂的动量、能量、物质及辐射的交换过程;陆面状态变化必将改变这些过程,进而影响大气和气候;

(2)陆面为大气运动提供下边界;

(3)气候对陆面特性变化的敏感性;

(4)大气环流、气候及其变化对陆面状态及相关过程的控制作用;

3、陆面过程对气候的影响

(1)土壤湿度:陆面状况的变化均会引起自身的比热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产生变化;

(2)植被:影响地表辐射差额、径流、大气运动以及与大气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来影响局地和远处的气候;

二、地形的作用

1、动力作用

(1)机械阻挡作用、绕流分支作用;

(2)地形促成降水的形成、改变降水分布,高大地形是气候的分界线;

2、热力作用

(1)高大地形的热力作用(气温、环流)

(2)中小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①气温:平均南坡高于北坡,形成冷湖、暖带;

          ②环流(山谷风):山谷风是山区经常出现的现象,午后达到最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山风强于谷风,夏季则谷风强于山风 ;

          ③降水:降水日变化与山谷风有关;

三、陆面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植被的响应

2、陆面干湿状况的响应

3、陆面热力状况的响应

感谢阅读,欢迎指正。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