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员考试复习笔记-1: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绪论

1.1.      信息与信息系统

材料、能源、信息,都是社会的基础资源。

香农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被称为现代科学的三论。

 

数据à信息à知识。

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减少是分层次的。

       例如:{张三,李四,男,女,18,20}这个集合来说,存在两个“人”的实体,但是“人”这个实体是不确定的,知道其相关数据,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变为{张三,男,18}{李四,女,20}此时就是信息,因为确定了,是在“人”这个实体的层次上确定的。由此判断,“张三和李四不是兄妹和姐弟”,则是知识,在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了分析,识别。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什么?人类(智能生物)对外部世界有认知,而认知的结果,在认知的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确定性的减少。实际上,信息时认知结果的载体。用于刻画认知的结果。不确定性的减少,不不意味着确定性的增加,例如:这个不是黑的,那么你确定是白的或者红的吗?确定性,意味着排他性的。不确定性的减少,意味着,我们队世界的认知结果,在逐步的明朗,就是说,认识度在加深,神秘性在减少,科学在增加。

 

  1. 1948年,美国科学家香浓(C.E.Shannon)在对通信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的概念,创立了信息论。与控制论、系统论,并成为三论。

  2. 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1比特的信息量,在变异度为2的最简单情况下,就是能消除非此即彼的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息量。这里的“变异度”是指事物的变化状态空间为2,例如:大和小,高和低,快和慢等。

  3. 熵,在热力学中,熵是系统无序状态的度量;信息是系统有序状态的度量,表现为负熵,计算公式如下:

    x(i)代表n个状态中的第i个状态,P(xi)表示出现第i个状态的概率,H(x)表示消除系统不确定性所需的信息量,即以比特为单位的负熵。

  4. 信息的特征

  1. 客观性。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而反应的对象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分为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主管信息必然转换为客观信息,因此信息具有客观性。【注:解释有些牵强。反应主观对象的信息,也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因此具有客观性

  2. 普遍性。

  3. 无限性。客观世界的无限性;每个具体的事物产生的信息也是无限的。

  4. 动态性。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5. 相对性。不同的认识主体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和信息量可能是不同的。

  6. 依附性。信息由客观事物产生;信息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

  7. 变换性。信息通过处理可以进行变换或者转换。

  8. 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和扩散【注:随着时间转移而转移,因此是存储】。

  9. 层次性。

  10. 转化性。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不能没有能量。

  1. 信息的功能

  1. 为认识世界提供依据。

  2. 为改造世界提供指导。

  3. 为有序的建立提供保证。

  4. 为资源的开发提供条件。

  5. 为知识提供材料。

  1. 数据、信息和知识

    数据是信息生成的材料。

    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

    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

    系统及相关理论

  1.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统一体。【注: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作为一体的。系统是从内部看是一个物体的集合,从外部看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2. 研究系统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我们称为系统论。

  3. 系统理论并未形成统一的理论,目前存在八大基本原理:系统的整体性原理、系统的整体突变性原理(非加和原理,系统产生出它的元素和元素总和所没有的性质;例如:三个人组成的小组,拥有个体没有的属性例如:组成员数,组成员关系等)、系统的层次性原理、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既有个体和外界联系又有整体和外界联系)、系统的目的性原理、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系统目的性原理、系统秩序性原理、系统的生命周期原理(演化原理)。

  4. 信息系统,由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三者结合,产生了信息系统。

    系统工程方法论

  1.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它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元素、信息和反馈【注:元素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2.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一套程序化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工作程序和步骤

  3. 典型方法论:霍尔(A.D.Hall)的三维结构方法体系和切克兰德(P.B.Checkland)的软系统注:软系统,不是软件系统,是针对硬系统而言】方法论。

  4. 霍尔的三维结构

    将整个系统分为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逻辑维:即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一般包括:问题确定、目标确定、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选择、评价决策、实施计划。

    时间维:即工作进程,全部过程可分为:规划阶段、制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知识维:专业的科学知识。

  5. 软系统

    霍尔的三维结构方法论的特点是,强调明确目标,其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最优化。问题的结构比较清晰,属于结构化问题。后续系统工程与人的因素关系越来越密切,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纠缠在一起,因素多而复杂,属于非结构化问题。

    三维结构目的是得出最优,对非结构化问题,问题的定义的本身就不清晰,最优的标准由于人们的立场、利益等不同而表现为不一致。切克兰德修改了三三维结构,提出软系统。步骤如下:

  1. 问题现状说明。

  2. 理清问题的关联元素。

  3. 建立概念模型。

  4. 比较。根据概念模型和现状进行比较,逐步得出满意解。

  5. 实施。对改善的问题进行实施。

    软系统的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进行比较,强调找出可行、满意的结果。不停的讨论、提出意见、寻求可行、满意的答案,不断的进行多次反馈。它是一个学习的构成。

    信息系统工程

  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运行于评价。

  2. 信息系统建设原则: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用户参与开发原则、自顶向下原则(消除开发过程中的不一致性)、工程化原则。

    系统分析师

  1. 系统分析师在不同阶段的任务

    系统规划阶段: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写可行性报告,参与或主持制定信息系统开发计划。

    系统分析阶段:建立业务模型,与企业业务人员交流;主持分析工作,完成需求分析,完成逻辑模型搭建。

    系统设计阶段:与架构师配合,设计系统架构;指导设计师进行设计工作,解释业务问题;建立开发人员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

    系统实现/实施阶段:指导软硬件开发配置,指导软件系统开发,培训,进度、质量、成本;问题汇总分析,对重大意见提出修改建议;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系统运行/维护:主持制定运行和维护制度;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评价运行效果;制定系统调整、升级、改造方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