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新书《见机》解读

《见机》这本书的主题是“时机”,全名《见机:完美时机的科学秘密》( When: The Scientific Secrets of Perfect Timing ), 这是一本18年1月刚刚出版的书, 作者是科学作家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关于作者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见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niel_H._Pink
书中,作者通过诸多统计数据,详细论证了做事时机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内容并对各种任务做出合理安排


1.一日之计
时机的选取到底有多重要呢?从一个研究说起: 一个会议的召开时间能影响其股价。这个结论听起来很不靠谱,但这是一项缜密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2013年,纽约大学的一项研究对26000个财报会议中的用词做了语言分析,结果非常有意思。上午开的电话会议,人们说话的用词更正面,显示情绪更好;而如果会议是下午开,用词就会更负面。这个结论与不同行业的习惯无关,也排除了公司故意把好消息放在上午的因素。并且,财报会议安排在下午,会拉低第二天的股价。当然你这会议时间只是个偶然的安排,跟公司的业绩无关,所以股价可能会很快涨回到合理的位置。但关键在于,这个临时性的下降效应是可见的。

这个研究结论吸引了心理学家们的兴趣,他们召集了一批受试者,测试一天内的情感变化,得出了下图的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八九点这段时间情绪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回落,而在夜晚这一曲线再次呈上升趋势。这个研究经不同国家的科学家验证,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对于人类的情绪波动,我们无法改变。因此,如何利用一天中的情绪波动合理安排时间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幸运的是,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些建议方案。
  • 在情绪高峰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最好,大脑注意力集中,非常机警。这个阶段特别适合做类似于数学考试这种分析型的任务。开会、重大决策、面试,也都应该安排在高峰段。
  • 低潮的时候,更适合做创造性的、需要获得洞见的工作。
这些结论是科学家们通过4亿条Twitter和26000个电话会议得到的结论,将“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样的谚语进行“量化”并得到科学论断。

2.精确休息
之前解析了大体的时间安排,这节介绍具体的休息方法。一个午觉对于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休息地恰当,对下午的工作效率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但很多人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好不容易醒过来,一下午都昏昏沉沉,哪有工作效率可言?
这就是对休息的控制不够精确。那精确的小睡应该是怎么睡呢?
  1. 先喝杯咖啡,其中咖啡因的含量应该是200毫克。
  2. 手机设置25分钟定时。
  3. 开始睡。
  4. 25分钟一到马上起来。
这就是书中提倡的精确休息法,对人而言,睡眠时间的长短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曲线如下图。


横坐标是从睡醒开始的时间,纵坐标是认知能力相对于睡觉之前的变化。两条虚线分别代表1小时以内和超过一小时的睡眠,我们看到醒过来以后认知能力先是下降的,得等过一段时间,睡眠的好处才体现出来,这显然就太影响工作了。
而25分钟小睡(对应Brife nap)在醒来后的认知能力始终保持在y轴上半部分,即认知能力不会降低。而午睡前喝咖啡的作用是因为咖啡因进入血液循环需要25分钟,醒来后咖啡因正好发挥作用,午睡带来的效果与咖啡因叠加,认知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因此,休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这有一个关键的前提——“精确”!

3.开始的时机
“何时开始”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书中提到的实验中被证明,书中列举了美国中学生的上午上课时间的例子。

美国中学生的平均上课时间为8点03分,根据儿科学会的专家建议,这一时间应当推迟到8点30分之后。学生进入青春期会越来越晚睡。这并不是他们贪玩不想睡,很可能纯粹是生理的作用。他们晚上不愿意睡,早上不愿意起,越来越像猫头鹰。我们前面说的“一日之计在于晨”,是对上班的成年人适用、对小学生也可以,但是对中学生并不适用。
睡眠不足有可能会导致肥胖、免疫系统失调、情绪不良等等的症状。但更关键的是,上午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全天的事儿就都做不好。

为了观察推迟上课时间带来的影响,美国几个州的9000名学生参与了改革试验,研究人员观察了迟到和违纪情况,如下图。

由图可知,推迟上课时间后,迟到的次数由140——>80,违纪的次数由230——>40.这一趋势十分明显,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做法对升学率的影响,科学家们对3万名学生进行观察,结果是推迟上课时间这一方案提高了11%的毕业率。

上述例子是一个刻意而为的时机改变,研究者还观测了大学生毕业时,不同失业率对20年后的收入影响,下图是78~90年的失业率情况,研究者观察了82、83年毕业大学生的收入情况。

研究结果的惊人之处在于,哪怕毕业十五年之后,82和83这两届毕业生的平均收入都比“正常年份”毕业生的收入要低2.5%,平均每年少挣5千美元。他们要等到毕业二十年之后,才能追上别人的收入水平,仅仅是毕业时间的不同,就带来了二十年的落后。

然而,大学毕业和高中上课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左右不了的,但是有些事儿你可以自己决定,书中提出: 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你有多么想做这件事、这件事是你多年以来的什么情怀 —— 你应该仔细考虑,现在是不是开始这件事的时机。

4.中场战事
一件事的“中场”部分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隐患,而同时也蕴含有巨大的潜力。中年带来的问不仅是生理机能的下滑,同时伴随着压力的增加,因此有了“中年危机”的说法。中年人处在人生中点,他们对自身的评价是如何的呢?《经济学人》在2010年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自身幸福度进行调查,他们对自身的打分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中年时期的自我评价是最低的。 并且对于一件事而言,人们在开始和结束时会投入更大的精力,而在中间点附近容易产生懈怠。
这样看来,中间点貌似是个不怎么受待见的时段,但科学家们的近期研究发现了中间点的某个“好处”。

科学家们把一个 MBA 班的学生分成8组,每组几个人一起讨论一个广告的策划方案,限时一小时。几个人坐到一起也是先是很放松,但几乎总是到了第28分钟至第31分钟这个中间点的时候,就有人反应过来,说我们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于是大家突然发奋把事情做完。实验里8个组中的6个组,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就是在中间点。

所以中间点可以是一个爆发点。但这个爆发显然是有条件的。项目时间进行到一半,这是一个“不努力不行了,而努力一下还有机会”的局面。 因此,“中场”这个时间点能提醒我们, 适度的落后 更可以激发出斗志,与幸福度的U型曲线相似,在中场之后努力,迎来的是一轮新的爆发。

5.结局
“峰终定律”可以解释结局的重要性: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 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因此结局是至关 重要的。、

从前有两个人,老张和老李。他们都事业有成,是自己公司的老板。
老张是个大方的人。他给员工的工资很高,而且很客气。可是到了快退休的时候,老张的性格突然变了,特别小气,动不动就克扣员工工资,人们越来越不喜欢他,很多人离职了。结果过了半年之后,老张就生病去世了。
老李正好相反。几十年都是个很小气的人,对员工很苛刻,人们都不喜欢他。可是到了快退休的时候,老李幡然醒悟,觉得自己应该做个好人,于是给员工提供很好的福利,人们都觉得重新认识了老李。半年之后,老李也突然生病去世了。
老张,几十年来都是好人,最后半年变成了坏人。老李,几十年都是坏人,最后半年是个好人。
那么请问,你如何评价老张和老李这两个人?

调查研究的结果是,人们对老张和老李的评价都不是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而两个人的得分,几乎一样。你当一辈子好人和只当六个月好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居然竟然是一样的!因此,好的结局实在是太重要了,完美结局几乎是成功的全部。

总结:《时机》这本书完诠释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的计划、一天的安排以及一生的规划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时机”的重要性。然而,时机又是如此的重要,一个微小的时机偏差带来的结果可能是无法挽回的。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