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文化起源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习俗。在我国上古时期,就已有“腊日”的存在。“腊者,接也”,寓意新旧交替。“腊者同猎”,寓意岁末祭祀、庆祝丰收。“腊者,逐疫迎春”,寓意攘除灾疫,迎接新春。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便有“腊日”饮粥的习俗,且与“食药粥”息息相关。

腊八粥与佛教更有着极深的渊源。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出家后,曾多年苦行而未获道果,他醒悟到极端苦行的无益,便接受了牧羊女所供养的乳糜,于菩提树下禅坐,腊月初八日,睹明星而成道。后世佛弟子为纪念此事,便在腊八煮粥分食。南北朝时,“腊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人们要吃赤豆粥、祭拜祖先。喝腊八粥的习俗,实际属于本土文化与佛教文化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围绕腊八粥,还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故事。例如相传朱元璋幼时家贫,饥饿难耐时,在墙角老鼠洞里发现了老鼠的“粮仓”,装满了鼠类吃剩下的谷米豆类等粮食,于是他便把这些东西挖出来煮成了一锅粥充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回想起自己幼时贫境,令人用杂粮煮粥,以提醒自己勿忘根本,恰值腊月初八,这种粥也就被叫做“腊八粥”了。

当然,“腊八粥”一词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朱元璋的时代,早在《东京梦华录》,便有记载:“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宋代后,腊八粥习俗越来越广,元朝时,皇家贵族均有饮粥记载。而明清时,每值腊八,百官均能得到官府赐粥。历朝咏腊八粥者不在少数,如“乳烹佛粥遽如许,菜簇春盘行及时”(陆游《自警》),“香粥分雏闹膝前,儿时风味渺如烟”(陈曾寿《腊八日煮粥感赋》),“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王季珠《腊八粥》)

腊八粥的用料,各地各时皆有差异,但基本都是多种谷米果料混合而成。较晚近的《燕京岁时记》,对腊八粥的用料描写较为详细,说它““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读来十分诱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