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数模生涯终结,谈一谈关于组队的经历

美赛经历

本人是西电19年入学的本科生,此时在读大三下学期。

  • 我与数学建模第一次见面,则是2021年春节前的美赛,当时选择了扑灭澳大利亚大火的题目,三个新人练习少,线上的沟通再加上刚刚踏入建模的门槛,几乎也是全靠编,结果是S不尽人意。
  • 第二次尝试是2021五一的校赛,那时选了一道目标识别的题目,实验室恰好有智能院学长的答疑解惑,我们跟着b站上的视频教程和代码通过不断调试做出了结果。
  • 第三次碰面是2021年九月份的国赛,由于之前队友参与全运会的志愿工作,我重新组建了队伍。这一次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积累,选择了和专业相关的FAST的机械索网结构问题。无奈也许模型存在问题加上队友无力,很丢人地错过奖项。
  • 最后一次是2022美赛,新的队友们很给力,我们赛前做了两次模拟训练,每一次都全力以赴当作真正的比赛在打,比赛时完成的作品我们也比较满意,希望在四月份能收到一个好的结果。

关于队友选择问题

网上有许多关于美赛组队问题的吐槽和建议,个人觉得看到这些帖子无关个人痛痒,没有思考和实践对比永远只是停留在纸面文字。结合我的经历谈一谈,希望能给正在准备比赛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启示,更希望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能够去主动思考这一问题,为最终的论文和成绩负责任。

第一次的队伍:2021美赛+2021校赛

第一次的队伍是和学院里面的卓越班大佬(编程)以及行政班的班长(论文)组建的,从初中到高中以来,我自认为数学功底比较好,承担了建模的任务。后来大三给出的学院均分排名中,编程队友第二,我第三,论文队友二十名附近,这样看来我们这个队伍算是课程成绩上拔尖的。
初次美赛困难重重,谈一谈存在的问题
建模选手(我)对于建模的内容虽然有所学习,但实践寥寥,面对一道题目模型的选择上,能不能实现、怎么去实现、实现的结果是怎样,最后的结构怎么排布等等,从总体到细节上,都没有很好的经验。
进而,影响到编程实现过程, ‘建模-编程’ 的沟通上不能很好地给出某一个模型的输入和输出都需要什么。编程选手有着python和c的基础实践经历。但对于基础的库如pandas、matplotlib等都不是很熟悉,对github上的开源项目更是难以调试,再加上比赛前准备的学习周期不足,我们的实现成了很大的难题。
至于论文方面,第一次面对latex,操作方式和语句不熟悉而且不掌握一些重要的技巧,成文过程很慢。
我们在各自家里通过线上沟通进行,前期的磨合和训练也几乎为0。再谈到我们三个的性格,都是比较类似的,我自认为没有达到很好的互补效果,反而在沟通上存在问题。

第二次的队伍:2021国赛

国赛前因论文队友的时间冲突,再加上编程队友对比赛兴致不是很积极,原队伍不得不解散。当时的我因为一些工作和准备材料事宜的忙碌,再加上对组队这件“烦心事”的逃避,我拖了很久找队伍,最终和行政班的两个女生组了队,他们队伍原来建模手退出了。
国赛期间很煎熬,因为本人所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看到FAST就立刻确定做这道题,然而做起来才觉着真难,设计的是机械结构问题,和学的几乎没有联系。
不得不说,遇到问题不去主动面对解决总归是会遭罪。三天的比赛时间,编程队友只来了实验室两天,还只写出了二十行左右的代码,自己在一些运算顺序括号问题上憋了半天……论文队友本本分分做好word排版工作,没有使用latex(国赛要求不大)。我就担起了建模手和编程手两项责任,熬了两个半宿,一个通宵,最后也算是用自己建的模型跑出了结果。然而出成绩时,屈指可数没获奖队伍的名单上就有我们的名字,当时很憋屈闹心,然而后来也释然了,2022美赛是我数学建模的最终本科交代了,背水一战殊死一搏,我决定从队伍组建到自身硬实力打磨都踏踏实实。

第三次的队伍:2022美赛

万事开头难,美赛从组队开始。我的宗旨是,不需要多高的成绩和头衔,只求对于美赛获奖的极度渴望,以及肯干肯学的项目经历和竞赛经历。对于我这样背水一战的人,则更希望要没有获过奖的人,因为害怕面对困难的时候恃奖而退,而不是殊死一搏。我开始在从各种墙和小喇叭上投聘,最初定下了一名论文选手,同时一个高中的校友找到我来组队,可他们都是论文老本行,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不能这么仓促糊弄。
恰巧学院一个教改班的大佬这时找到我,在食堂一次“午餐会”后,确定组队。我也在觉着和原队友放鸽子觉得很不好,但最后还是决定实事求是地说明我的需求,事实证明,大家对于这种事情没有埋怨和反感,如果各自都有更好的选择都要今早确定并且通知原队伍,不止是美赛组队,对于之后寻找导师和项目策划也是一样。
论文队友也选择了再次选取,最终考虑到缺奖以及经历丰富,我们选择一名数统院的女生加入队伍。我们最终的队伍就这样组成了。这里不得不提,教改班的大佬和数统院的小姐姐均分都比较靠前,因此才会对比赛有需求来争取保研名额和加分。
恰逢西安疫情封在学校里,我们在寒假前进行了线上和线下两次训练,分别做了2021年d题和2020年c题,最终确定了数据分析挖掘方面的c题主攻。在过年期间各自在家补习数据处理分析、回归、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等数学基础和应用。从年初七开始,我和也要参加这次美赛的一个女生一起在咖啡馆开始学习模型。因为她是商学院的大二,因此数学基础不像理工科夯实,我从c题的基础分析流程入手介绍模型的理论与应用,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复习。在空闲中,我翻阅往年的优秀论文,重点看摘要和memo。

2022年2月21日,我结束了本科的数模生涯。记着编程手说了这么一句话:“数学建模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本科生应该培养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和思维。”现在读来很是感慨,无论是项目和课本的学习上,这种模式和经历都让我有所收益,连续四天四晚的团队奋战也让我终身难忘,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延续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最后,希望我们最终的论文能够收获一个好的成绩,静待花开。希望看到本人数模经历的你能够有一些组队和准备的启示。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果壳ZS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