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_《纳瓦尔宝典》_精华部分书摘

目录

简介

书摘

退休的定义

运气分四种

商业社交

判断力

关于痛苦

偏见和习惯

选择

迎难而上

对幸福的理解

欲望与幸福

应该

幸福源于好习惯

做自己

冥想+精神力量

WIM-HOF呼吸法

选择自我塑造

生命的意义

作者的价值观

理性佛教

我们唯一拥有的是当下

纳瓦尔的生命公式

纳瓦尔的个人原则


简介

    致富不是靠运气,幸福也不是从天而降的。积累财富和幸福生活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技能。这本书收集整理了硅谷投资人纳瓦尔在过去十年里通过推特、播客和采访等方式分享的人生智慧,向读者分享了纳瓦尔关于财富积累幸福人生的原则与方法。纳瓦尔不仅告诉读者怎样致富,他还告诉读者怎样看待人生怎样获得幸福。他对财富、人生的思考将帮助你走自己独特的道路,过上更富有、更幸福的生活。

书摘

纳瓦尔宝典-1

1. 纳瓦尔说:如果社会可以培训你,那么社会也可以培训他人来取代你。大家都能学会的东西是不可能让你致富的凡是可以批量化培训的技能都是能够被雇佣的技能只有你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属于你独有的能力,才有可能让你创业成功

2. 这本教大家如何成功的书最重要的观点是,成功没法教。这一点恰恰是关于成功最应该被知道的东西。

3. 纳瓦尔最有名的一系列推特是“如何不靠运气致富”,堪称推特史上转载最多的推特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你无法靠出卖时间变富,而是需要资产(公司、股票、实业)或被动收入(代码或媒体)。为此,你需要调动劳动力、资本的杠杆,并创造无复制成本的产品,最终将财富转换成享有幸福和自由的权利。

4. 没有所谓的“商业”技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商业杂志和商业课程上。最重要的是,要在重大决定上花更多时间。人生早期有三个重大决定:在哪里生活,和谁在一起,从事什么职业。

5. 阅读数学、科学和哲学领域的经典作品。不要读畅销书,不要看新闻。避免加入任何所谓的“读书俱乐部”,避免追求任何的社群认同。把真理置于社群认同之上

6. 纳瓦尔博览群书。他将自己所有物质上的成功和他可能拥有的任何智慧,都归于他的大量阅读。他很少将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而是喜欢在书里跳来跳去,搜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一旦对一本书失去兴趣,他就会停下来读别的书。在他看来,如果把读书这件事类比成进餐,那么挑食和剩饭是一件好事。

7.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是——当你准备学习一门新知识时,必须站在传授者的立场,假设自己要向别人讲解这门知识。那么你一定要用最简洁、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让行外的人也能听懂。为此,他制定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流程:

第一,确立你要学习的目标。

第二,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

第三,以教代学,用输出代替输入。(边教边学,以教为目的学习!)

JOHN-TODO: 制定学习计划时,同时制定输出计划:教!

第四,进行回顾和反思。

第五,实现知识的简化和吸收。

9. 赚钱”这门技巧,而这门技巧人人都能学会。赚钱跟工作的努力程度没什么必然联系。即使每周在餐厅拼命工作80个小时,也不可能发财。要想获得财富,你就必须知道做什么、和谁一起做、什么时候做。与埋头苦干相比,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思考。当然,努力非常重要,不能吝啬自己的努力,但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式。

10. 如果想变得富有,你就要弄清楚你能为社会提供哪些其有需求但无从获得的东西,而提供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又是轻松自然的事情,在你的技术和能力范围内。下一步是思考如何规模化,因为只提供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供成千上万个,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几十亿个,最好人手一个。

JOHN-TODO: 思考并培育你能变现的价值!

11. 我:  自来熟

12.在“成为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比得过你。其实,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寻找,寻找那些最需要你的人,寻找那些最需要你的事情。

13. 复利不仅指钱,还包含商业关系中的信任良好的声誉正直的人品,都是我们在别人心里复利的累积。

评论:用头脑赚钱就是要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单位时间的劳动力,成千上百倍地卖给市场上的人,而不是仅仅单一的卖给你的老板。

14. 出发点并不重要,行为本身才重要。因此,遵守道德标准并非易事。

15. 99%的努力终将白费(john:这里应该指的是,对于最终想要的目标而言)。努力找到不会被浪费的1%。这1%对你是有意义的,值得你用余生去追求。一旦找到,你就要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就像大浪淘沙,99%的努力都是冲刷,而我的目标是为了找到沙中的钻石,不断冲掉一层层的细沙,我才能看见1%的钻石,而我不可能在沙堆中直接伸手去捞,我99%努力与目的无关,但我的行为与我的目的有关。)

16. 如果一件事物一开始让你兴致盎然,后来又让你觉得索然无味,那么它只是暂时分散了你的注意力,并不是你心智上真正的好奇所在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以事情本身为目标。这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鲜明特征。无论是创业、健身还是恋爱、交友,我始终都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专注于事情本身,体验过程,享受当下。神奇的是,当专注于事情本身时,你反而能做得更好。即使是赚钱,你也能成为赚得最多的那个。对一件事情的欲望越小,顾虑就越少,执念就越少,反而越会顺其自然,遵循内心。你会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始终不渝地做下去,工作质量也会因此提高。这里其实是有很强的限制条件的。a:有兴趣的东西不一定有天赋,绝大多数人其实真的是平平无奇. b:即使有兴趣的同时拥有天赋,还要去看你感兴趣的事情本身的市场情况。例如如果你对电竞感兴趣,打职业前1/10000的天赋也是远远不够的。每一款游戏的优质主播,也就是几个或者十几个。

17. 利用好3大杠杆: 1.劳动力杠杆(人为你打工),2. 资本杠杆(规模越大越容易管理),3.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书籍/媒体/电影/代码)

18. 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努力的目标都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升职加薪。拥有独立性,为自己独特的产出成果负责(而不是像打工一样为投入的时间负责),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JOHN:独立性的理解:自食其力,增长本领,生存能力...

19. 投入和产出之所以脱节,是因为工具和杠杆的存在。一个职业的创造性越高,其投入与产出的不匹配性越高。而投入和产出高度相关的职业很难创造财富,从事这种职业也很难给自己带来财富。

20. 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用自己的技能去帮助他人:提供免费的产品或服务。

21. 是的,我知道有些人从未想过自己创业。社会的普遍共识是,给别人打工才符合常理,才是明智的选择。但仔细想想,这种长久存在的观点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种想法本身就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

22. 评论: 你不应该想着挣钱,这样是挣不到钱的。你应该想着如何赚钱。赚钱/挣钱是不一样的,赚钱是为了实现你的什么样的价值之外,顺便再挣点钱。如果你只想着挣钱,你的目标是挣钱,那你就会被局限,你只会看到你眼前的利益,从而变得狭隘,没有格局。所以应该想着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顺便再挣点钱。

JOHN-TODO: 多想想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然后使用你的价值顺便再挣点钱。

23. 任何终极目标被实现后,都会有新的目标出现,这个新的目标又会带来下一个新的目标。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游戏组成的。一个人不断成长,从小到大玩上学游戏,玩社交游戏,玩赚钱游戏,玩地位游戏。至少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游戏,只是游戏的影响愈加深远。既然看透了游戏这一本质,结果就不那么重要了。

24. 看透游戏,就会厌倦游戏。我已经到了厌倦游戏的阶段。我认为没有什么终极目标或目的。我只是遵从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过好每一天。我是真的只活在当下。

退休的定义

25. 我不想无休止地追求更多享乐。[1]其实,生命中最宝贵的是自由。你不想再为钱而烦恼,对吧?我觉得这很好。不管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还是通过拼命赚钱,一旦摆脱了金钱问题的困扰,你就可以退休了。我说的“退休”不是说到了65岁,在养老院领取退休金。我对“退休”有不一样的定义。

你对退休的定义是什么?

退休就是不再为了想象中的明天而牺牲今天。当你能活在当下,内心充盈地度过每一天时,你就达到了退休的状态。

如何达到退休状态?

第一种方法是存钱。只要存款够多,被动收入(不用动一根手指)就能满足开销。

第二种方法是把开销降为零——出家修行。

第三种方法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完全乐在其中,有钱没钱无所谓。所以,实现退休状态有很多种方法。

避开竞争陷阱的方法就是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找到自己能做到独步天下的事情。做到最好,只因热爱如果你真的热爱一个事物,那就追随本心,努力找到利用它满足社会真实需求的切入点,利用杠杆效应扩大规模,以个人名义担起责任。这样,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你也将获得相应的回报,拥有自己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或股权,然后持续精进。

JOHN评论:真的热爱一个事物,如何确定是“真的”热爱?这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得到正向反馈,不断培养热爱之心?

财务自由后,你赚钱的动力下降了吗?

下降了,也没下降。说“下降”了,是因为缺钱带来的绝望感已经消失,压力变小了。

说“没下降”,是因为在现阶段,创业和赚钱于我而言更像是一门“艺术”,乐趣更多了。[74]

26. 找到像玩耍一样的工作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项,我们可以且行且思,逐步向目标靠近。

27. 评论: 如果你讨厌财富,财富就会远离你,其实很多事物都是一样,如果你讨厌,你潜意识就会疏远,如果你不在意,从你身边经过你都不知道争取及留下,只有热爱的,或刻意追求留意的,才更可能得到,人脉也是。

运气分四种

28. 运气其实分为四种。

第一种运气是不期而遇的运气,一个人的好运完全源于他控制范围之外、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获得意外之财、遇到贵人等等。

第二种运气源于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屡败屡战、不断尝试,是靠个人主动创造机会获得的。你释放了大量能量,使出浑身解数,移山倒海,一往无前。就好像在做科学实验,把不同的试剂混合在一起,看看能产生什么结果。因为你不懈地努力,不停地奋进,不断地释放能量、积蓄力量,所以好运找到了你。

第三种获得好运的方式就是善于发现好运。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技艺娴熟、经验丰富,那么当这个领域实现了意外突破时,你就会在第一时间洞悉,这时,其他不熟悉这个领域的人会无动于衷。这就是增加对好运的敏感性,幸运会眷顾有准备的大脑。

第四种运气是最奇妙、最难得的一种,那就是打造独特的个性、独特的品牌、独特的心态,让运气找到你。

例如,假设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深海潜水员。大家都知道你会去做别人都不敢尝试的深海潜水。有人碰巧在他们无法到达的海岸附近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宝船。这个时候,他们的好运也会成为你的好运,因为他们得请你帮忙打捞,而你会因此得到报酬。

29. 赚钱或者得到贵人相助的关键品质:

a.知名度和信誉度,大家要知道你,信任你

b. 值得信赖,做事靠谱,诚信正直,目光长远

c. 人品和声誉是可以自己建立的,一旦有了,就会有很多机会。

纳瓦尔宝典-2

商业社交

30. “做一个创造者,创造出人们想要的有趣的东西。展示你的技能,练习你的技能,最终会有合适的人找到你。”

评论:所以,想要有好的人脉,先让自己成为别人的人脉。到那时,人脉会自动送上门来。就像演员一样,要有好的作品和扎实的演技,导演主动会邀请你,所谓的向上社交,都是抱有不劳而获的幻想,能力不在一个圈层,无论怎么社交都是在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不如去精进自己,去磨自己的刀.

想起我们以前领导的话“不用试图和我搞好关系,你们谁业绩好自然和我关系就好”,有多少是真心的我也不知道,但是理儿是这么个理儿。

31. 如何确定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你会关注哪些信号?

如果一个人大谈特谈自己有多诚实,那么他很可能是不诚实的。这只是我学到的一个小小的警示信号。当一个人不断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自我吹嘘时,那就意味着他在掩饰什么。

32. 关于耐心: 即使万事俱备——你已经把成功所需的各个要素收入囊中,需要投入的时间也具有不确定性。而如果一直在掐算时间,在成功真正到来之前,你的耐心就会被消磨殆尽。

人人都想一夜暴富,但世界的运行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大自然的法则是春播秋收,极少有事情是立竿见影的

33. 金钱可以赋予你追求内心平静和幸福的时间和精力。

判断力

34.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走捷径。

判断力(要不要做,做什么)的作用远远大于努力(怎么做)!

如果有人用词花哨,动辄谈论宏大而复杂的概念,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并不了解自己所谈论的东西。(讲得很简单是为了让别人懂;讲得很复杂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很懂。)

关于痛苦

35. 阻碍我们看清现实的最大因素就是我们对现实“应有的样子”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痛苦时刻的一个定义是:当你看到事物的真面目不是你本来想要的样子时,你是痛苦的。举个例子,一直以来,你都确信自己的生意做得很好,但实际上,这是由于你无视生意不好的迹象而产生的错觉。结果,生意失败了,你痛苦万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迟迟没有面对现实,一直在自欺欺人。

但痛苦的时刻就是真相大白的时刻。只有处于痛苦之中,你才会被迫接受现实,而只有接受现实,你才能做出有意义的改变,取得有意义的进步。

评论: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早已察觉,但却总因过度期盼的美好未来,而选择无视或者任其发展,直到痛苦来临之际,才思考改变。

36. 从长远看,承受痛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它可以带来两大收获:一是痛苦可以让人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二是痛苦可以大大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虽然过程非常煎熬。

偏见和习惯

37. 几乎所有的偏见都是为了帮助人们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对于重要的决策,要抛开记忆和身份,专注于问题本身。

我从不考虑“我喜欢或不喜欢”这样的问题。我只关注事实,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事实就是这样”,或者“事实不是这样”。——理查德·费曼

38. 巴菲特很久之前说过的一个建议: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如果要提出批评意见,不要批评某个人,可以批评工作方法,或者批评某一类行为。如果要表扬,那就找到一个榜样,表扬这个特定的人。这样有助于维护你身边人的自尊心和身份感,获得他们的支持,让他们为你所用,而不是与你作对。

39. 目前我发现的最好的心智模型来自进化论、博弈论和查理·芒格。编码占位-纳瓦尔的心智模型

根据经验决策并不靠谱,“这件事在过去发生,在未来也会发生”的推理其实缺乏逻辑。纳瓦尔认为,有效决策需要依靠原则和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我们对“世界是什么样”的认知。心智模型越贴近真实世界,我们做出的决策越实际有效。

40. 反推法

我认为自己并没有能力找到“正确方法”。相反,我努力的方向是逐一排除不奏效的方法。我认为成功就是不犯错。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做出正确判断,而在于避免做出错误判断。

41. 复杂理论

昨天是一段历史,明天是一个谜团,而今天是可以好好把握住的礼物。所有对未来的焦虑和怀疑都于事无补,对于我们不可控的事情要保持乐观和自信,而那些可控的事情要保持谨慎和谦虚。

42. 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博弈论都是基础性学科。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供求关系、劳资关系、博弈论等问题,你就不可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甚至也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忽略那些不同的声音。市场会做出决定。

      劳资关系又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所结成的关系。特点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所获得的工资远远低于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从形式上看,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资本家支付工资,双方之间通过订立合同加以确认,是一种极为平等的关系。但实际上,在这种关系的背后,资本家无偿地占有了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劳资关系所真正反映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受雇人和雇主的关系。

      供求关系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全部产品、劳务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质的适应性和量的平衡。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在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在再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既互相供给产品或劳务,又相互提出需求,构成了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供求关系。保持良好的供求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赛局理论等,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43.委托和代理问题

在我看来,委托和代理问题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如果不了解什么是委托、什么是代理,你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应对自如。如果想成功创业、成功达成交易,你就一定要研究委托和代理问题。

委托和代理问题非常容易理解。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那就亲自去做。如果不想完成,那就派人去做。”他的意思是,如果想把事情做好,你就必须自己去做。如果你是委托人,你就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因为在意结果,所以你会做得很好。而如果你是代理人,你就是在为别人做事,你可能会做得很糟糕,因为你不在乎。你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委托人资产最优化。

公司规模越小,每个人越会觉得自己是委托人、是主人。越不觉得自己是代理人,工作就会做得越出色。增加所获报酬与创造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改变员工的认知,让他们越发觉得自己是委托人,而不仅仅是代理人。[12]

选择

44.选择

如果难以抉择,那答案就是否定的

如果面临艰难选择,比如:

我应该跟这个人结婚吗?

我应该接受这份工作吗?

我应该买这栋房子吗?

我应该搬到这个城市吗?

我应该和这个人做生意吗?

如果你难以抉择,答案就是否定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充满了选择,有成千上万个选择。我们生活在一个有70亿人口的星球上,我们和互联网上的每个人都相互连接,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职业供我们选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选择永远不缺。

一个重大决策可能会影响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生轨迹。创业可能需要10年时间。一段恋情可能会持续5年甚至更久。搬到一个城市可能会住上10年、20年。这些决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人做不到绝对确定,但是我们一定要在非常确定的情况下再做出决定。

有时我们实在难以抉择,甚至需要列出清单,对不同选项的利弊进行对比和权衡。选择放弃吧,如果难以抉择,答案就是否定的。

迎难而上

一条简单的人生经验:如果在一个艰难的决定上意见不统一,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痛苦的道路

如果面对两个选择,利弊各占50%,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艰难、更痛苦的道路。

从本质上看,两条道路中的一条会带来短期痛苦,而另一条会在未来引发更长久的痛苦。为了回避矛盾,大脑会本能地选择摆脱短期痛苦。

前提条件是,两个选择利弊相当,但如果一条道路会带来短期痛苦,那么它也会带来长期收益。而根据复利效应,长期收益才是你想要的。

大脑会过分看重短期快乐,试图避免短期痛苦。

因此,你必须进行自我训练,主动迎接短期痛苦,压制回避痛苦的倾向(这种潜意识倾向非常强大)。

45.读书

阅读数学、科学和哲学领域的经典作品。不要读畅销书,不要看新闻。避免加入任何所谓的“读书俱乐部”,避免追求任何的社群认同。把真理置于社群认同之上。(同第5条)

评论: 读书不必一本书读完再读下一本,可以只读感兴趣的,从中间读,跳着读,一目十行的读,多本书同时读这样可以避免陷入不懂而停止阅读的悲哀之中如果一本书据说很经典,但你读时没有太大感触。那说明现阶段这本书不适合你,大胆暂时放弃它,进入下一本中!

对幸福的理解

46. 幸福

我认为,幸福就像所有其他的宏大话题一样,其含义会随着时空的转换而不断变化。

甲之真理,乙之谬论,反之亦然。我所理解的幸福与你所理解的幸福可能大相径庭。我认为,探索自己对幸福的定义非常重要。

对幸福的理解:

我们不断地接收和判断周围的信息,想着“我需要这个”或者“我需要那个”,深陷欲望之网,难以自拔。而幸福就是一种毫无缺憾感的充盈状态当感到生命中并不缺少什么时,大脑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不再追忆昨天,也不再畅想明天,不会悔不当初,也不会谋求未来

在没有缺憾感的短暂时间里,你的内心会一片宁静。当内心宁静时,你是满足的,是快乐的。当然,你完全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

我发现每个积极的想法其实都包含一个消极的想法。积极和消极是如影随形的相对概念。《道德经》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我的分析当然不能与其相提并论,但归根到底,万物皆有二元性和极性。如果我说现在我很开心,那就意味着在某个时刻我很伤心。如果我说一个人有魅力,意思就是其他人没有魅力。每一个积极想法都有一个消极想法的种子蕴含其中,反之亦然,这就是为什么生命的伟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苦难。人必须先看到消极的一面,才能去憧憬和欣赏积极的一面。

对我来说,幸福不等同于积极的心态,也不等同于没有消极的想法。

对我来说,幸福的含义主要是没有痛苦,没有欲望,不沉溺于对未来或过去的思考,真正拥抱当下,拥抱现状,拥抱现实的一切。[4]

如果想获得内心的平和,你就必须超越对万事万物的善恶评判。

大自然没有幸福或不幸福的概念。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自然的发展遵循完备的数学定律和一系列因果关系。大自然的一切都浑然天成。幸福或不幸福只存在于我们的大脑,因为我们有欲望,所以给事物贴上了“完美”或“不完美”的标签。世界只是折射个人感受的一面镜子。现实是中性的,现实不做评判。一棵树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的概念。人生在世,我们从大千世界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感官体验和刺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至于如何思考、判断和对待你所感知的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选择权在你手上。

我所说的“幸福是一种选择”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相信幸福如我所说是一种选择,那么你可以着手做出这个选择。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开始相信,个体是渺小的,如沧海之一粟,微不足道。这样的认知对我获得幸福感很有裨益。假如你自认为是全宇宙最重要的人,你就会有让整个宇宙屈从于你的意志——既然你是最重要的,那么宇宙怎么可以不符合你的心意呢?如果宇宙不按照你的意志来运转,你就会觉得不对劲儿。

但如果你把自己看成一个细菌或变形虫,把自己毕生的努力都看成在水上写字、在沙滩上建城堡,你就不会对生活“本来该有”的模样抱有期待。生活就是这样,现实就是如此。接受了这一点,就无所谓幸不幸福。“幸福”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主观感受。

john: 既然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那就可以选择。

幸福就是消除缺憾感之后的感受。

我们会发现孩子通常都很快乐,那是因为他们真的会沉浸在周围的环境里,沉浸在当下,而不是期待环境来契合自己的喜好和欲望。我认为,中性状态其实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只要不沉溺于自己的想法、不执着于自己的欲望,你就可以获得快乐。

john: 既要有强烈的欲望(程度),又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谈合理的欲望(内容);既要有强烈的野心,又要有洒脱的认知,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从现实出发,逐步培育梦想,循序渐进的增加欲望,实现志向!

人生转瞬即逝,如黑夜中的萤火虫。尘世光阴等刹那,白驹过隙一瞬间。活着就是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充分利用”不是说要穷尽所有时间去追逐一些愚蠢的欲望,而是要认识到自己在这个星球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宝贵的。生而为人,就有责任确保自己的幸福,确保用最好的方式诠释万事万物。[9]

评论: 心情受到不可控制的外部环境影响是很正常的,不要归因于自己不够强大,努力去屏蔽这种影响,可以训练自己的无感反应。接受现实即可,没必要去想他人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不要设想去改变别人。

评论: 冥想并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平和的练习。冥想练习的是提高觉知能力,提高元认知能力,可以让自己更清楚此刻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让自己有了注意力选择的空间。冥想不会让你没有坏情绪,该有的情绪全都有,只是当情绪来临时,你能知道它来了,也可以选择如何于它相处。

理性很强的人,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无感反应获得平和,即学会漠视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

如:我降低自己的身份感。

我屏蔽脑海中的噪声和杂念。

我不在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

我不参与政治。

我远离郁郁寡欢的人。

我珍惜光阴。

我阅读哲学作品。

我进行冥想练习。

我和快乐知足的人交往。

纳瓦尔宝典-3

47.幸福要活在当下

如果每天都沉浸在对未来的规划和幻想中,那就是在亲手扼杀自己的幸福[4]

JOHN反思:自己是不是就是如此?

我们渴望那些让我们能感知当下的体验,殊不知,这样的渴望却让我们脱离了当下。

以往种种未能实现的欲念,会带来现在的缺憾感,而我们又将弥补现实缺憾的希望寄托于未来。消除缺憾感会让人更容易活在当下。

关于“开悟”,我读到过一个很好的定义:“思考的间隙即开悟。”(心无杂念?脑子空白状态)

评论: (《当下的力量》好像也有相似的观点,放弃思考专注于感受当下,就是开悟的开始。)

评论: 孩子的思考只有当下,没有过多的过去和未来。成年人的羁绊,基于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会繁重很多。所以人容易活在它处。

48. 幸福感与目的感是相互关联的吗?

人们赋予“幸福”太多内涵,我都不确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对现在的我而言,幸福的本质更倾向于平和,而不是快乐。我觉得平和与目的无法共存。

如果你是在追随内在的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自然会觉得幸福。但如果目的是外界强加给你的,你做的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如“社会希望我做这件事”,“我欠债了,负担很重,必须努力”,等等,那么你是不会幸福的。

JOHN评论:由内而外的追求,是幸福的。反之,幸福感是很少的。

焦虑感让你感到不快乐。而这种焦虑感源于一连串不断涌现的想法。

我应对焦虑的方法就是不与之对抗,让自己意识到这种焦虑感源于脑海中此起彼伏的想法。然后,我会问自己:“我是想一直执着于这些想法,还是想重获内心的平静?”如果大脑中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想法,我就无法获得平静,所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你也注意到了,我说的“幸福”,指的就是拥有平和的内心。很多人说的幸福指的是开心快乐,但于我而言,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和。[2]

幸福的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快乐的人。

幸福的人是可以轻松地以特定的方式诠释事件、保持内心平和的人。

欲望与幸福

49.欲望与幸福

欲望是主动选择的不开心。

我觉得人类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自己会因外部环境变化而获得幸福。

我对外部事物会带给我幸福和快乐的执念其实是一种痴念。

如果认为通过改变外部世界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永久的开心、应得的幸福,那本质上就是痴心妄想。每个人都深受这种想法的毒害,包括我自己。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坚持着自己的执念,认为“等得到那个东西,我就快乐了”。这就是一个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犯的根本错误。[4]

我们的根本错觉是:总有一样东西会让我一直满足、永远快乐。

欲望就是你跟自己的约定,约定的内容是:不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是不会快乐的。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欲望的本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欲望中,又奇怪为什么自己不快乐。我已然认识到,欲望是我痛苦的来源。所以,我会对欲望保持清醒,这样我就可以慎重选择自己的欲望。我的目标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尽量不让自己对生活有一个以上的欲望。当然,我知道,即使只选择一个欲望,我也是在自寻烦恼。[5]

JOHN-TODO: 慎重选择自己的欲望,做减法,选择最最重要的!

于是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幸福是一种内在感受。这句话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正是由于这个结论,我开启了一场自我对话、自我完善之旅,这让我意识到,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都是内在的,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

我认为,幸福的自然属性是平和。如果你身心宁静平和,那么你终将得到幸福。但是,平和的心境是很难获得的。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试图通过斗争找到平和。在某种程度上,创业就像打仗。当你和室友争论谁该洗碗的时候,你们也是在打仗。它们都是试图通过现阶段的挣扎换取日后的些许安全与平和。

在现实生活中,内心的平和状态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心理状态总在不断变化。

平和是静态的幸福,幸福是动态的平和。只要愿意,你就随时可以把平和激活,使之变成幸福。但是大部分时间你想要的其实是被封印的幸福,即平和。如果你是一个内心平和的人,那么无论做什么事你都可以获得幸福的体验。

人们以为,获得平和心境的方式是解决所有的外部问题。但外部问题是无穷无尽的。

因此,获得内心平静的唯一方法是摒弃“问题”这个概念。

应该

50. 应该

我认为,生活本身没有那么难,是我们自己把生活变难了。我在生活中努力摆脱“应该”这个词。当“应该”在脑海中出现时,其背后隐藏的是负罪感或社会规训。如果做一件事是因为“应该”,那就表示你内心是不想这么做的,而违背自己的心意会让你变得痛苦不堪。因此,我努力在生活中减少“应该”做的事。[1]

内心平和的敌人,是社会和其他人灌注给你的期望。

而训练自己获得幸福感,完全是内在的,不需要外界评判你的进展,认可你的结果。你是在跟自己竞争,这是一场单人游戏。

而现实是,生活就是一场单人游戏。人独自出生,独自死亡,独自解读人世间的一切。你的记忆只属于你一个人。你出生前无人在意,你离开人世后也无人在意,你存在于人世间只是短短几十年,人生就是一场单人游戏。

评论: 真正的评价标准,其实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客观的产物。“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定义的标准又是不一样的,你又很难去说谁是绝对正确的。现行世界的系统评价标准,是社会规则下被多数人主动或被动承认的,成为了时代之车运行的标准。

幸福源于好习惯

51. 幸福源于好习惯

在过去的5年中,最让我意外的发现是,获取平和与幸福其实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要掌握获取幸福这个技能,你需要不断试错,通过亲身体验找到哪些方法有用。比如,你可以试试坐姿冥想,它对你有用吗?是密宗冥想有用,还是内观冥想有用?是需要10天的静修,还是20分钟就够了?

如果这些冥想都不管用,那就试试瑜伽、冲浪、赛车或者烹饪。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看哪件事能让你进入禅定状态。你必须广泛尝试,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

我们该如何打造获取幸福的技能?

可以通过养成好习惯来获取。不喝酒、不吃糖可以提高情绪的稳定性,远离社交媒体(脸书,Snapchat和推特)也可以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五只黑猩猩理论”讲的是,通过观察最常与一只黑猩猩一起玩耍的五只黑猩猩,你就能准确预测这只黑猩猩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一理论也适用于人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选择朋友时一定要明智,道理的确如此。不能因为一个人恰好是你的邻居或同事,你就不加选择地跟他成为朋友。最幸福和最乐观的人会选择五只正确的黑猩猩做朋友。[8]

成功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指数做法中,效果最明显的技巧是洞察冥想。我在冥想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弄清楚自己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7]

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间房间,显意识是大厅,潜意识是地下室,你的专注洞察就是一束手电筒发出的光,它扫视着内心世界的角落,摸清情绪跳动的脚步、念头产生的痕迹。

每当意识到自己对什么东西产生了欲望时,你可以自问:“这个东西对我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我至于因为这件事不合我意就感到不开心吗?”在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对你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7]

告诉你的朋友你是一个幸福的人,这样你就不得不表现出幸福的状态。一致性偏见此时便会发挥作用,因为你得言出必行,过得符合自己的描述。你的朋友也会期待你是一个幸福的人。[5]

新闻的目的就是让人感到焦虑和愤怒。但新闻背后的科学、经济学、教育和冲突趋势是有积极意义的。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乐观的心态。[11]

政治、学术和社会地位都是零和游戏。正和游戏才能造就积极向上的人。[11]

如何改变习惯

52. 如何改变习惯

选择一件事情,许下一个愿望,并使其具象化。

规划一条可持续的路径。

确定需求、诱因和替代品。

把自己的规划告诉朋友。

一丝不苟地稳步前行。

    自律是通向新的自我形象的桥梁。全面接受新的自我形象,这就是现在的你。这就是改变习惯的步骤:首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次,知道该怎么做;再次,把规划告诉朋友,让一致性偏见发挥作用;最后,严格自律,知行合一,进行自我重塑,直至蜕变成全新的自己。

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段,只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欲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动力之源。

为什么不能同时选择两个欲望?

因为这样会让人分心。

即使追求一个欲望,也已经很难了。平静的内心源于毫无杂念的大脑。而消除杂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在当下。如果你一直在想,“我需要这样做,我想要那个东西,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你就很难保持心态平和。[8]

再次强调,无论面对何种状况,你都有三种选择:改变现状,接受现状,逃避现状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会踟蹰不前,陷入空想:希望改变现状却没有横下一条心去改变,希望转身离开却没有毅然决然地离去,同时又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现状。这种纠结和回避的态度正是人生中大部分痛苦的来源。我在脑海里对自己说得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接受。

相对于宇宙,你就像一只在夜空中闪烁的萤火虫,你的生命转瞬即逝。如果能彻底认识到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徒劳,你就能获得巨大的幸福感和平和感,因为你会意识到,生命不过是一场游戏。但生命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随着生命的展开,你要不断地体验现实。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以最积极的方式去诠释自己经历的一切呢?

纳瓦尔宝典-4

做自己

53. 做自己

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许多人此刻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苦苦挣扎,自我鞭策:“我需要做这件事,我需要做那件事,我需要……”不,你什么都不需要做。

你唯一应该做的事,是你自己想做的事。别人总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做事,但如果不再费心去揣摩别人的期待,你就能听到自己脑海中那个微弱的声音。那个声音代表了你真实的想法。倾听它,你就可以做自己了。

54. 健康

世界上最简单的饮食原则:食物加工程度越深,就应该越少摄入。

如果这一天没有晨练,我就不会开始工作。即使是山崩地裂、世界末日我也不管,世界可以再为我等上30分钟,直到我完成晨练。

养成习惯的方法和过程并不重要,甚至连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坚持。我要重复一遍,每天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坚持做什么是次要的。对个人而言,最好的锻炼就是每天都能坚持去做的那种锻炼。我的体能教练耶日·格雷戈雷克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总是说:“选择简单模式,人生会越来越困难;选择困难模式,人生会越来越简单。

冥想+精神力量

55. 冥想+精神力量

为什么冥想的力量如此强大?

人体的周围神经系统由自主神经系统随意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两个系统有少数重合之处,呼吸就是其中之一。呼吸是无意识的动作,但也可以通过大脑自主控制。

很多冥想练习都强调呼吸,因为呼吸是进入自主神经系统的入口。医学文献和精神文献中的众多案例表明,有些人可以深度控制自己的身体,可以控制那些本来自主的活动。

WIM-HOF呼吸法

但是受到维姆的启发,我决定尝试一下冷水澡。结果,通过使用维姆·霍夫呼吸法,我成功地做到了。这种呼吸法要求你进行强力呼吸,以使更多氧气进入血液,提高核心温度。核心温度提高后,你就可以去冲冷水澡了。

冥想是思想意识的间歇性禁食。

我发现,对我最有效的一种冥想叫“无选择觉知”,或叫“无评判觉知”。这种冥想方式就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最好有跟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不跟任何人交谈,练习接受自己所处的当下时刻,不做任何评判。既不去想,“那边有个流浪汉,我最好到马路对面去”,也不要看着跑步的人暗想,“这人身材走样了,我的身材比他好”。……我很担心自己的头发会掉光,所以才试图通过嘲笑发量不如我的人来获得心理安慰。我发现,我90%的想法都受到恐惧的驱动,剩下的10%可能受到欲望的驱动。

而在练习无选择觉知冥想的过程中,你不做任何决断,不评判任何事情,只是全盘接受。如果能在散步时这样做10到15分钟,你就能达到一种非常平静和感恩的状态。无选择觉知这种冥想法对我很有用。

第二种方法是超觉冥想,就是通过反复唱诵,在头脑中制造一种白噪声来掩盖自己的想法

第三种方法就是对自己的想法保持高度敏锐和警觉。通过观察自己的想法,你会意识到很多想法都源于恐惧。在你识别出恐惧的那一刻,恐惧感自然就消失了。一段时间过后,你的思绪就会平静下来。

思绪一旦平静下来,你就会认识到周围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你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你会想:“哇,原来我生活的地方这么美。我有衣服穿,这多好啊,我还可以随时去星巴克喝咖啡。你看看周围的人,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鲜活、丰富、完整的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停地跟自己对话,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中,而这种对周围事物的觉知会让我们从中跳脱出来。哪怕只有10分钟,你也能意识到我们已经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较高的阶段,生活其实非常美好。

当冥想的时候,你只是坐在那里,不去对抗自己的思想。

冥想并不会瞬间赋予你控制内在状态的超能力,但会让你觉察到你的思想意识是多么失控。思想意识就像一只猴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大喊大叫,摔盆砸碗,投掷粪便,制造麻烦。思想意识是完全不受控的,就像一个失控的疯子。

你必须先看到这个疯子在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你感到不胜其扰。只有感到不胜其扰,你才会对其感到厌倦;只有感到厌倦,你才会与之分开,而这种分开就是解脱。你会意识到:“我不想成为那个人,我怎么会如此失控?”拥有这种觉知能让你平静下来。[4]

洞察冥想是在“调试模式”下运行大脑,最终你会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大程序的子程序。

无论是灵性、宗教(包括佛教),还是其他任何你所追随的东西,最终都会让你意识到,你不仅仅是自己的思维,你不仅仅是自己的习惯,你不仅仅是自己的偏好,你是一种觉知水平,你还是一具肉身。现代人对自己的身体感知太少,觉知水平也远远不够。我们过多地活在存在于大脑的内心独白里。

评论: 内心独白太多了,心猿在翻江倒海,但是当我把这些想法说出来,具体的描述出来的一瞬间,它就坍塌了,是那么幼稚不堪一击,但却在我的身体里为所欲为。

评论: 每天太多的内心独白和场景假设,占据和消耗自己。也许这就是内耗。

冥想是屏蔽社会的噪声,倾听自己的声音。

只有以冥想本身为目的,冥想才会“起作用”。

徒步旅行是行走冥想。

写日记是书写冥想。

冲澡是意外冥想。

静坐是直接冥想。

纳瓦尔宝典-5

选择自我塑造

56. 选择自我塑造

最了不起的超能力就是改变自我的能力。

反问自己:

我扪心自问:“当30岁时,你会给20岁的自己什么建议?当40岁时,你会给30岁的自己什么建议?”(如果年纪更小,你可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这样问自己。)坐下来认真思考自己过去每一年的经历和感受:“2007年,我在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2008年,我在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2009年,我在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

习惯就是一切——主导着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思维方式。长大后,我们已经累积了成千上万个习惯。习惯成自然,这些习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不间断地运行,而大脑皮质只会留出一点点思考力来应对新问题。我们终究会成为自己的习惯。

想要拥有内心的平静,必须先拥有身体的平静。

人应当时刻准备好迎接彻底的改变。每当说“我打算尝试一个新东西”或者“我打算养成一个新习惯”,我们其实都是在畏缩。

我们实际上是在说:“我要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说“打算”,就是在拖延,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不过,即使没有把想法付诸行动,至少也要对自己真实的心理活动保持觉知:“虽然我说我想做这件事,但其实并不是真的想。因为如果真的想,我早就去做了。”

如果真的想做一件事,有一个方法就是广而告之,让身边的人都知道。

有想法就直接采取行动,就是这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会说自己还没准备好,所以也就不会对朋友广而告之了。如果是这样,你就应该对自己诚实一点儿,直接承认:“我还没有准备好戒烟。我太喜欢抽烟了,要戒掉太难了。”

而如果真的想戒烟,你可以这样想:“我会为自己设定一个更合理的目标,先降到这个数量。我可以让身边的人监督我。我会先坚持三到六个月。达成这个目标后,我会设定下一个目标。★我会采取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而不是什么都不做,陷入自我责备。”

迅速采取行动,并对结果保持耐心。

57. 选择自我成长

我觉得设定具体目标的做法并不科学。史考特·亚当斯有句名言:“要建立系统,而不是设定目标。”运用你的判断力确定什么样的环境有助于你茁壮成长,然后在周围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由此增加成功的概率。

如果有什么事情是你以后想做的,现在就去做,人生没有“以后”。

JOHN-TODO:回忆一下,之前或者现在有什么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情?

58. 如果你要给子女传授一两条人生原则,这些原则会是什么?

第一条原则是阅读,广泛地阅读。阅读面要广,不要局限于社会认可的书,更不要局限于我推荐的书。要为了阅读而阅读,培养对阅读的热爱。即使喜欢读言情小说、侦探书或漫画书也没关系,不存在所谓的垃圾。开卷有益,尽管读吧。假以时日,你会找到那些你应该读和喜欢读的东西。

第二条原则是,掌握与阅读技巧相关的数学和说服技能。这两种技能有助于你在现实世界里活得游刃有余、畅行无阻。拥有★说服技能很重要,因为如果能影响自己的同胞,你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我认为,说服力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技能,而且是可以学会的,并没有那么难。

59. 选择解放自己

最难的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要注意,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成年人”,假装成熟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成年人。你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挑选、抉择、取舍。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付诸行动。

60. 从期待中解脱出来

如果他人因对你抱有期待而受伤,那就是他们的问题。如果他们和你有约在先,那就是你的问题。但如果他们只是单方面对你有所期待,那就完全是他们的问题,与你毫无关系。他们会对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期待,越早打破他们对你的期待越好。

勇气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而是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珍惜时间并不意味着不能放松下来享受生活。只要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就不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如果没有把时间花在想做的事情上,既没有赚到钱,也没有学到东西,你就要问问自己到底在瞎忙什么。

不要花自己的时间去取悦别人。别人快不快乐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你快乐了,别人也会快乐。你快乐了,别人会问你是如何快乐起来的,他们会从中学到点儿什么,但是你没有责任让别人快乐。

61. 从雇佣关系中解脱

A taste of freedom can make you unemployable.

评论: 换一种解读方式,一旦你意识到主动参与的快乐,你就不会有给人打工那种被动接受的痛苦感了。不是每个人一头冲向创业就能有所作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做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你是为了生存被困在工作上,还是喜欢那种参与感,带来的心态与行为效果是非常不同的。

62. 从不受控制的思考中解脱出来

我正在努力培养一个很重要的习惯,那就是试图叫停自己的心猿。

生命的意义

63. 生命的意义

第一个答案:生命的意义是一个★私人问题。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其他人(无论是佛陀还是我)给你的任何智慧听起来都像是胡说八道。从根本上说,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寻找答案,所以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你得坐下来深入思考,努力探究这个问题。寻找人生的意义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旦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这个答案就会成为你生活的根基。

第二个答案:生命没有意义,生活没有目的。有人说:“人生如水上写字或以沙建房。”宇宙已经存在了100亿年,未来可能会继续存在700亿年。与宇宙的历史相比,你的生命相当于不存在——在过去的100亿年中并不存在,在未来的700亿年中也将不复存在。宇宙终将归于热寂。

归根到底,★一个人必须创造自己人生的意义。你必须想清楚:

“生命只是一场戏,而我只是一个观众?”

“我做的事情是为了自我实现吗?”

“我对某种东西的渴望是因为其本身吗?”

所有这些都是你编造出来的意义。

对宇宙来说,没有什么基本的内在目的或意义。如果有,在得知了这一意义之后,你就会接着问:“为什么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正如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所说:“就好像一个东西被一只乌龟驮在背上,这只乌龟下面是一只更大的乌龟,再下面都是乌龟。一个问题总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不断累积。任何一个答案都会引出另一个‘为什么’。”

第三个答案:这个答案有点儿复杂。根据我所阅读的科学领域的书籍(我的朋友写过相关主题的书),我拼凑出一些理论。也许人生有意义也有目的,但我要说的这个目的或许并不能令你满意。

说白了,在物理学中,时间之箭来自熵。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熵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意味着宇宙中的无序状态只会增加,集中的自由能只会减少。如果把人类或植物等任何一种生物或人类文明视为一个系统,这些系统就是在局部熵减。人类在局部熵减,因为我们有行动力。

而在人类局部熵减的同时,整个地球在整体熵增(评论: 人在制造有序的东西,同时在对外输出更多无序的东西,所以这么说),直到宇宙归于热寂。在宇宙热寂理论之下,你可以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解释,我也非常乐于看到。在热寂状态里,能量不再集中,万物都处于同等的能量水平。此时,万物归一,毫无二致。

作者的价值观

64. 作者的价值观

  a. 诚实,

  b. 复利思维,选择值得一辈子深交的伙伴和能获得长期回报的事情。

  c. 建立平级关系,不要等级关系。我不想高于任何人,也不想低于任何人。如果我和别人不能像平级那样对待彼此,我就不想和他们交往了。

  d. 愤怒是毫无意义的,自己要学会好好说话,也远离容易愤怒的人。我喜欢佛教的说法:“执怒就像握了一把要丢向他人的热煤炭,被烫伤的人反而是你。”

纳瓦尔宝典-6

理性佛教

65. 理性佛教

评论: 转:这一篇以“理性佛教”作为切入点,讲了:瓦尔纳的人生哲学与对智慧的定义。

-人生哲学:进化论与佛教。

进化论是约束性原则,解释了许多人类问题。佛教是关于每个人内心状态的精神哲学,是最古老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哲学。

一个贴合社会,能客观指导生存。

一个旨在精神,能修心静气,在主观上调整心态。

不难看出,瓦尔纳是个很有生活智慧的人,善于结合。

下面是瓦尔纳对智慧的定义:

-“智慧是一种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的思维能力。”

同时再贴上我觉得写得很好的一位书友对此句的书评:

“拆解一下,知道个人行为,是为觉知行为造成的长期后果,是为认知。思维能力,以上两项,要能综合起来作出判断,是为智慧。”

另一方面,我确定进化论是真的。进化赋予人类的使命是成为生存和繁殖机器。人类产生了自我意识,于是直立行走、制造工具、采取行动。对我来说,理性佛教意味着理解佛教所倡导的内在修行,以此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更富有、更能活在当下、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不会因为一个高深的概念被写进书里就觉得它是对的。我觉得自己不能飘浮起来,我也不认为冥想能给我带来什么超能力。要勇于尝试,亲自验证,始终保持怀疑精神,沙里淘金,使其为我所用。

评论: 进化并没有赋予我们任何使命。一切都是基因突变和环境选择的结果,这个结果并不是世界的目的。世界并没有任何目的,只有合适的显现。物种,思想,知识,文化都是如此。

我们唯一拥有的是当下

66. 我们唯一拥有的是当下

除了当下,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也没有人能够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成功地预测未来。唯一存在的就是此时此地,就是你恰好存在的这个时刻和在宇宙空间里的这个位置。

就像所有伟大而深刻的真理一样,这些都是悖论。任何两个点都是无限不同的。任何时刻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刻都转瞬即逝,时光是抓不住的。[4]

纳瓦尔的生命公式

67. 生命公式一(2008年)

这些是我写给自己的笔记。如果参照系不同,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这些不是定义,而是成功的算法。欢迎读者提供自己的见解。

→幸福=健康+财富+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锻炼+饮食+睡眠

→锻炼=高强度耐力训练+体育运动+休息

→饮食=天然食物+间歇性禁食+植物

→睡眠=不要闹钟+8~9小时+昼夜节律

→财富=收入+财富×(投资回报率)

→收入=责任+杠杆+专长

→责任=个人品牌+个人平台+承担风险?

→杠杆=资本+人力+知识产权

专长=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

→投资回报=“买入并持有”+估值+安全边际[72]

纳瓦尔的个人原则

68.纳瓦尔的个人原则:

→人生要义:活在当下。

→欲望即痛苦。(佛陀)

→执怒就像握了一把丢向他人的热煤炭,被烫伤的人反而是你。(佛陀)

→如果不想跟一个人共事一生,那就一天都不要和他共事。

→阅读(学习)是终极元技能,可以换来其他任何东西。

→生活中所有的回报都来自复利。

→用头脑赚钱,而不是用时间赚钱。

→99%的努力终将白费。

→任何时候都要完全诚实。诚实待人、积极向上,这是我们几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的。

→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沃伦·巴菲特)

→真理是具有预测能力的理论。

→观察每一个想法。(自问:“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想法?”)

→生命的伟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苦难。

→爱是给予,不是接受。

→思考的间隙即开悟。(埃克哈特·托利)

→数学是自然的语言。

→每一刻都自成一体,自有意义。[5]

健康、爱和使命,以此为序,其他的都不重要。

观察每一个想法。(自问:“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想法?”)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惊鸿一博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