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Class 1.5(PC1.5)-- 解析
第一章 Power Class 1.5(PC1.5) – 解析
前言
PC1.5在3GPP Rel-16 中首次定义为FR1(Sub-6GHz频段)的终端功率等级,支持工业物联网(IIoT)、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及XR设备(AR/VR)等中高功率需求场景。
一、什么是PC1.5
3GPP种定义了5G终端的功率等级,所谓功率等级(power class)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其工作带宽及信道上可以发射的最大功率。对于5G UE来说常见的功率等级为PC3,再到后来TDD 频段支持的PC2,以及现在为达到更大功率的PC1.5。
注意到PC1.5(29dBm)是通过dual Tx实现的,也就是UL MIMO的方式。两路UL都发26dBm的功率,合成为29dBm。
这样提高了UE发射功率,可以扩大上行通信的有效距离。
二、关键技术特性与合规要求
1. 功率控制机制:
PC1.5支持动态占空比调整,平衡功率输出与电磁暴露(SAR)限制。
PC2在载波聚合场景下的最大功率叠加需符合区域法规(如FCC/ETSI。
2. 射频一致性:
需满足3GPP TS 38.101-1的带外辐射限制(-30 dBm/MHz@1 GHz偏移)
三、Duty Cycle设置
1. 核心定义与作用
设置目的:通过动态调整上行链路占空比(Duty Cycle),平衡高功率输出与电磁暴露(SAR/MPE)限制,确保终端符合人体辐射安全标准。
参数名称:maxUplinkDutyCycle-MPE-FR1,专为Power Class 1.5(PC1.5)设计。
2. 技术参数与实现
占空比范围:
PC1.5终端的最大上行链路占空比通常设置为50%-75%,具体值取决于频段部署场景(如连续/非连续载波聚合)。
例如,在NR频段n77(3.7-4.2 GHz)和n78(3.3-3.8 GHz)中,占空比需根据基站调度动态调整以适配高功率输出需求。
关联机制:
通过modifiedMPR-Behavior字段的比特位定义,实现占空比与最大功率降低(MPR)的联合控制,确保终端在PC1.5模式下满足射频一致性要求(如TS 38.101-1)。
3. 应用场景与限制
适用设备:
智能手机、固定无线接入(FWA)设备及车载终端,支持NR频段n77/n78的高功率操作。
动态调整场景:
密集数据传输:临时提升占空比以增强上行吞吐量(如视频上传、实时监控)。
边缘覆盖增强:在小区边缘,通过降低占空比延长高功率发射时长,改善用户体验。
4. 与功率等级的协同关系
功率等级兼容性:
PC1.5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9 dBm,占空比设置需与功率回退(Power Backoff)机制联动,避免因长时间高功率发射导致射频指标超标(如带外辐射)。
区域法规适配:
欧洲(ETSI)与北美(FCC)对占空比的限制存在差异,终端需支持区域化配置(如ETSI要求更严格的占空比上限)。
总结
Power Class 1.5的引入,使终端发射功率进一步提高,扩大了发射覆盖范围。但在使用和配置时,需要注意Duty Cycle的设置,通过动态调节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在提升覆盖能力的同时满足射频合规性要求。具体实现需结合频段特性、载波聚合模式及区域法规综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