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方法

电路等效

百度百科有云:等效电路是将一个复杂的电路,通过电阻等效、电容等效,电源等效等方法,化简成具有与原电路功能相同的简单电路。这个简单的电路,称作原来那个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 。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等效电路是电路分析的核心。

电阻的等效

两个电阻串联,可以等效为一个电阻,其阻值为两个电阻阻值之和。两个电阻并联,可以等效为一个电阻,其阻值的倒数为两个电阻阻值倒数之和。

电感的等效

两个电感串联,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感,其感值为两个电感感值之和。两个电感并联,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感,其感值的倒数为两个电感感值倒数之和。

电容的等效

两个电容并联,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容,其容值为两个电容容值之和。两个电容串联,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容,其容值的倒数为两个电容容值倒数之和。
举个栗子:如下电路的等效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容与电阻并联起来后,由于电容的阻值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所以该电路的等效模型,在不同的频率下也不一样。
若A点接直流源,则频率为0,电容成开路状态,电路中只有1K电阻起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故A点接频率为100KHz的电源,C1阻抗Z=1/(23.141KHz*1uF)=1/0.00628=159.24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在100KHz下,相当于1K与159.24Ω的并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A点接频率为1GHz的电源,C1阻抗约为0Ω,整个电路等效为电源短路。
电桥电路的等效分析
下图所示的电路,被称为“惠斯通电桥电路”,广泛应用在电阻精密测量设备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x为被测电阻,Rn为可调精确电阻。R2和R3为定值电阻。XMM2为高精度电流表。
1)若Rx/(R2+Rx)=R3/(R3+Rn)时,
2)根据串联电阻等比例分压原理,A点对地电压等于B点对地电压。
3)故AB两点之间压差为0,电流表中无电流流过,我们称为“电桥平衡”。
4)根据此原理,通过调整Rn的阻值,观测电流表指针,当指针归0后,由于R2、R3、Rn的值都是确认的,就可以根据公式Rx=(R2*R3)/Rn,计算出待测电阻Rx的值。通过调节R2和R3的阻值,可以实现mΩ-MΩ电阻的精确测量。

若电桥不平衡,则A点电压不等于B点电压,AB之间有电流流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用一个等效电阻R10替代掉电流表XMM1,电路就成下图所示,这时候再来求解C-D之间的等效阻抗是多少,该怎么来求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

R1、R10、R3组成△形电路;

R10、R3、R4组成了Y形电路;

R2、R10、R4组成△形电路。

若要分析类似上图中的电路,就需要掌握△形电路和Y形电路之间的电路变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形电路变换成Y形电路的方法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Y形电路变换成△形电路的方法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回到电桥电路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把R10、R3、R4组成的Y形电路转化为△形电路,
R3_10=R3+R10+R3*R10/R4=2+2+4/2=6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电路就简单了。
R等效=((R1//R3_10)+(R2//R4_10))//R3_4=1.333K。

二端网络的等效分析

任何一个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电压源来代替。等效电压源的源电压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等效内阻等于有源二端网络所有电源作用等于零(理想电压源短接,其源电压为零;理想电流源开路,其源电流为零)后所得无源二端网络a,b间的等效内阻,这就是戴维南定理。

任何一个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流源来代替。等效电流源的源电压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等效内阻等于有源二端网络所有电源作用等于零(理想电压源短接,其源电压为零;理想电流源开路,其源电流为零)后所得无源二端网络a,b间的等效内阻,这就是诺顿定理。

电路分析基本定理

电路分析方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先等效,再分析”。

先等效-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阻容感的串联与并联等效、二端口网络的等效、半导体器件模型的等效。

再分析-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叠加定理、基尔霍夫定律,齐次定理。掌握这3个定理后,你就可以轻易分析出任何等效电路中任意位置的电压和电流。

基尔霍夫定理

基尔霍夫定理分为基尔霍夫电压定理(KVL)和基尔霍夫电流定理(KCL)。

KCL的专业描述为:对于集中参数电路,任意时刻,连接在任一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为零。从定义上看,似乎很复杂的样子。

什么是集中参数电路?

要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重点说一下导线。
在课本中我们几乎不考虑导线的传输时间延迟效应,我们认为电线中电流的传递是瞬时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电线上只要在这端加了500V电压,在电线的任意位置上,电压都是500V。但是实际上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自然界中电压和电流都是模拟量,即变化都是连续的,不能突变。
电流在导线中传输,最高速度为光速300000000m/s,这也就是说,电流从导线这头流到导线那头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我们记为t1,t1=导线长度/光速,我们看到导线越长,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另一方面,导线要产生电流,需要在导线两端加电压,电压从0V上升到特定电压,也需要时间,我们把这个时间记为t2,,电压上升到某个值需要的时间,就和电线上的等效电容以及电压的高低有关。电线上负载电容越大,由于电容需要充电,电压从0V上升到5V,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另外一方面,同样的电路中,电压从0V上升到1V需要的时间,肯定比电压从1V上升到12V需要的时间少。当两个时间同时出现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电线这边电压从0V上升到12V,假如花费了2ns(t2=2ns),而假如此时电线长度为300000000m,电流流到电线另外一端耗时1s,所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电流经过的地方,电压已经成了12V。电流未经过的地方,电压仍然为0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KCL、KVL、欧姆定律受导线上时间延时的影响,竟然失效了!
那怎么办呢?前辈们就把电线的时间效应,分成了2种。
导线这端的电压上升到规定电压时,若电流早都到达了导线另外一端,我们就称为集中参数电路。
导线这端的电压上升到规定电压时,电流还未到达导线的另外一端,我们就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就衍生出了3个领域,远距离电能传输,高频信号(射频)和高速信号。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大学物理中,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路定律要规定电路为集中参数电路么?因为不是集中参数电路的时候,就特么没法分析了呀。

l 节点

多根导线的连接点,称为节点。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红色圈圈内部的的点为节点。

所以,如果明白集中参数电路和节点的概念,KCL就可以用很小白的语言来表述出来:在忽略电流传输时间影响的电路中,任何导线连接点处,电流从这个支路进多少,就从其他支路出多少。再用1张图举个栗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节点处,若I1往a点流入了800mA电流,那I2-I5总体电流加起来,必然是从a点流出800mA。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VL的专业描述为:对于集中参数电路,任意时刻,任一回路的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

用小白的话说,即:在忽略电流传输时间影响的电路中,每1个回路中,在这个器件上电压是5V,再此回路中别的器件上等效电压就是-5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CL和KVL配合欧姆定律,可列出任何电路的多元1次方程。方程求解后,就可以求解出每个器件上分配的电压,每个支路上分配的电流。

在节点多,回路多的电路或者在多电源电路中,KCL和KVL就很不友好了,比如10个回路,就要建立至少11个参数,解11元1次方程,是不是想想都头大。还好,我们还有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的专业描述为: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响应(电压或电流)都等于电路中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该支路所产生响应的代数和。从定义来看,似乎更难懂!

其实应用起来,叠加定律只遵循如下2个方法:

(1)保持电路结构及元件参数不变。当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源都应取零值,独立电压源短路,独立电流源开路,但均应保留其内阻。
(2)和其他定理一样,电流和电压要提前标好方向,同向叠加,异向相减。

叠加定理的使用,要注意如下2点:
(1)受控源不是激励,只能当成一般元件将其保留。如MOS管和三极管的等效模型。
(2)叠加定理只能适用于线性电路,对非线性电路不适用。在线性电路中,叠加定理也只能用于计算电压或电流,不能用来计算功率,因为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平方关系。

电路中包含多个电源时,既有电流源,又有电压源时,叠加定理很适用。

齐次定理

电路中只有1个电源,且回路复杂时,如果纯粹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压和电流参数,可能得累死10头牛。而如果用齐次定理,就显得很简单。

齐次定理的专业描述为:当线性电路中只有一个激励,响应与激励成正比

但是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只不过电路中的因果关系就是欧姆定律。
那齐次定理该怎么使用呢?其实很简单,随便用!
有多随便呢?我们举个栗子!还是这个电路,求经过R2的电流是多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用齐次定理。所谓“随便”的意思就是,先随便假定经过R2的电流是1mA。

若R2经过电流1mA,则R2两端电压是1V,R3和R2串联,则R3同样流过1mA电流,R3上同样产生1V的电压。R5和R2、R3组成一个回路,应用KVL和KCL,由于R2和R3上总体压降为2V,为了达到平衡,R5的电压必然也是2V。所以我们从结果总结出原因:R2经过1mA电流的激励条件下,需要R5两端电压为2V。

在V1和R5组成的回路中我们再次应用KVL,发现V1的电压是12V,而R5在R2上经过1mA电流时,产生的电压为2V,为了达到平衡,R5的电压必须为12V,要比我们假定的值增加6倍才可以。

OK,那我们增加6倍吧,最开始假设R2经过的电流是1mA,实际需要增加6倍,所以,R2上经过电流为6mA才行。

看看实际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阻抗概念

任何电路在经过“等效处理”之后,都会被简化成“电源+阻容感”的模型,然后开始研究这个等效电路的阻抗特性。研究清楚阻抗特性,用串联和并联定理结合欧姆定律,我们就知道电路在给什么样的激励,会得到什么样的输出。

阻抗是电阻和电抗的统称电阻和电抗最大的差异在于电阻限流(欧姆定律)的同时会消耗电能。而电抗只限流,不消耗电能(不做功)。电阻在直流电和交流电下都有限流作用,而电抗只在交流电环境中有限流作用。

阻抗思维分析开关电路

如下图,V1持续向R1在输送电流,图中电流回路如绿色箭头所示。如果想控制电流流向R1,我们有哪些办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常见的方法是,断开V1和R1之间的连接,切断电流回路。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或者我们可以把R1旁路,如下图所示。将R1前面加一条导线,把电流引向阻抗低的通路上,R1上将获得忽略不计的电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两种方法,都很直截了当,要么将V1到R1的通路彻底断开,要么短路R1,要去除的交流成分被彻底“消灭”了。
但是在工程的世界里,我们无法做的这么干脆利落,往往讲究个“差不多”就行。所以,“短路模型”我们只能做到“低阻抗”,“开路模型”我们只能做到“高阻抗”,交流成分幅值被大幅度“衰减”,我们就认为达标了。

如下图所示,下图为实际的电源-负载模型。我们看如何通过调整阻抗来达到开关效果。实际电路中的电源都有输出能力限制和内阻,输出电流越大,输出电压也会越低。

如下内阻为0.1Ω,负载为1KΩ的电路。在当前情况下,负载两端获得的电压为内阻和R2分压而成。我们可以计算出V=5V*(1K/(1K+0.1))=4.9999V,I=5V/1000.1Ω=4.9m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用“开路模型”的方法来调整阻抗,断开电路,该怎么调整呢?就是在电源和负载之间串接远大于1K的电阻,进行串联分压,使得R2上获得的电压更小。如下图,若串联的1M电阻与负载分压。我们可以计算出负载两端最终分配的电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5V*(1K/(0.1+1000K+1K))=0.00499V,I=5V/1001000.1Ω=0.0049mA。
幅值削弱了接近1000倍,在工程思维上,R2近似于被“断开”了。

如果我们用“短路模型”的方法来断开R2,该怎么调整呢?就是在负载前端并联远小于0.1Ω的电阻,与内阻进行串联分压,使得R2上获得的电压更小。如下图,若滤波措施等效为并联的0.005Ω电阻与内阻分压。我们可以计算出负载R2两端最终分配的电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5V*(0.0049/(0.1+0.0049)=0.233V。幅值削弱了接近20倍,在工程思维上,R2同样近似于被“断开”了。
如上就是开关电路的阻抗模型,已反相器电路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IN端加高电平时,我们会说MOS管Q1导通。此时的导通状态相当于Q1变成了一个阻抗为几十毫欧的电阻,然后与R1电阻进行分压。假如上拉电阻R1太小,也为几十毫欧,那即使IN为高,Q1导通,OUT端也无法输出低电平。

当IN端加低电平时,我们会说MOS管Q1截止。此时的截止状态相当于Q1变成了一个阻抗为几兆欧的电阻,与R1电阻进行分压。假如上拉电阻R1太大,也为几兆欧,那即使IN为低,Q1截止,OUT端也无法输出高电平。

所以深入理解开关电路时,要以阻抗的思维去分析。

阻抗思维分析滤波电路

在此,用阻抗思维分析下滤波电路。

实际工程应用中,一个电源输出中往往包含不同频率的交流成分,有我们想要的,也有我们不想要的。而电感和电容的阻抗会随着频率变化。正是因为这个特点,电感和电容成了滤波电路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还是如下电路,假设该电源包含的频谱分量为0-1GHz。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如我们要为负载R2滤除掉高频的交流分量,我们会发现串联电感或者并联电容的方式都可以满足要求。

如下图,若在电源和负载上串联1颗16uH的电感,100MHz交流分量会衰减多少?根据电感的阻抗公式:ZL=2πfL=23.14100MHz16uH,可以求得ZL=10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串联分压公式,R3两端电压/输入=R3/(R3+ZL)=1K/11K=0.0909。所以电源幅值为5V时,R3两端幅值仅为5V
0.0909=0.45V。

100MHz时,用示波器分别量测滤波前和滤波后的波形对比如下,可见100MHz波形效果,实际量测为0.449V,和分析结果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阻抗思维分析低通滤波器

通过在电源和负载中间串联电感,在负载前端并联电容,就组成了低通滤波器电路。如下,假如C1=1uF,L1=22uH,求该滤波电路对100MHZ交流分量的衰减程度是多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该电路是电容(C1)的阻抗Zc和R3并联后,再和电感(L1)阻抗ZL进行分压。所以我们可以列出阻抗方程(就是简单的串联分压公式)。

衰减幅度=Vout/Vin=(Zc//R3)/(ZL+(Zc//R3)),

其中Zc=1/2πfC,ZL=2πfL。已知R3=1KΩ,可得

Zc=0.0015Ω,Zc//R=0.00149Ω。

ZL=13816Ω,可求得衰减幅度=0.00149/(13816.00149)=0.000000178。可见100MHz的交流分量几乎无法通过22uH,1uF的低通滤波电路。同时我们也看到,负载R3也会影响滤波器滤波效果。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同样的滤波器电路,在这个电路上效果好,别的电路上效果差。


转自-----每日硬知识

  • 0
    点赞
  • 2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