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使用?
CherryStudio 就相当于一个 AI 的合集,能够集合多模型对话,知识库管理,AI 绘画等各种功能的一个集合工具。
而且内容都是本地的,隐私性是拉满了。
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
下载
直接进入该网站进行下载。
安装
双击下载的 exe 文件。
为所有用户安装,点击下一步。
可以更改一下路径,不用默认安装在 C 盘。
点击安装。
这就安装成功了,十分的简单。
使用
接下来就是如何使用。
其实也可以看官方的文档
添加模型
点击右下角的设置按钮。
在模型服务这里就可以添加各种大模型了。
我们可以使用 API 调用大模型或者使用本地部署的模型。
API 调用
这个其实非常的简单。
以硅基流动为例子。
注册一下账号,进入 API 秘钥页面。
创建 API 秘钥,然后复制一下 API 填入下面的输入框中。
可以点一下检查,随便选个模型,来看 API是否有效。
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开关。
这时硅基流动旁边会出现一个绿色的 on
,表示模型开启。
本地调用
这里以 Ollama 为例,当然 LM Studio 也可以使用。
Ollama 本地部署的可以看我这一篇博客使用ollama管理模型。
API 秘钥不用填写。
你要是调用的本地的,API 地址就不用动。
如果是其他机器的,就把 localhost 改为对应的地址。
然后点击添加。
这里填写模型的名字,这儿需要查看一下 ollama 的文档,模型ID 不是随便起名的,需要相对应。
这里我使用 deepseek-r1:14b 的模型。
测试使用
回到最开始的界面,上面可以切换已经加入的模型,下面与之聊天,我这里使用的是本地部署的 deepseek。
接下来就可以愉快的对话了。
联网功能
有时候需要使用大模型阅读一些网页或者搜索一些东西,这时候就需要大模型具有联网的功能。
这其中有一些大模型是自带联网功能的,就看你的 LLM 旁边有没有带这个小的🌐网络图标, 比如这个 Gemini 2.0 Flash
就是自带联网功能。
但是像是本地部署的模型,还有 DeepSeek 模型是不自带联网功能的,这时候就需要添加联网的模型。
添加网络搜索
这里我使用 tavily。
Tavily 是一款用于增强搜索引擎能力的人工智能驱动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更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使用起来也十分简单。
还是打开设置,选择网络搜索,搜索服务上默认就是 Tavily。
打开 Tavily 网页,直接使用 Google 登录,然后复制一下 API Keys 填入上图的 API 秘钥输入框就可以联网用大模型了。
不过要注意一下 credits,免费给了 1000 个,每搜索一次消耗一个。
也可以设置一下搜索设置,可以把增强模式打开。
使用网络搜索
先打开输入框下方的🌐。
这里使用 DeepSeek 进行提问,可以看到现在可以联网了。
提问的语言不同,也会给出相应的答复,比如上方用中文提问,给出的就是 B 站的教程。
使用英文提问,给的就是油管。
给的链接数目跟上方设置的搜索结果个数有关,默认是 5 个,最高是 20 个。
数据设置
没什么用,就是把对话保存一下。
目前我觉得没什么用。
MCP 使用
可以看这一篇博客 MCP指南
知识库
目前知识库最常用的方法是RAG,也就是检索式增强生成。
输入文件,拆分成文本块,然后用嵌入模型把文本块向量化,然后就存储在向量数据库里面。
用户检索数据的时候,也是把问题向量化,然后跟向量数据库匹配,把最符合的几个返回给 AI 让 AI 进行归纳总结。
所以其实不是特别的好用。
有三大问题。
- 切片很粗暴:这个目前没有好的方法
- 检索不精准:使用重排模型
- 没有大局观:使用数据库 MCP
添加重排模型
在硅基流动模型下面点击添加。
添加重排模型。
这个是用来优化检索精度的。
添加知识库
选中侧栏的知识库。点击添加。
随便起个名称,然后设置一下嵌入模型以及重排模型,注意 Pro 这个嵌入模型是付费的,并且使用给知识库喂材料会消耗大量的 token。
把资料拖进去,蓝点表示正在向量化,根据你资料的大小,可能要等待较长的时间。
注意材料要使用 utf-8 编码,使用 GB2312 是乱码的。
变成绿色就可以使用了。
这时候我们可以搜索一下知识库,看看内容,右上角有得分情况。注意搜索也是调用了大模型的,所以如果不是本地部署的话需要联网才能使用。
使用知识库
回到聊天,在聊天栏下面添加知识库,选择添加刚刚创建好的知识库——文章。
使用。
可以看到会标注引用内容。
迁移配置
我有多台电脑,可能需要在多处使用 cherrystudio,但就看上面的博客,就知道配置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不过所幸,cherrystudio 给了迁移配置的功能,我们可以快速迁移配置到不同的电脑上。
备份
打开设置,选择数据设置,第一个就是。
选择备份,选择一个文件夹去保存备份。
使用备份
这就是另一台电脑了,可以看到什么都没有设置,还是数据设置这里,这次点击恢复。
选择刚才备份的文件,是一个zip文件。
然后等待数据恢复,可能会有些慢。
等待片刻,可以看到数据已经迁移了,我们不必再麻烦一次进行多处配置了。
同时知识库使用的向量数据库,以及 MCP 的一些配置也会一并迁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