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构件的概念
构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业界大多数人比较倾向于定义1。认为构件是一种组装单元,它可以可以是一个封装的对象,可以是软件包,也可以是一个子系统,甚至是一些文档。它具有规范的接口规约和显式的语境依赖,软件构件可以独立的部署并由第三方任意组装。中间件是构件的一种,主要完成构件之间的通信。
二、构件的复用
想利用构件组成一个系统需要经历四个步骤:检索与提取构件;理解与评价构件;修改构建;组装构件
(1).检索与提取构件
基于关键字的检索方法:系统在图形用户界面上将构件库的关键字用树形结构直观地展示给用户。复用通过对树形结构的逐级浏览,寻找需要的关键字并提取相应的构件。
刻面检索法:该方法基于刻面分类法,首先是构造查询、而后是检索构件,最后是对构件进行排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易于实现相似的构件查找,但复用者在构造查询时比较麻烦
超文本检索法:复用者首先给出若干个关键子,系统在构件的说明文档中进行精确或模糊的语法匹配,匹配成功后,向复用者列出相应的构件说明。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户界面友好,但在某种情况下使用者难以在超文本浏览过程中正确地选取构件
(2)理解与评价构件
要复用构件,准确地理解构件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要明白构件是干什么的,甚至要理解构件是怎么实现的,特别是对构件修改使用时;为达到目的,必须要求构件的开发过程遵循公共标准;并给构建做上注释,一般构件库的文档中应全面而准确地说明以下内容:构件的功能与行为、相关的领域知识、可适应性约束条件与例外情形、可以预见的修改部分及修改方法等。
(3)修改构件
理想状态是直接复用构件库中现成的构件,但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对构件进行或多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