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工作两年半之际,作此文,纪念并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与见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交流,如有错漏,还望大家轻拍。
1 叠甲
在生活的不同阶段、于产业链的不同层级、不同的细分领域,同样的工作职位有着不一样的内容与感受。
结构设计是一个横向纵向都十分广阔的领域:轻、重工业侧重点不同、不同厂商有着不同的设计偏好与制约,外观、性能、材料、成本也各有侧重。无法简要概括,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不必被当前的职位所局限。
笔者做过工艺员与非标结构设计,因此笔下内容不免与此二者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本文浅谈技术,不谈感想、规划。
2 工艺员
工艺员主要职责是在量产前编制工艺规程,以及处理量产时的现场(装配)问题。
工艺规程类似乐高说明书,将产品的组装分解为工序和工步,类似福特首创的汽车流水线装配工艺。一步工序可以在一个工作台(或类似的一小块场地。总之就是不需要远距离来回奔波(在组装大家伙时这是有可能的,吊具、大型的工装并不是每一步工序都会用上,而它们通常固定在特定的地方))完成,工步是更加详细的一个步骤。
举例:工序3,安装xx轴承,工步5,轴承滚子的测量,5.1清洗并目视检查xxx轴承环及其编号,涂抹凡士林(防锈),5.2清洗并目视检查xxx轴承滚子,5.3记录各个滚子直径并检查是否在某某范围内,5.4安装滚子。
工艺规程还包括详尽的bom表,包括所需零组件,工装,紧固件,耗材的内容与数量,甚至工时(处于对保留摸鱼时间的考虑,一线工人并不愿意展现出他们实际的工作效率。不过,能够集中注意力高效工作的时间能占工作时间的几成呢)。每步工序开始时还会再次提及该工序所需的资源。
现场问题主要就是公差超差导致配合不上。
有专人按工序,工步配置零部件,小至螺栓垫片,都在挖槽的零件盒内摆放的整整齐齐。
工具会被定置,即:固定放置的位置。工具箱或放置处会有挖槽或画线辅助确认工具是否归位。
置物的核心在于要知道有多少东西,以及不要重叠摆放,抽屉不必太深,只放一层。
古语道:居移气养移心。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性格。笔者有幸能够在一个严谨的环境下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考虑到待遇问题以及个人的兴趣及职业发展,未干满一年就离职了。PS:年轻时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QAQ
3 非标结构设计
后来凭着大学时有过一些建模的经验,去长沙做公路桥隧的非标视觉检测结构设计至今20250208。
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用不同的结构搭上不同型号和数量的摄像头去自动地拍摄路面或隧洞壁面。顺便做做项目软(嵌入式自动采图程序)硬(大功率电源,单片机,传感器,通信协议芯片的板上集成与布局,分线集线)件上的简单开发,以及组装与调试。
用铝型材搭过框架,但是主要还是用cnc去做比较精美/低成本的设备来满足甲方及老板的要求。
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在建模的时候需要有其他学科的背景(尤其是机电),以及对材料和成型方式直观的认识。否则你画出来的结构可能满足功能,但很难加工或者加工成本非常贵,或者使用的材料不合适而且很不方便修改,或者实际上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或者安装很不方便,或者没有考虑其它电子设备的安装、接线、指示功能……
然后逐渐你会慢慢地积累知识和思考:强度刚度硬度的概念,铁铝铜钢塑料,碳纤维,树脂,尼龙等不同材料的特点和手感;不同牌的铝合金的用途和性能差异;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办法,运动机构强度校核与仿真,设计与加工的形状能满足不同的受力条件,考虑降低成本,利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直到能用直觉或者简单的计算估计拓扑优化,流体仿真和热仿真。(关于这些,有空我再写一篇)这些在软件技能之外,却是区分设计与描图的差距所在。
另一个感触是时间宝贵。设计加工组装调试都需要时间,全部完成设计再去采购,全部装起来再调试会很耽误事,需要自己来权衡,颇有用两个炉子在最短时间内烤三个饼的感觉,好处就是一个地方受阻了可以做做别的,来沉淀,或者等待灵感。为了节约时间就需要:A细心(不要零件加工回来了又发现有必须调整之处,返工或者自己拿锉刀锉都很耽误时间,还显得设计考虑不足),B东西要买备件,C最好找到本地的加工厂,D不必过于追求技术细节和全面覆盖项目需要,做不了的就外包……
结构看似简单,是人都能来点评两句,画好还是需要一些功夫。一路下来,作者就着兴趣,画了一些东西,算是有了门不会被饿死的手艺hhh或者说是无聊时的消遣,信心的来源。
对当前廉价的pcb、CNC、3d打印服务及快速的物流,万能的淘宝感到幸运。没有他们,无法将项目和想象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