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聚类模型入门介绍

 

K-means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用于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cluster),其中每个簇的数据具有相似的特征。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寻找使簇内点间距离平方和最小的簇划分方式。下面简要介绍K-means算法的工作原理、步骤以及优缺点。

工作原理

  1. 初始化: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这些点可以随机从数据集中选取。
  2.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簇。这里的“最近”通常指欧几里得距离。
  3.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通常是将该簇内所有点的位置坐标的平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4. 收敛判断: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总结

  1. 确定K值:事先确定要分成的簇的数量K。
  2. 随机初始化K个质心
  3. 循环执行
    •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所代表的簇。
    • 更新:根据新分配的结果,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即该簇内所有点的均值)。
  4. 检查停止条件:若质心位置不再有显著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停止;否则返回第3步继续迭代。

优点

  • 简单易懂:算法原理直观,实现起来相对简单。
  • 效率高:对于大规模数据集,K-means相对于其他聚类算法来说计算效率较高。
  • 可解释性强:结果直观,易于理解和分析。

缺点

  • K值选择困难:需要预先设定聚类数量K,实际应用中这往往是不确定的。
  • 对初始质心敏感:不同的初始质心选择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聚类结果。可以通过多次运行并选择最优解来缓解。
  • 处理球形簇效果佳:对非球形簇或大小、密度不一的簇聚类效果不佳。
  • 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异常值可能会严重影响聚类结果。

改进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研究者提出了多种K-means的变体和改进方法,如K-means++(改进初始化策略)、二分K-means(自上而下分裂聚类)、Mini-Batch K-means(使用数据子集加速计算)等,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 8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花生糖@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