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够“敏捷”吗?

         从第一个项目开始,就一直在被敏捷,然而敏捷开发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其实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认识。直到后来开始系统地学习项目管理,再结合实际开发经验,才算有了一知半解。本文是笔者对学习和实践敏捷开发的一个总结,由于个人能力和认识有限,不对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首先要强调的是,对于开发模式的选择,并没有最好的,而只有最适合团队和项目当前情况的,甚至多种开发模式并用,也是可以的。而对于某种开发模式的具体实践,也应该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实事求是,切忌机械地照搬知名公司或者其他团队的方法。本文所介绍的,也仅供参考,适当取舍。在开发模式的实践上,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是否符合当前项目和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

         2、是否有利于项目快速、高质量的交付?

         3、是否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沟通成本?

         4、是否有利于团队(特别是新人)的成长?

         5、是否有利于项目知识的积累(这很重要)?

         当这些回答都是OK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敏捷”。

 

         一、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1、“一个”团队

         “一个”团队,重点在“一个”上,所有这个项目的参与者,产品、美工、开发、测试都属于一个团队,大家荣辱与共、同担风险、彼此信任多加沟通。因为项目交付的赛跑,比的不是哪个团队最先到终点的人排第几,而是最后一个到的人排第几。在产品设计与需求变更的时候,应该考虑开发修改功能的周期和难度,而在开发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多的考虑技术架构的灵活性,为产品可能的修改留下空间。

         2、一份不精美但结构流程完整的原型设计

         原型设计比起功能清单(功能清单还是需要有的)要直观得多,那是快速开发的开始。这份原型设计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不需要精细到每个细节,每个功能点,但是通过原型可以了解整个产品每个页面承担的功能,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还有每个页面需要用户输入或者展示给用户的信息。比如不需要把上一页、下一页这些按钮画出来,在这里写上“分页”两个字就可以了,不要花时间去调鼠标移上去时模块背景的变化,代码能做得更快更好。

         3、一份整体风格一致的设计稿

         所谓整体风格一致,就是说控件要能在不同的页面或模块里交叉使用,而不会显得突兀。比如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带表格的页面,和另一个有用户输入和按钮的页面,这时候客户需要临时增加第三个页面,有表格,并且可以通过用户输入进行搜索。显然这个时候没必要去重新对第三个页面进行设计了,将第二个页面的输入和按钮组合到第一个页面就好了,直接在代码层面实现。最后,原型设计与设计稿最好分开,即不要用设计稿代替原型去表达业务逻辑,也不要在做原型设计的时候因过度考虑美观而消耗时间。

         4、包含少量新技术的产品技术栈

         一个项目,如果不使用新技术,会让项目成员感觉一尘不变没有提升,也不利于未来的技术更迭。然而过多的使用新技术,则会导致开发过程不可控,增加项目风险。故而在技术栈的选择上,可以根据以后的项目变化和成员个人的目标规划,适当选用新技术,但要在可控的范围内,且准备一套成熟的备选方案。新技术最好也只集中在某个方面,比如前端使用新的框架,那后台就不要再使用新语言了。

         5、一份完备的开发规范

         开发规范约束每个开发者的开发行为,是代码质量的保证。开发规范包含了统一开发运行环境、命名规范、注释规范、接口规范、代码结构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等等,根据项目的大小进行取舍。开发规范有利于降低团队沟通成本,减少代码返工和新加入成员快速理解项目架构并着手开发。

         6、一份粗粒度的项目规划

         这份项目规划没必要细致到每个人每个功能点,也并非粗到只有里程碑。这份规划会将整个产品按照功能模块进行拆分,并且描述功能模块的开发顺序、开发周期和人员分配。还要包含产品的迭代规划、版本规划、沟通计划、风险计划还有质量计划等。

         7、一次全员参与的深入交流

         这次交流不一定是正式的项目启动会,然而需要保证时间足够充足,每个人都要发表看法、提出疑问并得到确定的回复,讨论的内容包含所有的准备项,而且尽可能是面对面的。如果成员比较多,也可以分批次分模块的进行。目的在于让每个成员明晰产品内容、技术架构、分工和时间节点,并且记录他们认为有难度和有潜在风险的地方。

 

         二、开发过程中:

         1、搭建基础技术架构

         并非是完成项目分工后,就大家该干嘛就干嘛去了。代码是很自由的,开发者也经验不同、风格各异,尽管有完备的开发规范,也很难保证最终各部分的代码能很顺利的整合到一起。故而在着手开发之前,搭建基础的技术架构是很有必要的,他需要全体开发者共同参与。基础技术架构通常会包含一些通用的公共的东西,比如所用框架、基类、数据表基本字段、页面公共模块、公共方法等。而之后的开发,都是基于这个基础技术架构进行的。

         2、任务分解与可视化

         任务分解是一个技术活,他需要熟悉需求与技术架构,同时要兼顾功能模块间的耦合和开发成员间的差异。这里的任务分解是细致的、短期的并且根据需求的变更随机应变的。而kanban工具是敏捷开发中比较常用的任务可视化工具,这些被分解好的任务,则由kanban工具进行跟踪,掌握当前项目的进度和瓶颈。

         3、每日晨会

         晨会即每天早上开工之前的一个碰头会,可以是大家坐在一起,也可以是pm轮流与每个开发小组进行交流,目的在于了解今天的工作计划、昨天的工作完成得如何、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与困难以及引导大家(特别是新加入的成员)相互沟通了解(比如花几分钟聊聊今天中午吃什么)。

         4、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

         持续集成即是每完成一部分更新后,都当即集成到主干上,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而持续集成则需要持续测试,不论是自动化测试还是人工测试。而且开发人员也要养成自己测试自己代码的习惯。而当完成一个模块的开发及测试之后,则有必要向客户进行展示或试用,一则有利于客户及时反馈问题进行调整,二则能让客户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和前进方向,对项目的顺利完成充满信心。

         5、及时响应

         敏捷开发需要团队快速高效的沟通,故而及时响应就意味着频繁打断、及时发现、快速决策和实时反馈。

         频繁打断则是不懂就问,不论你在干什么,很多开发者在一开始并不适应这种方式,因为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能安静下来做好一件事,而当适应之后,你会发现这种方式非常便捷和高效。

         同样,PM需要及时的发现项目中的难题和瓶颈,而不要等待开发者主动告诉你他遇到问题了,因为大多数开发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喜欢深入专研并自己解决,这种精神固然可嘉,然而却无疑增加了项目的风险。故而,当一个问题在半天之内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就需要整个团队共同解决了(因为很多问题在单独某一端解决很难,而放在全栈却相对容易),而当一个问题整个团队两天之内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就需要请求上级协调技术专家了。

         6、Code Review

         CodeReview是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发现潜在缺陷、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了解规范彼此的编码习惯,对新人还有学习优秀代码的好处。Code Review的形式多样,也有相应的工具。而Code Review也不局限于相同语音的开发人员之间,敏捷开发要求开发者一专多能,故而不同语言使用者(比如后台和前端)之间的Code Review也有利于技术上的融合和设计模式的互通。

         7、拥抱变化但引导需求

         敏捷开发提倡拥抱变化,对需求或计划的变更做积极的响应,并且从思想上接受这种变更。然而拥抱变化并不代表对于客户任何的需求变更我们都欣然接受,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也不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客户。引导需求,即是我们不仅要关注需求本身,而更多的应该关注客户为什么提这个需求,他想要通过这个需求解决什么问题,而了解了问题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谋求最小的变动达到客户的要求,引导需求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想法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比如客户昨天告诉我们他想吃清蒸鱼,于是早上我们买了鱼,这时候他却说他想吃红烧肉,此时我们可以问他是不是不喜欢口味太淡的,那红烧鱼可以吗?同时列举一些鱼肉的好处。然而此时客户依然坚持红烧肉,继续沟通,发现客户是不喜欢鱼刺,对口味其实没啥要求,则可以建议做成清蒸鱼丸如何。

         8、用户故事

         在做功能交流的时候,我们经常被要求不要“介绍”,要“讲故事”,而用户故事则描述了一个用户通过一连串的行为达到某些效果的过程。用户故事可以更方便通俗的对产品进行交流,且每个用户故事都是短小的,简明扼要的,可以评估出工作量的。用户故事也不仅仅只用于与客户沟通,团队内部也可以使用用户故事更形象的交流。

 

         三、每个阶段完成后的知识管理

         敏捷开发并非摒弃文档,只是更多的留下有用的文档。知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它是整个团队技术的沉淀,也是项目重构和交接的重要依据。不擅长做或者压根不做知识管理的团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很快的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开发,而当进行第二个阶段开发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函数和字段的意义和用处已经记不得了,而需要重新阅读代码才能回忆起来,于是团队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回忆过去,而随着开发时间的拉长,这种需要靠看代码来回忆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进度越到后面越不理想。在知识管理中,建议保留以下内容:

         1、产品设计文档

         2、需求变更记录

         3、技术架构与代码结构

         4、数据字典

         5、开发运行环境说明(非常规的还可包含搭建步骤)

         6、接口文档

         7、版本迭代记录

         8、使用的第三方库及其版本

         而有余力的团队还可以就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以及在项目过程的体会收获进行记录并共享。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