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方法与应用

注:原译文图已沉寂。


作者:John Fiske

张锦华 译

img

〈一个悲伤以前〉:诗的隐喻〈一个悲伤以前〉(A Grief Ago)是汤马斯(Dylan Thomas)一首诗的篇名。李区(G. N. Leech)(1969)指出这是个好例子,可用来说明何以符号学/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能使我们了解这个篇名的「诗的力量来自何处。而系谱轴、规范、毗邻轴和歧异四个概念是我们解析这个特别的篇名时会引用到的概念。

规范与歧异

规范(norms)是一种行为或评价在统计上的平均模式。规范描绘一个族群或社会的一般状态,所以是可预期的。大家普遍接受的惯例(conventions)非常接近规范,而非预期的或非惯例的就是规范里的歧异。更准确一点的解释:我们可以画一个量表,一头是规范、另一头是极端的歧异(deviation),而在其间的便是不同程度的常态和不同程度的歧异。不过,事实上,把常规和歧异当成截然不同的类目来讨论是很方便,却也很容易起误导作用。所以当我们做这样的区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二者之间的界线恒常在移动,并且是往中间,往一般状态移动。以往男人蓄长发是歧异,后来愈来愈稀松平常;女人着长裤或直呼长辈名讳等等以前认为是异常的行为,如今都已成了常态。系谱轴与毗邻轴  尽管一个…… 以前(A……Ago)这个毗邻轴是一个正常的句子 —— 只要它中间所缺的字来自一个特定的、恰当的系谱轴,但〈一个悲伤以前〉是一个歧异的语言使用方法。本来这个特定的、恰当的系谱轴应有以下的特性: 是用以度量时间的;是形容依规律发生的事;是可数的。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一个系谱轴,包含具有不同程度的规范性与歧异性的字,来完成「一个…… 以前」这个毗邻轴。

以上只是表示歧异程度的粗略顺序,不仅粗略,而且会因人而异。比如学校里的人会觉得「一篇课文以前」(A lesson ago),要比「一个月亮以前」(A moon ago)正常得多;而好莱坞的明星们会认为「三任妻子以前」(Three wives ago)比「三个冬季以前」(Three winters ago)常用得多。但是歧异程度的界定原则并不是一刀两断式的分类,而是「是否真有关系」。「悲伤」(grief)这个字对以上三个特性而言都属异常。一般情形下,这个字属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系谱轴,也因此经常出现在大不相同的毗邻轴里。现在把它插进这样一个特别的毗邻轴里,汤马斯不仅保留了这个字原本所属系谱轴(人的主要情绪)的特性,更赋予该字一语文系谱轴组新的特性(属于这个新系谱轴的特性)。当「悲伤」这个字有了度量时间、规律和可数等特性,它于是有了一组全新的意义,使许多读者感觉用得很具创意又恰到好处,甚至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创造力或原创性通常就是指打破常规或惯例,而符号学上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被破坏了的常规是什么,被破坏到什么程度,或甚至产生什么效果。

面条:视觉上的隐喻

同样的手法也常出现在视觉文本中,尤其是广告。广告经常利用摄影或印刷上的技术,将原本属于某一特定毗邻轴的图像移花接木在别的毗邻轴的图像里。有一个卖面条的广告是这样的:在一个碟子里,通常应该是盛食物的地方,盛着一片洒满金色阳光的麦田。根据一般规范,我们会期待看到一份精心烹调的美食盛在碟子上,而此处呈现的是食物的天然原料生长在和煦的阳光下。「晚餐的碟子上盛着……。」这个毗邻轴通常要填上的元素所属的系谱轴特性应是:烹煮过的、人工的、非天然的。但现在所填入的元素的特性是:自然的、健康的。另一个牌子的麦片粥也用了相似地转换系谱轴的技巧,而有了这样的广告词:「阳光早餐」(The Sunshine Breakfast)。

无论是汤马斯的诗句或是上述面条的广告,都运用了隐喻的手法:从一个系谱轴里选取元素,摆进一个其它系谱轴元素组成的毗邻轴里。如此一来,他们便以富含新意和创意的方式透过转换程序,结合了两个系谱轴的特性。因此就某一意义而言,所有的隐喻法都是语言行为里的歧异用法。但也有一种情形可能发生,也经常发生,就是某一种隐喻使用过于频繁,以至于已渐渐成为常态了。在它变成老套的同时,也失去了其原始想象力所具有的冲击力量。

以上的例子使我们明白这样的转换是双向的。我们可以说「悲伤」这个字因为新的系谱轴而有了更丰富的含意;但另一方面「犁耕」这字和面条广告从它们原本所属的系谱轴中所得到的含意,远多于从新的系谱轴中所得到的含意。雅各逊认为,诗的力量主要来自隐喻,正如同写实主义的力量主要来自转喻;因为从事隐喻或系谱轴转换工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截然不同于以常规方式联结系谱轴的能力。

Notting Hill:写实的转喻法

我们可以把符号学上的分析法往这方向延伸。一张新闻照片会为分析者带来一系列新问题,照片是肖像,不具任意性,因此它的系谱轴比口语中的系谱轴不明确。它运用的是转喻法而不是隐喻法,因此在它的建构里,建构者的创造力较不引人注意, 因为它看起来像是「自然形成的。插图 11a 是一九七六年所拍摄的伦敦 Notting Hill 嘉年华会,图中的某部分被剪裁成了警察与年轻黑人之间的冲突。插图 11b 就是《观察者报》(Observer Review)剪裁后刊出的图片。

第一层次毗邻轴

就明示义的层面 —— 指意的第一层次 —— 而言,插图 11a 有几个问题:它是由几个视觉符号组成的毗邻轴,分析肖像性毗邻轴的难处之一,以此为例,就在于它的组成符号并不像文句里的任意性毗邻轴那样可以清楚明显地划分开来。巴特说:「照片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模拟(analogue)」,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我还是在这张照片里看出了两个主要的符号和三个次要的符号,因此,我以为,我可以在一个模拟式的符码里区分出数字式的特性。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些符号「肢解成为一个个的小单位」,就像分析一个句子的文法可以进到更细节的层次,每一个符号,在这里就像是句子里的一个词组。

照片里的两个主要符号是那几个年轻黑人和那群警察,三个次要符号则是那群围观的黑人,都市的景观 —— 高架道路和有阳台的老房子,以及树。这个毗邻轴在这些符号之间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关系 – 是一种和都市黑人社区可能有因果关联的冲突关系。当然,冲突是不可独立于环境之外的。

当我们解读时,这些符号具就成了符号,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些符号和符号义或心理上的概念(mental concepts)加以连接。我们对警察、黑人、都市和树都有某种概念,这些是我们在解读这张照片时所不可缺的。而所有的解释义都是我们的文化经验的结果:我们认得出那群穿著制服的人是警察,而不是救世军;我们对黑人的解释义会依据我们对黑人的知识 – 黑人指的是很受注目,比较晚近进入白人社区的移民。

第二层次毗邻轴:迷思与隐含义

当我们开始思考符号义,我们便立刻明白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分界是多么不真实:这样的分界只为了分析上的方便而已,因为解释义的问题很微妙地切入了第二层次的迷思里。

这张照片无可避免地引发了我们对警察所存有的一连串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我们对警察的迷思。这张照片的意义是透过以下的主控迷思:警察并没有攻击性(尽管他们手里拿着警棍),其中一个用手护着他的脸,有两个背对着那群青年,有一个已经被击倒并且掉了头盔。那群年轻黑人的解释义则依据两个迷思:一个关于黑人,另一个关于充满叛逆性的青年。所以,这场冲突来自种族问题,也来自代沟:来自法律、秩序、社会、我们(us)的力量正在对抗来自无政府主义、反社会和他们(them)的力量。在这个层次上,这照片里的冲突变成了这个大社会里的内部紧张与摩擦的转喻。这里也出现了有关都会的迷思。位于高架道路下方的场景,是都会内表面平静其实各种问题暗潮汹涌的所在。背景里围观的黑人显示这里是黑人社区,不过这样的解读只有在一个认知前提下才成立:这是个开放民主的白人城市,而且就像它的警察一样,是由白人所统治。

《观察者报》引用并修剪了这张照片。他们改变了照片的形状,使它变长而窄,当我们看照片的时候,视线要从左移到右。这更强化了冲突的隐含义:读者视线的移动成为双方对峙的肖像性重现。而唯一具柔化潜力的树被裁掉了。高架道路下方的场景则仍保留(这照片原可裁到那位带头的黑人的头上部分),围观的黑人群众也仍保留。照片上以粗黑体加进了四个字,正好把对立的双方分割开来。字的本身,以及字体与位置突显了冲突的隐含义。

专业者的看法

艾文思(Harold Evans,1978)是《泰晤士报》(The Times)的编辑,他认为这张照片是「图像知觉编辑的结果,也是摄影技巧具丰富想象力的结果。他说:「原先的照片包括了和新闻本身毫不相干的树木、房子等背景,若不剪裁,不仅浪费版面而且分散了注目的焦点。裁剪后的照片不但保留了足够的细节和戏剧性,同时以其大小和尺寸吸引了每一个读者的视线。」

比较实务界专业者的看法和符号学解读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商楠和韦佛的噪音概念可以解释艾文思剪裁照片的部分理由,但是艾文思还同时考虑表现新闻的细节和戏剧性的价值,以及使用有限版面的技巧。当他谈到吸引读者视线时,他的想法很接近符号学者。然而两者毕竟不同,实务界专家的假设是:大部分对读者的效果是由照片本身决定;读者是讯息的接收者,如果我们能有效引导传播过程,便能预期相当程度的传播效果。艾文思所用的是「过程学派的基本模型」。

符号学者则认为读者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图像本身对意义的产制当然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但解读者更是如此。视线的走向大部分取决于读者本身对图像所描绘的事件的关心程度和态度。文本的架构必须和读者的社会态度互动,才会产生影响。符号学派和实务界看法的差异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而非完全不能兼容。

迷思学者的观点

把破败的城市背景裁掉,是编辑(自觉或不自觉)使迷思发挥功能、帮助历史自然化(naturalizing history)的方法之一。「冲突」起自社会剥削的可能意义被裁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黑人青年本性」使然地搞分裂、反社会。白人以这种对黑人的迷思来解释「何以白人社会的监狱和法庭里充斥着黑人,他们认为是黑人本性如此,并非肇因于其社会情境。这种迷思否定了在加勒比海和非洲国家的奴隶史和殖民史,不复记忆是这段历史才使英国有黑人,且使黑人处于备受剥削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否定了「照片里警察齐集是因为黑人社区总是配备加倍警力的事实。而「年轻、愤怒及黑人」(YOUNG BITTER ANDBLACK)更是顺水推舟,暗示「愤怒」(BITTER)是来自这些黑人青年的本性,不是因白人社会对待黑人的方式所造成的。

巴特十分了解,迷思的作用就是为社会的强势阶级利益服务。上述的种族迷思正充分为白人利益服务,使白人不必承认:是白人的历史和他们的优越地位(而非黑人的本性),制造了照片里的痛苦和失序。迷思把问题的焦点和解决方法误导集中在黑人身上。因此,分析迷思、掀开这些迷思的层层面纱,是具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行动。「意义」绝非纯然来自文本,它和社会、政治是永远分不开的。迷思学者(mythologist)所注意的焦点即在于此。

系谱轴

在言辞或任意性的语言里,系谱轴有清楚的定义,与符号具的系谱轴相对应的是符号义的系谱轴。但肖像性语言如摄影则不甚相同:一个警察的照片可能有无数种,不过正如同索绪尔所提醒我们的,系谱轴里任何一个元素必定显著有别于其它元素。因此,一个警察的照片可能有无数种的问题只有在指意的第一层次可能发生。到了第二层次,具有显著差异的「拍摄警察的手法就很有限了。相较之下,隐含其中的不同情绪或价值并不多,而我们所藉以认识警察的迷思就更有限了。第二层次的系谱轴便是迷思与隐含义的系谱轴。这个层次的系谱轴或许不如任意性符码的系谱轴来得明确,但不可否认,对社会的强势文化,这里有不言可喻的共识隐含其中。

有趣的是,是否其它文化,或同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的其它次文化,对拍摄一个警察的方式也有一模一样的系谱轴呢?如果没有,则他们解读这张照片所得的第二层意义便会不同。对我们而言,这张照片隐含的价值是警察的容忍和克制;对其他文化而言,隐含的是警察的懦弱或害怕;甚至对某些人而言,隐含的是警察的介入和干扰。第二层次解读所造成的差异问题,我们在本章的最末节还会再讨论。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系谱轴的分析,并介绍一个很有用的分析法 – 换码测验。

换码测验

换码测验(the commutation test)有两大功能,首先是可用以找出系谱轴或毗邻轴里的各显著特性,其次是帮助我们定义其重要性。这里所使用的技巧是更换毗邻轴里的一个元素,然后评估整个毗邻轴的意义是否因此改变,别忘了要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做更换或评估。

现在让我们试想:把照片(毗邻轴)右边的货车换作普通轿车,我想我们都会同意这并不影响整张照片的意义,因为货车在这里并不是很有影响力的元素。我们也可以试想:把背景换成城郊富裕的白人社区,这就很可能大大改变整个毗邻轴的意义了。原先我们只把冲突视为都会里不愉快但范围不大且还算节制的冲突,现在我们可能觉得冲突的范围很大,而且具威胁性,影响整个社会。或再试想:照片里都是白人,或是所有的黑人都是衣着光鲜的中年人……。

无可否认,在新闻摄影里,这些选择都只是假设。很显然地,摄影记者不可能去选一堆黑人来对着一堆白人,但解读一张照片却牵涉到「这些人不是白人,不是中年人,不是中产阶级的辨认。换码测验借着弄清楚「并不是……」的范围,来帮助我们界定这群人的意义。

当然,如果是广告摄影,所有的选择便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广告摄影师会随时留意所有的选择,而这些几乎是摄影记者所肯定不会注意到的。这相当类似于在编辑上对「年轻、愤怒及黑人」这几个字的考虑。把这几个字换成普通字体,并且移出照片,放在一般图片说明的位置;或者把它们改成「黑人、愤怒及年轻」(BLACK BITTER AND YOUNG);或是字体反白,印在那群警察上面,并且改成「受困的英国条子」(警察)(THE BESIEGEDBRITISH BOBBY)。这些不同的改变都很明显,而且都可能更改整张照片的意思。文字与图像讨论文字与图像,自然要比较它们的角色。巴特(1964)用锚(anchorage)来形容图片说明里的文字功能。他认为视觉图像的意义是多元分歧的,在它们的符号具之下,暗示了一连串的符号义浮动其中,读者会选择其中的一些而忽略另一些。文字可以「固定那串浮动的符号义,以解除符号不确定的疑惧。的确,我们几乎不曾看过没有说明(以文字明示)这是什么地方或关于什么的照片。巴特(1961)也曾形容图片说明是「一个寄生的讯息」,用来暗示图像,催化图像与某个或某些符号义的结合。他指出,隐含义比明示义提供给读者更大的可能意义(possible meanings)范围,而文字正可用来缩小这个范围。

「锚的另一个功能则是巴特所谓的命名(denomination),纯粹告诉我们照片照的是什么,好让我们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为照片正确定位。告诉你这张照片是关于「Notting Hill」的嘉年华会,能帮助你给照片定位,同时确定它的意义。我当然也可以说这是 Smethwich 或 Cardiff 市的暴动,是球迷正离开球场,或影集 “绿船坞头的狄克生” 的射击情节。任何命名都能删除某些意义,而且引导你趋向另一些意义。

优先解读

在第二层次里,文字引导我们解读。有时候文字告诉我们为什么这张照片被认为值得拍摄,而更多时候文字告诉我们该如何去解读这张照片。它们把我们引向贺尔(1973b)所谓的「优先解读」(preferred reading)。仍以插图 11b 为例,这里的优先解读引领我们读出照片里传统法律与秩序的价值。这些价值正面临急迫的困境,但这困境仍能在价值体系内解决。换言之,此处的优先解读排除了潜在的革命性意涵。它不鼓励我们往「这社会结构是错误的、不公平的 ,必须予以彻底推翻的方向去解释其意涵。而如果由我们文化里的少数民族来解读,那么上述(社会结构的问题的解读方向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只是它们并不被优先期待:它们可能被称为偏离正轨的译码(aberrant decoding)(Eco, 1965)。被优先期待的意义将「种族问题」连向「青年问题或「代沟」-- 一个我们所熟悉的问题,会引发紧张和冲突,却不足以动摇社会的根基。「种族」与「阶级」之间的可能联结,一个深具爆炸性的联结,已经被文字彻底排除。

「优先解读」这个概念甚具价值,它所提供的模型帮助我们把讯息中的可协商意义(negotiated meanings)和社会结构(讯息和读者都在其中各自运作连了起来,贺尔是借用派金(F. Parkin)的概念并加以发展而来。一九七二年,派金提出:人们以三种基本意义体系(meaningsystems)来解释或反应他对自身所处社会情境的知觉。他称这三种体系为优势的,从属的,和急进的。他相信这三种体系同时也反应出人们在面对大众媒体讯息时的译码方式。

优势体系(the dominant system)或优势符码(dominant code)传递优势价值(dominant values),社会所期待的优先解读。插图 11b 的优势定义是:警察代表我们维持社会的秩序,那些向警察挑战的年轻黑人应该视为「离经叛道或罪犯。

从属体系(the subordinate system),正呼应贺尔的协商式符码(negotiated code),接受强势价值,也承认既存结构,但并不排除随时提出要求结构内某团体改进的可能。如工会为其成员协商争取较好的待遇,或是白人自由主义者为黑人争取较优的社会地位。在插图 11b 里的可协商符码可能包括接受:警察大体而言有效且正确地执行他们的工作,但在对待黑人的方式上仍有可訾议之处。我们可以说,警察的角色之一是社会强势主流的镇压机构,作用在迫使非主流或歧异分子安份守己;如果他们对付的是黑道罪犯,这样的态度或许无可厚非,但是以同样方式对待黑人,在道德上便说不过去了。

贺尔的对立符码(oppositional code)也可与派金的急进体系(the radical system)相对应。这种解读方式完全拒绝优势观点与社会价值。对立译码者(oppositional decoder)十分清楚什么是社会所优先期待的,但他会视之为错并全然拒绝。他将讯息放在一个与优势思想完全对立的意义体系内,然后由此得出与文本完全相反的解读。插图 11b 的对立解读可能是:在统治阶级的刻意打压下,黑人要维护自身的权利和自由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体系的转喻。

以上对照片第二层次意义的分析,把我们带往意识型态的概念,这张照片的优先意义只可能在白人、自由主义、民主的意识型态下产生。

意义由社会决定

贺尔和派金已经告诉我们:读者如何与文本互动是决定于读者在其所属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两人也都相信,这地位决定于社会阶级。莫利(D. Morley,1980)根据他们的想法, 针对观众如何解读 “全国新闻”(Nationwide)这个电视节目做了一个实验性的研究。他的发现大致符合贺尔/派金的理论,但似乎社会阶级本身并不如两人所想的如此具决定性。工厂学徒组(劳工阶级和银行经理(中产阶级都表现出优先解读,而大学生(中产阶级)和工会职员(劳工阶级)却都出现(不同的协商性解读)。对立解读则出现在黑人组,他们觉得该电视节目和他们毫不相干而完全拒绝,而店员组也表现出相当激进地对立解读。

莫利的研究显示这个模型是可以成立,但我们必须认清,决定读者如何与文本互动协商的是社会力量,而不是阶级。社会力量可能包括教育、职业、政治资源、地理区域、宗教或家庭。每一个因素都能产生一个论述领域(discourse)、一种语言上的特有性质(a register of languages),以其特有的方式来概念化这个世界。由于每一个人都可能同时属于许多个不同的社会团体,每一个人便都可能同时拥有许多套论述领域。因此,解读其实是读者多种论述与文本论述的互动协商。

进修指南

对于〈一个悲伤以前〉的分析是典型索绪尔式的分析,视语言体系为意义的基地;对 Notting Hill 照片的分析则将符号体系与社会体系联结,请讨论两种分析法的优缺点。试选一诗的隐喻(或明喻)及一新闻图片做分析。

规范和歧异的概念如何适用于惯例与原创性的概念,及过度使用与非冗赘性的概念?先前对「过度使用的传播功用的讨论是否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悲伤以前〉,了解它在和谁沟通、如何沟通?诗人是传播者吗?

诗人使用语言的方式,和广告形容窄裙为stem-slim classics oflethal grace…panther sleek and fabulously disciplined"(Dyer,1982)的使用语言方式有何不同?我们是否应该找出语言的美感品质、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和其所指涉的「真实之间的不同?何以美感一般来说具有广告力?它是艺术吗?(参考 Dyer, 1982,第二、七章)

试以优先解读理论对插图 12 做一全面、仔细的符号学上的分析(请注意从左边升起的太阳是鲜艳的大红色。(参考 Barthes, 1977,pp. 15-31,32-51,尤其是 pp. 20-5,和 1973 年的 pp. 116-21)


vi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