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性质
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光的一些特性,光的分类、物体的颜色、色温和光的度量单位
光的分类
光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波长很宽,按波长的分类,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可参考下图:
物体的颜色
常见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种:自发光与不发光的物体,发光物体的光由它本身的光谱决定,不发光物体由照射到该物体的光线的光谱决定,这与物体的透射、反射有关,例如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光线,使得物体没有任何光线反射出来,红旗呈现红色等现象。
色温
彩色电视系统中,标准的白色光源作为其照明光源,为了对比不同的白光。引入了色温这个概念,色温指的是:绝对黑色物体受热之后,辐射出来的温度,色温的作用是反应白光的光谱特性,单位为开式度(K)。
常见的白光色温有:
A光源:色温为2854k的白光,光谱偏红色;
B光源:色温为4874k的白光,近似中午直射的太阳光;
C光源:色温为6774k的白光,相当于白天的自然光;
D65光源:色温为6504k的白光,相当于白天的平均光;
E55光源:色温为5500k的白光,简化色度学计算所采用的一种光源,实际并不存在。
光的衡量单位
衡量光照强度的辐射功率和光照强度的单位分别为:光通量和光照强度。光通量是按照人眼的光感觉度量光的功率,单位为lm,用字母 φ \varphi φ表示, λ \lambda λ=555mm的单色光源辐射功率为1W时,其对应的光通量为683lm,或称为1光瓦。光照强度用E表示,单位为勒克斯,符号lx,表示的但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光照强度,例如晴天10000lx、多云为500lx、傍晚为50lx、月光为10-3lx、黄昏为10-2lx、星光约为10-4lx。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通过眼睛观察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种物体所反射的光都通过人眼感知,将光信号采集到人眼内,转化为人大脑可分析的微电信号,从而由大脑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感觉~
人眼的四种特性
人眼具有四个特性,分别是: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灵敏度、人眼对物体的彩色感觉、人眼对物体距离之间的分辨力和人眼对运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特性。
人眼特性 |
|
---|---|
灵敏度 |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灵敏度感觉,对波长为555mm的草绿色最敏感,这种颜色人让人眼不容易疲劳,省力 |
彩色视觉 | 人眼的感光细胞可以分为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对彩色不敏感,这种细胞发挥作用的主要是黑白场景下,例如晚上;锥状细胞则对彩色比较敏感,经过科学的论证,假设锥状细胞由红敏细胞、蓝敏细胞和绿敏细胞构成,分别可接受波长为580mm、440mm和540mm的单色光的刺激,例如黄色的波长为600mm,这样就可以刺激到红敏细胞和绿敏细胞,使得红绿光作用于视网膜,最终看到的颜色为黄色,这就是三基色的来源,自然界的各种颜色都可以通过这三种颜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 |
分辨力 | 视觉分辨力则指的是人眼对细节的分辨能力,人眼的分辨力= d / L ( 3438 ) d /L(3438) d/L(3438)’,其中d为所要观察的两点之间的距离,L为人眼离被观测物体的距离 |
视觉惰性 | 表明人眼在看到光亮的地方,人眼所感知到的亮度呈指数上升,到时间t1时,人眼接收到的亮度到达最高点;当亮光消失时,要经过t2-t1之后人眼感知到的亮光感觉才会消失,利用这一点发明了电影及一切看起来连贯在一起播放的视频。
![]() |
三基色原理
色彩三要素分别为亮度、色调和饱和度。色调为色彩的分类情况,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饱和度表示不同的颜色的深浅程度,饱和度高,对应颜色看起来更深,更艳丽。三基色为红、绿,蓝,各种其他的颜色可以用这三种颜色的不同配比进行混合得到。
电视图像基础知识
电视图像其实利用的就是人眼对于物体细节的分辨能力,当人眼要区分的两个点构成的视角(如下图所示)小于1’的时候,此时意味着人眼无法将这两个点区分开来。此时,电视图像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不同的像素点拼凑在一起,形成一张图片。这样的一张张图片以每秒24张的帧率进行传输,此时不同图片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0.1s,由于人眼的暂留效应,会让人感官认为这些图片是连续构成一段完整的录像。
音视频基础系列博文主要是记录个人学习音视频基础的一些总结,如有哪些地方总结的不正确,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