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I原理及应用-基本原理篇
1、基本解释
CPRI,英文全称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中文全称:公共无线接口,主要用与无线通信无线设备控制中心(简称REC)及无线设备(简称RE)之间的信息传输。根据不同无线通信带宽和功能演进,CPRI速率可达25Gbps,同时产生了eCPRI。
2、CPRI历史
2003年4月,由爱立信、华为、NEC、北电网络及西门子公司发起成立CPRI 组织。
2003年9月发布了CPRI标准的1.0版本,通过制定开放性的标准接口,将基站分成无线设备(RE)和无线设备控制部分(REC)。
2.0版本于2004年10月发布,该版本支持W-CDMA、CDMA2000、TD-SCDMA等多种无线通信标准。
最新的版本7.0是2015年10月发布。
3、CPRI协议
CPRI是一种数字协议,用于当代基站的两个部分之间的串行高速数据传输,即无线电设备控制(REC),也称为基带单元(BBU),无线电设备(RE)也称为远程无线电单元(RRU)或远程无线电头(RRH)
传输方式:光或电
特点:全双工,同步和稳定传输,高带宽、高吞吐量以及低延迟。
用户面数据:U-plane,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传输的 IQ 数据模式的数据
控制和管理面数据:C&M-plane
M-plane对 CPRI 链路和 RE 操作、管理和维 护的管理信息。
C-plane:用于调用进程的控制数据流。
同步面数据:SYNC,REC 和 RE 之间传输的同步和定时信息的数据流
CPRI线速率
• option 1: 614.4 Mbit/s, 8B/10B line coding (1 x 491.52 x 10/8 Mbit/s)
• option 2: 1228.8 Mbit/s, 8B/10B line coding (2 x 491.52 x 10/8 Mbit/s)
• option 3: 2457.6 Mbit/s, 8B/10B line coding (4 x 491.52 x 10/8 Mbit/s)
• option 4: 3072.0 Mbit/s, 8B/10B line coding (5 x 491.52 x 10/8 Mbit/s)
• option 5: 4915.2 Mbit/s, 8B/10B line coding (8 x 491.52 x 10/8 Mbit/s)
• option 6: 6144.0 Mbit/s, 8B/10B line coding (10 x 491.52 x 10/8 Mbit/s)
• option 7: 9830.4 Mbit/s, 8B/10B line coding (16 x 491.52 x 10/8 Mbit/s)
• option 7A: 8110.08 Mbit/s, 64B/66B line coding (16 x 491.52 x 66/64 Mbit/s)
• option 8: 10137.6 Mbit/s, 64B/66B line coding (20 x 491.52 x 66/64 Mbit/s)
• option 9: 12165.12 Mbit/s, 64B/66B line coding (24 x 491.52 x 66/64 Mbit/s)
• option 10: 24330.24 Mbit/s, 64B/66B line coding (48 x 491.52 x 66/64 Mbit/s)
4、CPRI帧格式
基本单位:基本帧
TC = 1/fc = 1/3.84 MHz = 260.416667ns
256个基本帧组成一个超帧
150个超帧组成一个10ms帧
(260.4ns * 256 * 150 = 10ms)
不同线速率下基本帧周期均为260.416667ns,线速率越高基本帧内的信息数量越多
一个基本帧内数据分为16个块(W),每个块的数据量用byte表示(Y),线速率不同Y不同,Y=0~47,CPRI基本帧格式如下图所示。
CPRI基本帧的定义:
1.W=0为控制字,W=1~15为IQ数据;
2.不同速率下byte数量(Y)不同,如10.1376Gbps下Y=0~19(bit长度T = 20*8 = 160);
3.需要注意的是,在10G及以上速率,控制字仅16byte,W=0且Y大于15的控制字位置为保留数据;
4.在时域上,串行数据传输顺序为W0的Y0-Y47,W1的Y0-Y47,依次类推,最后传输W15的Y0~Y47
对于CPRI 控制字,协议将1个超帧(256基本帧)的控制数据划分为一个“子通道”,将子通道内超帧内的控制字进行行列划分,分为4列X64行,每64个基本帧组成1列。如下图所示。
5、CPRI建立连接
CPRI建立连接流程如下:
A.等待
B.L1同步,收到正常的同步信号
C.总线版本匹配
D.C&M设置匹配
E.接口用户自定义匹配
F.建立链接
6、CPRI时延管理
T12 :R1-R2的传输延时;
T34 :R3-R4的传输延时;
T14 :R1-R2-R3-R4的传输延时
T2a :R2-Ra的传输延时;
Ta3:Ra-R3的传输延时
T_offset:R2恢复帧头传递到R3的时间
参考资料
[1]: CPRI Specification V7.0 (20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