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账户管理概述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银行账户的统一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涉及到资金流动的清晰记录,还关乎到企业整体财务的健康与安全。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银行账户的分散管理往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金调配不便、账目混乱、审计难度增加等。因此,实现银行账户的统一管理,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流程和规范,确保所有银行账户的开设、使用、变更和注销都符合规定,避免出现违规操作。
二是引入和构建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采用高效的财务管理软件,企业可以实现对多个银行账户的实时监控和集中管理。这样的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和处理银行账户的交易数据,生成准确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同时,定期对银行账户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资金安全。
四是企业应注重与银行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及时了解银行政策和市场动态,为银行账户的统一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银行账户的统一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加强内部控制以及与银行的沟通和合作,企业可以实现对银行账户的有效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风险,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架构设计
构建集团统筹管理为核心的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银行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及信息可视目标,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账户数量控制、无账户业务(现金)管理、银企直连管理等。
2.1、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
银行账户的开设、变更和注销(开变销)由集团统筹管理,加强银行账户管控,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核心流程包括:开变销流程、线上审批流程等。
2.2、账户数量控制
- 合理控制账户数量,规范用途;
- 规范账户清理规则;
- 建立健全账户定期清理机制。
核心流程包括:账户用途标准、账户清理规则、有效的清理机制。
如:账户开立审批时需校验同类账户已开立的数量、开户地区等,作为审批人员对账户审批的参考依据。
2.3、无账户业务(现金)管理
规范除了个别公司因业务特性需要保留部分现金外,实现全部公司的库存现金零余额管理。
核心流程包括:现金管理流程、现金持有限额及业务范围规范。
2.4、银企直连管理
- 银企直连秉持“应开尽开”的原则,账户开设时,应同时开通银企直连,通过银企直连方式,进行账户日常管理;
- 暂未实现银企直连账户采用报备集团或总部机制,通过限额管理、RPA以及手工等方式,进行账户日常管理。
核心流程包括:直连接口设计及部署、资金动态监控。
如:账户开立时应同时开通网银、银企直联功能,特殊账户无法开通的,需要说明,需进行额外审批。
三、管控体系设计
整体管控体系,包括管控模式、业务范围及账户类型。
3.1、实现目标
- 对账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账户精细化管控,合理控制账户数量
- 强化库存现金管控,杜绝资金管理死角
- 提升银行账户可视覆盖率
- 通过银企直联和SWIFT接收报文形式提升账户可视化程度
- 无法直联的账户通过RPA、手工方式等方式实现可视,实现账户可视化
- 清理存量冗余账户,压降账户总体数量
3.2、管控模式
自上而下包含几个层次:“集团:政策制定,统筹管控”->“二级单位:辅助管理”->“二级单位及下属单位:政策执行”
即:
- 集团层面制定统一的账户管理制度,对下属公司账户进行统筹管控;
- 二级单位总部协助集团对下属公司账户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管控,在特定范围内对账户开变销申请进行审批;
- 二级单位及下属单位依据统一的管理制度执行账户日常管理工作。
3.3、业务范围
包括:账户开立、变更、注销,余额及流水管理,Ukey及印鉴管理,账户日常管控,银企对账,资金报表分析,账户可视化,现金管理等。
3.4、账户类型
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 银行实体账户、财司账户
- 结算中心等内部账户
- 虚拟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