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大纲
湖南与湖北,两片地理相邻、文化相融的土地,各自孕育了鲜明而独特的文化风貌。荆楚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开放包容的特性,在湖北地区根深叶茂;而湖湘文化,则在湖南这片鱼米之乡上,以其经世致用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态度,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从香辣诱人的美食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秀美的自然风光到深厚的历史积淀,湖南与湖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两片土地的奇妙之处。
1.博物馆巡游
在探索湖南与湖北这两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时,博物馆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起点。博物馆不仅是历史与文化的宝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与智慧。
武汉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是武汉市重要的文化窗口和艺术殿堂,展示着这座华中都会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承载着历代武汉人民的历史文脉与煌煌业绩,播扬着当代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与人文风采。自1983年建制以来,武汉博物馆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八十年代初筹建处正式成立,武昌红巷13号的筚路褴褛、艰苦创业,到汉口青年路新馆正式落成开放后的锐意创新、开拓变革;从1992年《武汉市城市发展史基本陈列》《武汉文物精品展》的开展,到2003年《武汉古代历史陈列》荣膺第五届全国十大精品展殊荣,再到2008年获得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现在的武汉博物馆已经发展为集文物收藏、学术科研、社会教育、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馆藏文物近六万件,广泛地包含中国古代青铜、陶瓷、玉器、书法、绘画、印章、雕塑、明清家具、钱币、文献等各个门类,这些文物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文化艺术信息,也见证着武汉从孕育、发展,到成熟、变迁的辉煌历程:出土于商代盘龙城遗址中的兽面纹十字孔青铜尊,以其端庄典雅的造型,神秘奇谲的兽面纹饰,向人们静静地述说着武汉肇始之初的社会文化和风貌;创作于明代的《江汉揽胜图》,画面中巍巍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江对峙,江面上千帆竞发,两岸屋舍鳞次栉比,城墙逶迤如龙,为人们完整地描绘了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武汉三镇的景观风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湖北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可追溯至1928年湖北省立公共科学实验馆。198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湖北省博物馆分出后成立独立机构。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2023年2月,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开独立运行。2023年8月,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整体并入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作为荆楚文化的渊薮殿堂、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2018年中印元首外交的“国家文化客厅”。现有藏品46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095件(套)。此外,还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7项,区级非遗项目1项,馆藏曾侯乙编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8万平方米,形成“四馆三中心两基地”整体布局。先后举办曾侯乙、极目楚天等基本陈列,以及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品展等200余个特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等国家级奖项。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个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镇馆之宝1: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战国早期的青铜礼乐重器,具备五个半八度音域,十二律齐备,证实中国七声音阶早于欧洲两千年 ,代表中华礼乐文明与“钟鸣鼎食”传统的最高典范。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三组共19件钮钟、中下层五组共45件甬钟,及一件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所组成。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程的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
镇馆之宝2: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作为春秋晚期青铜剑巅峰之作,以复合金属铸造、含铬防锈工艺印证先秦冶炼技术超群,其“鸠浅”铭文与卧薪尝胆史实交织,成为吴越争霸与中华“百折不挠”精神的永恒物证,兼具历史考古、科技工艺与文化象征三重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向我们表明了这把剑的身份和地位。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
越王勾践剑制作精美,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寒光闪闪,毫无锈蚀,不愧为为“天下第一剑”。
长沙博物馆
长沙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经过几代文博人近30年的努力,馆内现有藏品已达5万余件(套),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印证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其中,能够展现长沙辉煌历史的商周青铜器、楚汉文物、唐代长沙窑瓷器和近现代文物,更是独具特色,享誉国内外。
湖南博物馆
湖南博物院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院舍总面积110556.3平方米(其中本院陈列大楼91252平方米,南院10408平方米,在建博物院汨罗基地8896.3平方米)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化强省建设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湖南博物院自建馆(院)以来,就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多年来,作为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它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是代表中华区域文明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化奥秘的重要窗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湖南博物院在运营管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服务、媒体传播、文创开发等方面获得显著成绩,现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并跻身国际先进博物馆行列。
湖南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57万余件(套),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为了使这些文物瑰宝能在这座艺术殿堂得到充分展示,湘博人科学深入地挖掘文物的内涵,利用现代陈列艺术,精心打造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青铜、陶瓷、书画、工艺4个专题展馆来展示人类优秀文化遗珍。此外,湖南博物院还通过不断引进和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向国内外公众全面地展示与传播湖湘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2017年以来,湘博举办、参与各类展览100余个,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19年“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和“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获评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第一名。
- http://vr.hnmuseum.com/zh/m7u8lzhrmg/?scene_id=62604078
- http://vr.hnmuseum.com/zh/m7u8lzhrmg/?scene_id=62604092
2.网红长沙
橘子洲与伟大导师
湖南大学与岳麓书院的千年传承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以“朱张会讲”“学达性天”等学术活动闻名,南宋时期朱熹与张栻在此开创了“实事求是”的治学传统。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成为中国同址办学时间最长的高等学府。
千年间,书院培养出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
如今的岳麓书院作为湖南大学二级学院,延续了“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拥有哲学、中国史等学科的完整本硕博培养体系,并承担出土文献、古文字等国家级研究项目。其古建筑群与现代化校园交融,讲堂内保存康熙御赐“学达性天”、乾隆御赐“道南正脉”匾额,爱晚亭等景观承载着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足迹。
湖南大学以岳麓书院为文化根基,形成涵盖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教育体系,化学、机械工程等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校园内既保留忠烈祠、老图书馆等历史建筑,又建设逸夫楼等现代教学设施,成为传统学术精神与现代高等教育融合的典范
湖南大学坐落于长沙湘江之畔,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976年创立的岳麓书院,是现存办学时间最长的高等学府,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35。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以“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治学精神奠定了湖南大学的文化根基,其古建筑群与现代化校园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3.岳阳与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没来过,图生文!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因母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
范仲淹文武兼备 、智谋过人 ,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其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候,严格来说没去过 岳阳。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后,希望范仲淹能为之作记。由于范仲淹无法亲自前往岳阳,滕子京便千里相送了《求记书》与《洞庭秋晚图》。看图写文:范仲淹在收到滕子京的《求记书》与画作后,根据画作中的景象与滕子京的描述,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情感,创作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以下为《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
四大名楼核心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地理位置与文化符号
滕王阁:江西南昌赣江畔,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为标志,象征江南文风。
黄鹤楼:湖北武汉长江畔,因崔颢《黄鹤楼》、李白送别诗闻名,代表长江流域的时空哲思。
岳阳楼:湖南岳阳洞庭湖畔,因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成为儒家家国情怀的象征。
鹳雀楼:山西永济黄河东岸,因王之涣《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体现北方进取精神。
建筑风格与重建
滕王阁:仿宋风格,1985年重建,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黄鹤楼:仿清风格,1985年重建,主体五层,高51.4米。
岳阳楼:清代木构原貌,高19.42米,保持“纯木无钉”传统工艺。
鹳雀楼:仿唐风格,2002年重建,高73.9米,为四大名楼中最高。
二、联系
文学赋能:均因经典诗文奠定文化地位(如《滕王阁序》《黄鹤楼》《岳阳楼记》《登鹳雀楼》)。
功能演变:古代兼具军事瞭望与宴游功能,现代均为国家文保单位和旅游地标。
重建共性:除岳阳楼外,其余均为现代重建,但均延续历史形制。
总结:四大名楼以诗文传世、依水而建、承载地域文化为共性,差异则体现在建筑风格、地理意象与精神内核(江南文雅、长江哲思、家国情怀、北方进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近电影《哪吒》热映,小刷三遍有感:
👀第1️⃣遍,以为自己是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2️⃣遍,以为自己是申公豹,小镇做题家
👀第3️⃣遍,发现自己就是土拨鼠,每天为了那碗饭奔波
旅行归来,看完电影,过年时候算是经历了一场古典士大夫理想与当代打工人现实的终极碰撞。「先天下之忧」是儒家对知识分子的精神规训,本质是构建一个集体主义的崇高叙事。土拨鼠式「抢饭哲学」是原子化社会的求生本能,折射个体在系统压力下的坍缩——与其忧国忧民,不如先忧房租水电。
文明越精致,人类越分裂。
当宏大叙事破产,重复性劳动反而成为对抗虚无的锚点,加缪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下班后吃什么。
文明需要范仲淹的脊柱,
生活需要土拨鼠的皮毛。
在范仲淹的脊柱与土拨鼠的皮毛之间,如何构建刚柔并济的生存稳态?
答案是:许三多
当土拨鼠忙于抢饭、范仲淹困于忧乐时,许三多式「单线程专注」反而成为AI 时代的破局算法——
在资本机器的齿轮间,许三多式工作观提供双重缓冲:
1️⃣ 对抗异化:把劳动重新锚定在「修路」「拔草」等具体可感的意义单元
2️⃣ 防御解构:用「信的故事」抵御后现代职场的精神解构潮(尼采:当你在凝视PPT时,PPT也在凝视你的摸鱼时长)
终极答案:
许三多给职场人的不是方法论,
而是一把夯入大地的工兵铲——
「他修的从来不是路,是穿越虚无的钢轨」
就让许三多式的算法给虚无的生活打上存在主义补丁吧: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献给2024年看过最有意思的书:《士兵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