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交通可达性分析步骤_编程与GIS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

文章介绍了GIS中交通可达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比例法、最近距离法和机会积累法,并探讨了Python和ArcGIS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通过高德地图API获取步行距离和时间,结合地图数据进行可达性评估。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摘要—编程与GIS专题   

这篇文章会成为编程与GIS专题的第一篇文章,接下来会逐渐在这个专题更新基于Python、Javascript、R的编程知识与建筑学、城乡规划领域的交互。希望能开拓大家未来的知识面,助力大家更好的学习!

第一篇文章的方法基于Python、第二篇文章的方法基于Acrgis。如果你没有Python基础,也可以直接下载该程序使用

66f5418c90ada3c0954247e198b872fb.png

一、概念部分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与步行可达性的概念。

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具体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设施。[1]

可达性在图论中,是指在图中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容易程度。在无向图中,可以通过识别图的连接分量来确定所有顶点对之间的可达性。

步行可达性主要指居民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分成时间成本与距离成本两个部分。

二、可达性的测算方法

这部分的方法主要来自《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该文的总结 [2]

目前国内外关于可达性的测算主要分为比例法 、最近距离法 、基于机会累积的方法和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四个方法。

2.1 比例法

比例法主要是运用在研究范围较大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服务资源总量(设施数量、服务数量等)与服务人口总量的比值,比值越大,可达性越好。考虑到服务人口数据的获取难度(其实也不难,只要拿到人口的栅格数据然后在Acrgis里做空间匹配就可以了),同时国内也有研究表明单位面积内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越多表示设施越临近,可达性越高[3]。因此本文用用最简单的比例法及测量一定范围内该类设施的总数量来测算可达性,数量越多,可达性越好。该方法最终获取的数据为周围XX公里XX设施的总数量。

2.2 最近距离法

最近距离法主要运用在测算一些紧急设施的可达性上。顾名思义,该方法假设居民始终选择最邻近公共服务

  • 5
    点赞
  • 3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